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譯者: 顧備、蘇益群、老光、劉未央、魏晉、甄春雨
出版:大家出版(2021/09/08)
字數:366,231 字、135,119 字、250,291 字、236,890 字、312,942 字、279,346 字
簡介(節錄自書城)
沙丘,一顆極度乾燥的沙漠星球,人類必須穿著蒸餾服,回收身體散發的水分。水是沙漠子民信仰的中心,也是星球上意涵最豐富的詞彙,為死者落淚是這顆星球上最神聖、令人敬畏的行為。
嚴苛環境決定了星球獨特的生態、生命觀和信仰,但比水更具影響力的,是星球上獨一無二的珍貴物產——香料。
原來人類在戰勝機器人之後,宗教立下嚴規,「汝等不得造出機器去假冒人類思維」。於是過了一萬多年,在這個沒有電腦的未來世界,有人變異出電腦的運算力,也有人投身肌肉與神經的極致修練,低科技使得人類只能專注於自身的潛能開發。但帝國真正的命脈是香料——星際運輸全賴領航員服用香料去延伸大腦意識,透過預知找出最安全的航線,皇室、貴族乃至富人及中產階級也靠香料延年益壽。
香料的交易,決定了星際金融及宇宙秩序。因此即使明知政敵及皇帝居心叵測,亞崔迪公爵仍毅然率領家族離開卡樂丹星,接下這座險惡的新封地。
然而在星球上迎接亞崔迪家族的,不只有環環相扣的政敵陰謀,還有神出鬼沒的巨型沙蟲、因代代受壓迫而異常排外的沙漠子民,公爵之子保羅更在踏上沙丘後感應到體內有某種東西正在覺醒——歷時數千代的基因計畫、激昂的救世主信仰、神袐的沙漠生態、雄心萬丈的行星改造計畫、吉凶難測的香料靈啟,看似相關及不相關的一切,都交會在保羅身上。
〔心得〕
導讀別冊中有這樣一段話:
《沙丘》在這方面沒在怕的,他甚至讓自己成了地拚命劇透。不該說的,他都先說了,甚至透過章前插敘逼迫你知道。
許多發展在章節引言中早有暗示或明示,某些段落的確因為這樣的提示而引發好奇心。
但很多時候我真的沒什麼慧根,有些內容彎彎繞繞,有時真說不上來剛剛究竟看進去多少。
書籍上市時忘了是誰跟我說這就是科幻版宮鬥
(我猜是表弟),實際讀完覺得僅用宮鬥形容太過小看。前期劇情有氏族間的勾心鬥角以及復仇,但在目的達成後,很快又進入下個階段。
除了權力,在故事中當保羅成為皇帝以及被認為是先知,甚至在更後來的劇情,討論了關於宗教信仰或神學。他們曾想改變沙丘星的生態,但當環境真的變化,又影響到非常重要的香料美藍極。生物與環境互相影響,一環扣一環。
議題很多,但有時我真的覺得自己沒看懂。
亞崔迪氏族存在感非常強,即使保羅不在的許多年之後,故事中仍提到亞崔迪。
重要角色們的退場方式總讓我意外,不一定轟轟烈烈,更未必是善終。本以為保羅會貫穿整個故事,但形式與我想的也不同,整體故事時間比我想像中更漫長。
俗人如我,看到最後非常同情鄧肯·艾德侯。還不如像郝沃茲那樣退場還好一點。
最後的結局,如果作者再多活幾年,感覺還可以再繼續下去?
前陣子讀墨的奇科幻馬拉松,果然如我估算,用一套沙丘就能達標。
第一集是在過年期間讀,原本想一氣呵成,後來又懶了。想不到今年有奇科幻主題馬拉松,總算也是看完了。
原分享於:
IG、痞客邦
作者簡介
法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美國科幻小說巨匠,生於華盛頓州塔科馬,在成為全職作家前,曾從事多種職業,包括電視攝影師、廣播主持人、新聞記者與編輯等。1952年,赫伯特開始發表科幻小說,此後陸續在數本科幻小說雜誌上發表多篇作品。1965年出版《沙丘》後,建立起名作家的聲譽。
《沙丘》取材自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
這部大作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