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The Taiwan-US 21st Century Trade Initiative, encompassing 12 issues, is not recognized as an agreement between two countries or entities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instead, it is a political document outlining their future intentions.
Taiwan, known as Chinese Taipei and not considered a sovereign state, became a full member of APEC three decades ago. However, even after 30 years, Taiwan is still not permitted to negotiate a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with the US or other countries.
Adding to the disappointment, during the APEC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Trade (MRT) meeting held in Detroit, Michigan, US on May 25-26, 2023, Taiwan was excluded from joining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 an economic initiative aimed at countering China's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It is undoubtedly a bitter situation.
This situation serves as a cautionary reminder rather than evidence of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tie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as the DPP claims.
台灣和美國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12個議題,根據國際法並不被視為兩國或實體之間的協議,而是一份闡述雙方未來意向的政治文件。
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三十年前成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正式會員。然而,即使經過三十年,台灣仍然無法與美國或其他國家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
令人失望的是,在2023年5月25日至26日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舉行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中,台灣被排除在印太經濟框架(IPEF)之外,該框架旨在對抗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憂心的情況。
這種情況提醒我們,與DPP所宣稱的台美經濟和外交關係的加強相反,更是一個警示。
經貿外交 助綠選情? 美與台簽貿易倡議 為的還是美方經濟利益 聯合 20230603
台北時間一日晚間,台美雙方代表簽署了「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其中包括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汙、良好法規及服務業國內規章共五項議題,總統府對此表示,這不僅是台美間自一九七九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更代表我國的經貿發展正以符合國際趨勢的先進標準向前推進。
第一部分還是最簡單的,困難的第二部分,包括勞工、農業、國營事業、環保等等,談判將曠日廢時;而最棘手的第三部分還有「貨品關稅調降」、「服務業市場開放」,我方號稱現在是「利用堆積木(building blocks)方式完成台美FTA的重要一步」,審慎的期望在年底之前完成所有議題。
不過以現在民主黨共和黨都偏向「保護主義」看來,美國現在絕口不提FTA,也沒有與任何國家談判FTA,加上美國即將進入總統大選年,年底要與台灣完成FTA,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許是起跑的第一步,但要達到馬拉松的終點,卻是遙遙無期。
美主導的國際架構 台灣被排除
拜登政府繼承川普的政策,不再推動全球化的自由貿易,也不重回為美國量身打造的CPTPP,但是為了爭取印太盟友,與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競爭,必須要有新的貿易架構,因此「印太經濟框架」(IPEF)應運而生。但為避免政治爭議,爭取更多會員加入,拜登政府刻意不邀台灣,而是以「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替代。
上月廿七日「印太經濟框架」的十四國貿易部長,在美國舉行部長級會議,完成國際供應鏈談判,協議成立一個理事會,來協調供應鏈行動,並建立一個「危機應對網絡」,針對可能發生的供應中斷,向框架的會員國發出早期預警,以便能在供應鏈中斷期間尋求支持。
美國態度很清楚,一方面以IPEF拉攏亞太盟國,一方面與台灣成立雙邊架構,雖排除台灣在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貿架構之外,卻又要台灣盡義務,提供美國與盟國供應鏈之所需。對身居供應鏈關鍵位置的台灣來說,豈不是欺人太甚?
這是很不公平的,遠在卅年前APEC成立時,台灣還能以平等身分參加,卅年後,APEC貿易部長在美國底特律開會,美國把這十四國貿易部長拉到場邊召開IPEF會議,也在底特律的政務委員鄧振中卻與會無門,台灣想託庇在美國主導的國際架構下,有一席之地,都不可得。
關稅不變 對台產業無實質效益
美國為了安撫台灣,同時宣布要簽署「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我方似乎也就滿意了。有一種看法認為,由於後面兩階段談判起來較複雜,所以先簽起來,把首批協定當成早收清單看。
可是這五項協議中,並不會改變關稅,對於台灣產業並沒有實質效益,相反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卻說,通過這些協議條款,美國公司將能夠把更多產品帶入台灣和台灣顧客,台灣僅從象徵意義上,得到安慰,譬如:加強美台之間的經濟聯繫,增加美國商品對台出口,並增強台灣抵制來自中國經濟脅迫的能力。
可是有一項象徵作用,是不會明說的,就是在明年一月總統大選之前,民進黨有可以拿得出來的經貿外交成果,代表美國以實際行動在選舉前支持民進黨。
目前台美貿易倡議,看似食之無味的雞肋,真正有實惠的租稅協定,還在緊鑼密鼓地談判;日前駐美代表蕭美琴在美國記者會中表示,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希望能解決涉及雙重課稅的問題,「目前這是我們重要的優先事項」,而財政部長葉倫也在三月底表示,沒有防止雙重課稅的租稅協議,對於發展美台經濟合作是一大阻礙。
台灣一直以來名列美國前十大的貿易夥伴,去年更進到第八大,美國對台出口商品及服務,提供近十九萬個本土工作機會,台灣在美累計投資達一百卅七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二百卅億元),但卻是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唯一沒有簽訂避免雙重課稅機制的國家。
若簽避雙重課稅協定 恐觸怒陸
這個問題自從台積電投資美國後更凸顯出來;台積電去年曾致函美國商務部表示,缺乏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已造成其供應鏈合作廠商,難以在美國投資建造新廠。華爾街日報曾經採訪台灣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他表示希望在美國建造新工廠,以生產半導體用的原料,但「雙重課稅」問題,成為台灣在美國投資的重大障礙。
台灣企業在美成立公司須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廿一,稅後盈餘匯回台灣前,需要再負擔百分之卅美國股利扣繳,估計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獲利的實質稅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一,再加上台灣徵收營業所稅百分之廿,雙重扣繳,比起南韓或者澳洲公司,高出至少十個百分點,嚴重影響台灣業者投資美國的意願。
鑑於目前美中之間的台灣問題空前敏感,台美之間,繼貿易協議之後,又要簽訂「美台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可能觸怒大陸,對此,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已經表示,中國已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互動」。
但公平的說,大陸的反對,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台灣與卅四國都已簽有租稅協定,包括日本、加拿大及德國等主要國家,台灣與大陸之間也簽有「兩岸租稅協議」,大陸若要就此抗議,恐怕是無的放矢。
執政黨要在選前端出經貿外交成果,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問題是有無實效、國際願不願意配合,過去馬政府在大選前的二○一一年,與日本簽署「台日投資協議」,而美國將台灣列為免簽證待遇,都對國民黨的選情有加分作用,如今美國要與台灣簽的這兩項協定,雖然有利於民進黨選情,顯示美國的偏好,但主要還是為了美方的經濟利益,這才是沒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