這部小說可是比龍叔叔我的年紀還要大呢!1965年正式出版第一部-沙丘,之後陸續出版系列作-救世主、沙丘之子、神帝、異端、聖殿共六部曲,若不是作者過世,或許還有更多系列作品能夠問世.....
據報載所述,沙丘淺移默化之中影響了近年來廣為人知的知名作品,如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等,很難定義沙丘是科幻小說、哲學小說抑或是歷史小說?作者傾注於本書的心力絕非我們所想如此簡單,針對沙漠植物、歷史緣由、自然生態、宗教與政治之聯繫與關連等等,都做了十足的功課,這部橫跨三千五百年維度的巨作便應運而生。
龍叔叔花了頗長的時間將本書於通勤時間消化完畢,老實說一開始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甚麼,但熬過前段較為枯燥的敘事,後續我想所有閱讀的夥伴們都會跟我有一樣的心情,這部小說真不簡單! 簡單而言本書從國外文化與宗教中常使用的"救世主"概念出發,過程中將這個概念不斷重現、推翻再重現,從主角的崛起,到後期的消亡,緊捱著其子的覺悟,再延伸到整個人類社會對於救世主、宗教、政治概念的呈現與剖析,老實說,佩服至極,過程中的科技感與不斷輪迴的人性所造成的結果,都讓人看得如癡如醉,很難想像這是約莫六十年前所寫出來的小說,也實在印證了作家往往是這個社會最為敏銳的觀察家,若不是他們創意的腦筋,如何能造就電影工業的基礎(劇本、內容等),進而讓人們從這樣的內容中應用在科學、文化、宗教等面向中,作家可以說是促進我們整個社會文明持續進步的催化劑。
可惜的是我是一次讀完六部曲才想到要寫點心得跟大家分享,畢竟我還在社會中打滾,很多事情一忙起來就會忘了我還有這分享的小園地,但我更希望有更多人因為本篇而知道沙丘這本書的存在,進而去找來看看,且看小說絕對比電影還精采,龍叔叔我可是比較了小說與沙丘電影的差異,只能說,文字的力量依然比畫面更加有想像空間,電影礙於重重限制僅能點到為止,而文字卻能無限制地讓我們遨遊在作者所塑造的世界中,沙丘整整21萬字的文字量非常驚人,但卻也給現今社會注意力僅不到半小時、閱讀也常僅限於短篇網路文章的我們一個機會,好好體會文字帶給我們的魅力,享受閱讀過程中的一閃而笑。
沙丘無法帶給我們一般小說的完美結局,可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遠比得到明確答案來的重要,我們生活不也如此?只要舒服自在的過著,或許真正結局是甚麼,我們會說,看天意吧!而作者或許想要讀者順著自己的腦筋,天馬行空的自己寫上我們想要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