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熄燈】為什麼要停更?直擊長期關注時事之下的心態疲乏——專訪視網膜、動眼神經(換日線搶先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筆者以《換日線》專欄作者身份進行訪談,專訪全文請點我閱讀
raw-image
漏訂閱、漏追蹤的觀眾朋友,你要搭的飛機會被取消、捷運會故障、公車會停駛,火車也會誤點。呃,最後一個應該不用我們詛咒,它就會成真了。

不僅肆無忌憚地「詛咒」沒有訂閱頻道的觀眾,甚至巧妙融入了台鐵誤點常態化的時事梗——這一席話出自於《眼球中央電視台》的主播視網膜,擁有超過 120 萬粉絲力挺。

《眼球》自 2015 年起家,初期藉由反諷方式,點出國家認同錯亂的命題,甚至將對岸稱之為「大陸淪陷重災區」,還自稱是「中華民國正統官媒」。爆紅之後,《眼球》也把這個表現手法,搬到了時事、政治新聞上,同樣獲得很大的迴響。近年也推出了周邊商品、舉辦實體活動、開設不同類型的節目,試著讓影響力突破同溫層。

一路走來不斷壯大的「官媒」,卻選擇今年 5 月底後停止更新。

raw-image

頻道走過 7 年歲月,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吹熄燈號,讓許多粉絲感到相當惋惜。本次筆者代表《換日線》專訪主播視網膜、製作人動眼神經,他們除了在專訪中,透露了決定停止更新的原因外,也提及了頻道公司化之後所面臨的壓力。同時,他們處在不同角色之間,心中也產生了一些矛盾與困惑。

本次的「眼球熄燈」專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將以「頻道停更」為主題,討論網路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將內容產業商業化的經驗談;第二部分則以「頻道回顧」為核心,談談團隊在這段時間以來的里程碑。


去日本之後,發現自己「真的累了」

決定停更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累了」。

疫情期間,視網膜毫不間斷地關注時事,長期身處在高張力的環境之下。不過,起初他並不覺得自己累,甚至還發想了許多新的企劃——包括開設第二個頻道。直到去年 10 月國境解封後,他一連去了好幾次日本,才真正有完全放鬆的時間。

在這段過程,「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也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視網膜說,從原本只想給自己放一個長假,但去了這麼多次之後,「腦中對於『休息』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raw-image

製作人動眼神經其實也有一樣的想法。她提到,在疫情時代下長期關注時事,再加上後期已經呈現固定模式的產出,都讓她有一種疲乏感;在成立公司後,也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狀況,更讓她對於這樣的模式感到疲勞。直到視網膜與他提及了休息的念頭後,兩人便快速建立了熄燈的共識。

「其實我一開始提的時候,很擔心她的想法」,視網膜笑著說,原先擔心她對頻道還有許多想像,卻沒發現「她其實也想要休息了」。直到此策,兩人從創台以來的默契依舊存在,即便是「熄燈」這樣的重大決定,兩人依舊擁有類似的想法。


近年政治氛圍的改變

近年政治氛圍的變化,也是決定停更的原因之一。

後真相時代的崛起,讓網路媒體的生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就壁壘分明的同溫層,變得更加堅不可摧、甚至激化了分化與對立。這樣的趨勢,不只讓「理性討論」的理想與實踐又遠了一步,甚至淪為不同陣營互噴的口水戰。

尤其在《眼球》的影片留言中可見一番。動眼神經回顧過往的影片,網友會針對片中探討的議題理性討論,內容也比較具有建設性;然而,現在充滿了許多去脈絡化的留言,更充斥著極端、非理性的字眼,「反而變成了大家情緒性的出口,也讓一個議題『認真被關注』的感覺降低很多。」

raw-image

國家認同的光譜產生動搖,也影響了頻道的走向。《眼球中央電視台》設立時,正值不同族群對國家認同的錯亂與分歧,有一部分的年輕世代,也正在形塑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他們當時想要呈現的,是「一中框架」的不合時宜,因此透過「秋海棠」、「淪陷重災區」等字眼,將體制的荒謬極大化。

但近年經歷了國內政局轉變、國際情勢更是瞬息萬變,「要繼續呈現一中框架嗎?相較之下,好像沒那麼重要了」,動眼神經觀察,這樣子的「國家認同錯亂」現象,已經在近年逐漸收斂,大家的認同也漸趨某一個方向,也間接地讓頻道的走向開始產生轉變。

「以前很像在寫笑話,但後來越來越像播笑話」,擔綱播報的視網膜,對於這塊特別有感受。他笑說,感覺《眼球》越來越往新聞台的方向走,從原本的「玩議題」變成播報議題,「對於創作的成分也會越來越低,反而是在找事件」。他坦言,「這也是後來讓他比較累的地方。」


公司化之後的熱情消磨

「不好意思,請幫我看一下帳」,員工敲門走入採訪現場,讓訪談一度中斷。不過,從這細節之中,也看出了兩人相當忙碌、分身乏術的窘境。

他們透露,在全盛時期,幾乎每週手上都得捧著一疊商業合約,雖然代表著公司營運穩健,但他們透露,長期身兼網紅、公司經營者兩種身份,其實讓他們感到身心俱疲——尤其是「非興趣以外的事情」。

從幾個學生一時興起創立的頻道,到近年選擇商業化,正式成為了一個「工作」。雖然幾年下來創造了不少營收,卻也讓兩人身心俱疲。

raw-image

「我們覺得,做不是興趣的事情會消磨熱情」,動眼神經提到,為了要經營公司,必須要做很多創作以外的瑣事,這個部分消耗了許多時間跟能量。他曾經一度找來專業經理人,期望能夠專心在影片創作上,但到頭來又衍伸了諸多狀況,最後還是決定親自治理。

尤其商業化之後,必須要有固定更新的模式、時間。

「現在不能說走就走、想幹就幹了」,視網膜坦言,即使腦海裡浮現新的點子,但是如果想實踐,就必須從公司的通盤狀況考量。動眼神經說,「以前彈性比較大,想到就會去做;但公司化以後,反而要考慮很多層面」,像是:人力調度、影片排程、時間規劃等等。這些也都是「興趣當飯吃」之後,面臨到的瓶頸與狀況。


成為公司領袖的角色矛盾

raw-image

對視網膜來說,他不只是頻道的代表,更是同事之間的「精神領袖」。他身為經營者,除了照顧底下的員工,某方面來說,他的「現身」也能提振工作士氣、帶領公司發展。但他在頻道發展的後期,也對於這樣的身份逐漸產生困惑。他在《眼球》的實體活動「官眾之夜」中透露,長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曾讓他在夜深人靜時思考:「那我呢?誰要來帶我?」

「我認為『創作者』跟『經營者』的角色,有時候是相互矛盾的」,在活動中,網紅呱吉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創作者除了要有創意之外,還需要帶有一些「任性」的特質,才能製作出有品質的影片,「但是,身為公司的經營者卻不能任性」。如何在內容品質、公司經營之間找出平衡點,也是創作者商業化後的一大課題。


「眼球熄燈」的系列專題,第二篇將聚焦在「回顧」層面。

《眼球》創立 7 年以來,累積了許多影片、更吸引了不少粉絲。下篇將從視網膜、動眼神經的視角,向我們分享他們認為最精彩、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採訪故事。從王牌節目《央視一分鐘》的製播、實體春晚的籌辦,甚至到後期走出戶外街訪、製作深度報導,都是他們當初無法想像的光景。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閱讀

【眼球熄燈】說走就走的央視新聞現場,視網膜、動眼神經「不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

【電影專訪】深入西門町「矽膠娃娃共享旅館」,探索秘密但不獵奇──專訪《布洛卡區》導演蘇明彥

【台劇劇評】《人選之人—造浪者》亮點分析:爆紅台劇引熱潮,「這句話」講進政治幕僚心坎裡

關於我

六六 LiuLiu

本名宋思彤,踏入研究領域的 24 歲,曾任《換日線》校園大使。

喜歡記錄生活、醉心於影像敘事,最近還迷戀日劇。期許用有溫度的筆觸,寫下身邊動人心弦的故事。影評劇評、議題探討、人物專訪,更多面向的我都在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本電視劇、電影同好圈 🇯🇵
6會員
62內容數
關於日劇、日影的評論感想都在這!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喜歡的日本演員或影劇作品:) ▍更多文章在這裡:https://portaly.cc/liuliutw ▍試片、合作邀約:scott880514@hotmail.com
2024/03/27
2021 年意外引發話題的純愛日劇《不良少年與白手杖女孩》(恋です!~ヤンキー君と白杖ガール~),不只讓杉野遙亮的知名度在台灣更上一層樓,也讓台灣觀眾更認識了飾演「視障女孩」的女主角杉咲花。
Thumbnail
2024/03/27
2021 年意外引發話題的純愛日劇《不良少年與白手杖女孩》(恋です!~ヤンキー君と白杖ガール~),不只讓杉野遙亮的知名度在台灣更上一層樓,也讓台灣觀眾更認識了飾演「視障女孩」的女主角杉咲花。
Thumbnail
2023/09/13
日本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女星,絕非清原果耶莫屬。出道作 NHK 晨間劇《阿淺》成為話題;16 歲就扛下主演日劇《透明的搖籃》,入圍多項大獎;2022 年的電影《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更與佐藤健、阿部寬等大咖同台飆戲,演技絲毫不輸前輩。
Thumbnail
2023/09/13
日本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女星,絕非清原果耶莫屬。出道作 NHK 晨間劇《阿淺》成為話題;16 歲就扛下主演日劇《透明的搖籃》,入圍多項大獎;2022 年的電影《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更與佐藤健、阿部寬等大咖同台飆戲,演技絲毫不輸前輩。
Thumbnail
2023/05/30
《眼球》從 2016 年成立,到 2023 年 6 月停止更新,也讓這 7 年一路走來的粉絲,直呼相當不捨。本次筆者專訪視網膜、製作人動眼神經,回顧《眼球》一路走來的風雨、點滴。走過了一場「不上街頭的社會運動」,他們認為,究竟對台灣社會帶來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2023/05/30
《眼球》從 2016 年成立,到 2023 年 6 月停止更新,也讓這 7 年一路走來的粉絲,直呼相當不捨。本次筆者專訪視網膜、製作人動眼神經,回顧《眼球》一路走來的風雨、點滴。走過了一場「不上街頭的社會運動」,他們認為,究竟對台灣社會帶來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我在2023年初開始經歷的眼睛健康問題。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眼睛。我會在文中分享我在這段時間的保養方法和調整過的生活習慣,希望能給同樣面臨眼睛疲勞困擾的朋友一些啟發和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我在2023年初開始經歷的眼睛健康問題。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眼睛。我會在文中分享我在這段時間的保養方法和調整過的生活習慣,希望能給同樣面臨眼睛疲勞困擾的朋友一些啟發和幫助。
Thumbnail
執迷者必須有病識感,停止對別人進行「你是我的救世主嗎」的試煉,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不能假手他人去找的。希望大家都能看重自己、尊重他人,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執迷者必須有病識感,停止對別人進行「你是我的救世主嗎」的試煉,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不能假手他人去找的。希望大家都能看重自己、尊重他人,好好活下去。
Thumbnail
《眼球》從 2016 年成立,到 2023 年 6 月停止更新,也讓這 7 年一路走來的粉絲,直呼相當不捨。本次筆者專訪視網膜、製作人動眼神經,回顧《眼球》一路走來的風雨、點滴。走過了一場「不上街頭的社會運動」,他們認為,究竟對台灣社會帶來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眼球》從 2016 年成立,到 2023 年 6 月停止更新,也讓這 7 年一路走來的粉絲,直呼相當不捨。本次筆者專訪視網膜、製作人動眼神經,回顧《眼球》一路走來的風雨、點滴。走過了一場「不上街頭的社會運動」,他們認為,究竟對台灣社會帶來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眼球》自 2015 年起家,初期藉由反諷方式,點出國家認同錯亂的命題,甚至將對岸稱之為「大陸淪陷重災區」,還自稱是「中華民國正統官媒」。一路走來不斷壯大的「官媒」,卻選擇今年 5 月底後停止更新。
Thumbnail
《眼球》自 2015 年起家,初期藉由反諷方式,點出國家認同錯亂的命題,甚至將對岸稱之為「大陸淪陷重災區」,還自稱是「中華民國正統官媒」。一路走來不斷壯大的「官媒」,卻選擇今年 5 月底後停止更新。
Thumbnail
在這歲末即將要跨越到2023年之際,先祝福大家好事接二連三,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豐盛…,新年快樂!
Thumbnail
在這歲末即將要跨越到2023年之際,先祝福大家好事接二連三,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豐盛…,新年快樂!
Thumbnail
《創作者說》本集邀請知名 YouTube 頻道《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動眼神經。一起來聽聽訂閱數從一到百萬的故事,他們是如何建立頻道世界觀、確定製作風格,與看待自己的創作的呢? 「眼球」宇宙的起點:從生活中自然而然產生的契機 創作是有很多想講的話,透過有趣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
Thumbnail
《創作者說》本集邀請知名 YouTube 頻道《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動眼神經。一起來聽聽訂閱數從一到百萬的故事,他們是如何建立頻道世界觀、確定製作風格,與看待自己的創作的呢? 「眼球」宇宙的起點:從生活中自然而然產生的契機 創作是有很多想講的話,透過有趣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
Thumbnail
人與影片的連結★ https://youtu.be/nlaXrUKqO7w 感謝這次眼球中央電視台的邀訪,節目誤植了一個公會,但其實是工會XD,至於公會跟工會的差異應該搜尋就有了(總體而言是勞方與資方的差異)。 —工會理事長 筠筠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再看看 獨立天下: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Thumbnail
人與影片的連結★ https://youtu.be/nlaXrUKqO7w 感謝這次眼球中央電視台的邀訪,節目誤植了一個公會,但其實是工會XD,至於公會跟工會的差異應該搜尋就有了(總體而言是勞方與資方的差異)。 —工會理事長 筠筠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再看看 獨立天下: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Thumbnail
戴著大黑色口罩、黑色鴨舌帽,身穿黑色大風衣,走進門後,他開始跟我們解釋這身打扮,還有被多少人認出來。 一個從網路新媒體發跡的原生網紅,如今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在幾年前確實是很難想像的,讓人驚嘆這幾年網路的影響力。
Thumbnail
戴著大黑色口罩、黑色鴨舌帽,身穿黑色大風衣,走進門後,他開始跟我們解釋這身打扮,還有被多少人認出來。 一個從網路新媒體發跡的原生網紅,如今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在幾年前確實是很難想像的,讓人驚嘆這幾年網路的影響力。
Thumbnail
「中天被關台轉戰網路,這樣有沒有關台有差嗎?」當然有差,而且絕對不只是閱聽人數減少這麼簡單而已。 #電視是家庭的中心 觀察台灣家庭格局我們不難發現,電視不僅位於整個客廳擺設的正中間,更是整個家庭權力的中心。 「吃飯不能配電視」是我們學生時期放學後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大人要看新聞,小孩就不能看卡通,基
Thumbnail
「中天被關台轉戰網路,這樣有沒有關台有差嗎?」當然有差,而且絕對不只是閱聽人數減少這麼簡單而已。 #電視是家庭的中心 觀察台灣家庭格局我們不難發現,電視不僅位於整個客廳擺設的正中間,更是整個家庭權力的中心。 「吃飯不能配電視」是我們學生時期放學後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大人要看新聞,小孩就不能看卡通,基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有點專業,我沒有什麼把握能把這個題目寫好,所以我儘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以傳達台灣本地風俗的角度來談台灣的電視文化。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有點專業,我沒有什麼把握能把這個題目寫好,所以我儘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以傳達台灣本地風俗的角度來談台灣的電視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