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在早期的「公主故事」中,外型設定大多為白人女性,許多情節也帶有性別的刻板印象,甚至「女性應該為愛犧牲」的想像。近年來,迪士尼也因應當代的社會氛圍,將故事設定做了許多改編。
作為迪士尼「百年慶典紀念」的真人版電影《小美人魚》,在北美創下 2 億美元票房(折合台幣約 60 億元)。以經典童話故事作為雛形、適度剪裁並加入現代元素,成功引發影迷討論。
電影中的主角,同樣是人魚公主愛麗兒(Ariel,海莉貝利 飾)。身處於城堡的她,並沒有眾人認知中的公主形象,而選擇大膽追夢、勇敢追愛。即使遭遇挫折或打擊,她仍舊能收斂負面情緒、重新拾起笑容。在 1989 年推出動畫版後,也讓不少女孩找回自信與動力。
海莉貝利(Halle Bailey)在片中飾演美人魚愛麗兒。(圖/翻攝電影劇照)
不過,許多針對《小美人魚》的評價並非聚焦在劇本或製作層面,大多仍舊放在「膚色」上,實屬可惜。本文將從「影音製作、情節鋪排與選角安排」三大方面來做切入,透過不同角度,述說個人對《小美人魚》的觀點。
- 編按:公主 Ariel 在動畫電影中被譯為「艾莉兒」,在真人電影則譯為「愛麗兒」;王子名稱則相同。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情
製作層面:特效再升級、道具更多元
2014 年以童話故事為基底的《黑魔女》,與電影《小美人魚》一樣,都身處在架空元素極高的非現實世界。因此,在道具與製作層面上,必須特別考究與琢磨,才能重新呈現出故事描繪出的世界。
《小美人魚》的篇幅有超過一半時間在海中,因此,如何呈現出海底世界有些昏暗、卻又能從螢幕感受出「水感」的世界,就顯得格外重要。
片中為了呈現出具有「水感」的世界,煞費不少苦心。(圖/翻攝電影劇照)
我認為,這一點迪士尼做得相當到位,尤其是王子艾瑞克(Eric,喬納霍爾金 飾)面臨船難那一幕相當真實,不論是驚濤駭浪的場景、暴雨的滂沱氣勢,乃至於船身打造、聲光效果,都模擬的相當到位。海莉貝利(Halle Bailey)在記者會中提到,那場戲是在大水箱中拍攝,並由機器輔助製造出海浪、閃電等效果。由此就能看出迪士尼花費的苦心。
《小美人魚》是個架空程度極高的童話故事,片中穿插著不少「海底世界」的道具,也因此,道具的擬真與還原程度,也必定會影響到電影的畫面呈現。
不過,雖然道具的樣式非常多元,但細膩程度卻稍嫌不足。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父王川頓(哈維爾·巴登 飾),在最後一幕探出水面和女兒告別,頭頂戴著皇冠、手裡拿著三叉戟,身上披著許多金飾——可以理解想要營造出國王的氛圍,但讓我看起來卻覺得出戲。
父親川頓帶著皇冠、手上拿著三叉戟,穿著閃亮亮的袍子。(圖/翻攝電影劇照)
情節鋪排:童話故事,加入種族元素
電影《小美人魚》雖然有原作基礎可循,但距離安徒生的創作已時隔數百年、動畫電影也已經距離 30 年之久。因此,真人電影版勢必會加入些許不同元素,才能符合當代世界潮流。
多數由動畫真人化的電影,都會在劇情上做些補強或調整,讓情節更加合理。《小美人魚》的故事並未跳脫「愛情與勇氣」的本質,不過在故事的大軸線之中,將王子的境遇與內心,以及兩人相遇後的對手戲描繪地更加細膩。
王子艾瑞克和公主愛麗兒,兩人在約會過程看見螢火蟲。(圖/翻攝電影劇照)
在動畫中,艾瑞克的身世並沒有加以描述,不過在真人電影中有了解答——艾瑞克經歷船難後,被一對黑人王后收養成為王子。另外,動畫版的艾瑞克、愛麗兒是被彼此的外貌吸引;電影中的王子,則是被公主的純真、活潑吸引,在約會的過程中漸生火花。
愛麗兒(艾莉兒)的人物設定,則將象徵「公主」的夢幻元素稍稍淡化。動畫中的她在人類世界綁著一個大蝴蝶結,就寢的環境跟睡衣穿著都十分豪華;真人版則設定在皇宮周邊的小農村,髮型風格也更平實一些。
在真人版電影中,愛麗兒的五姊妹也選用了不同族群與人種的演員,相較動畫更凸顯出了四海一家、和樂融融的底氣。愛麗兒與艾瑞克在重逢之後,決心不畏困難繼續前行,最後的 Happy Ending,也隱含著對現實世界的期待。
選角安排:黑皮膚公主有何不可?
《小美人魚》的雛形,是源自於 1837 年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美人魚》。在安徒生的版本中,美人魚的形象更加壯烈,就連結局的調性也較為陰暗、悲劇。相隔 100 多年改作為動畫,迪士尼也在時代思潮與商業考量之下,將不符時宜的情節大幅度改編。
既然如此,這次將「美人魚」的形象再次轉變,有何不可?
「黑人公主」又如何?海莉貝利的美妙歌聲獲得不少掌聲。(圖/翻攝電影劇照)
有些觀眾認為既然是真人改編,就應該儘量遵照原作,才能符合童年的期待。如果是這樣,那應該要以 19 世紀安徒生的版本為依歸才對。筆者認為,這與主觀情感和美國種族主義有所關聯。
筆者其實沒有看過動畫版的《小美人魚》,我的童年並沒有「美人魚必須是白皮膚」的想像,換句話說,「毀童年」的批評,其實也是建立在先入為主的觀點之上。
迪士尼在早期的「公主故事」中,外型設定大多為白人女性,許多情節也帶有性別的刻板印象,甚至「女性應該為愛犧牲」的想像。近年來,迪士尼也因應當代的社會氛圍,將故事設定做了許多改編。尤其《小美人魚》真人版,在北美開出了 2 億美元的票房,可說是大有斬獲。根據外媒報導,進場觀影有一部分是非白人的影迷,這也點出了美國社會在「種族主義」的長期壓迫之下,「黑人出頭天」的期待與盼望。
瑪莉莎·麥卡錫飾演與主角「魔鬼交易」的巫婆烏蘇拉。(圖/翻攝電影劇照)
也有影迷質疑,迪士尼也有以「黑人公主」為主角的《公主與青蛙》,為了政治正確而改變主角本身的形象,未免有些矯枉過正?
首先,《公主與青蛙》是近代(2009 年)才推出的原創劇本。再者,筆者認為,以既定眼光看待先天特徵,進而對某些職業或角色分類,這也是一種如同「男生當醫生、女生當護理師」刻板印象的延伸。
建議影迷在入場觀影前,可以抱著更開闊的心胸與思維觀影,或許能夠看到更多《小美人魚》的小巧思!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拍手五下」,讓我有更多資源寫出好文章:)
電影資訊
- 劇名:真人版《小美人魚》
- 上映日期:2023/05/25
- 評分:⭐️⭐️⭐️3.0(滿分五分)
- 演員:海莉貝莉、喬納霍爾金等人
延伸閱讀
關於我
六六 LiuLiu
本名宋思彤,踏入研究領域的 24 歲,曾任《換日線》校園大使。喜歡記錄生活、醉心於影像敘事,最近還迷戀日劇。期許自己用有溫度的筆觸,寫下身邊動人心弦的故事。劇評、議題探討、時事延伸話題,
更多面向的我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