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局風雲變色:烏克蘭將成為歐北以色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面兩篇寫了俄羅斯的情況,接著再來說說烏克蘭。
烏克蘭方面最重要的消息,就是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的公開表態,他表示「北約將在下一次峰會上發出明確訊號,明他們已經準備好接納烏克蘭加入」。
舉世皆知,過去史托騰伯格就多次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立場鮮明不含糊,但這次他的表態時間點值得關注,因為他是在與拜登見面會談結束後發出的,而這裡有一個必須重新點明的背景資訊,就是不久前波蘭為首的多個國家已先發出過一份最後通牒式的警告,「如果在即將舉行的七月北約峰會上,無法敲定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波蘭和波羅的海等國家準備獨自採取行動(支援烏克蘭)」。
過去一直以來,北約都堅守其自身的一項重要規定,就是「不接納存在領土主權爭議及糾紛的國家加入」。
所以,且讓我們試想,如果北約真的在下個月的峰會上通過了接納烏克蘭加入的決議,那代表什麼?那將意味著一件事:即美國和北約現在對於在未來幾年內幫助烏克蘭收復失地有著充分的信心,因為加入北約的過程大約就需要幾年的時間,而在烏克蘭完成加入的所有程序之前,美國很可能將會採用類似「以色列模式」的方式來解決烏克蘭所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
所謂的「以色列模式」,實際上可以簡約概括為「優先考慮武器和先進技術轉讓」的模式。換言之,美歐彼此之間已經了達成共識,希望將烏克蘭扶持成一個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以色列,使其成為鎮守整個歐洲門戶的堅實灘頭堡。如此一來,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之後,將再也不敢南下擴張。
一旦成功將烏克蘭打造為嚇阻俄羅斯南犯的「山海關」、化身為歐洲北方的以色列,對普丁集團而言,其影響與衝擊(尤其是大俄羅斯榮光的幻夢破碎及其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可想而知。
而這一切都將取決於烏克蘭此次反攻的實際戰果,就要看烏克蘭軍究竟能打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會員
72內容數
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冼義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俄軍內訌的最新消息中,還有另一個猛料,這場內部衝突已經擴大波及到備受關注的知名抖音網紅部隊──車臣的「卡德羅夫(Рамза́н Ахма́тович Кады́ров)部隊」。德利姆哈諾夫(Adam Delimkhanov),這位抖音部隊二把手,卡德羅夫口中的「自己兄弟」,其所在位置座標竟然落入
普丁正在面對發動侵略烏克蘭以來最煎熬的時刻,不只戰場態勢丕變、烏克蘭軍正式展開了反攻,對外還要時時擔心習近平可能「變心」,連要「安內」都很吃力──尤其現在,基本上俄羅斯自己內部已經進入「網內互打」的局面。過去這兩天,在各社群上,一份內容非常驚悚的俄文官方文件流傳開來,該文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近日《華爾街日報》的獨家報導揭示了「中共將於古巴設置秘密監聽基地」一事,讓本已相對緊張的中美關係變得更加微妙,對熟知國際關係歷史者來說,無疑滿是「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的既視感。 中共的古巴秘密監聽基地,會是新冷戰的「古巴危機」嗎?
近期烏克蘭反攻迅速而成功地多處俄軍防線,對普丁而言自是煎熬,而其困境遠不限於戰場上,美國多家媒體頻繁報導指出普丁可能患有重病的情報,也提及俄國未來發生政變的可能,更雪上加霜的是,習近平似乎已經開始在探尋俄羅斯總統的潛在繼任者並準備與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在潛在人選中,俄國現任總理米舒斯京屢被點名,在
來說說馬斯克這次微妙的「訪中之行」。馬斯克這次的訪問很有趣,何以這樣說?在全球矚目下,馬斯克搭了私人飛機,在北京降落後展開他的中國行,這是疫情爆發三年以來他首次訪問中國。而在他抵達北京前的兩天,美國就有媒體報導他可能出訪中國,但他的訪問事先沒有任何「預告」,這對比他的行事風格來說,確實顯得有些神秘
最近有這麼一件事,強勢的蓋過許多重大的議題…當前在牆內最夯的話題,就是中石油官員的「牽手門事件」,引起極大關注的這場風波跟火山爆發一樣,原本高居微博熱搜榜首的「習近平語錄入選高考作文題」這事都被牽手門取代,轉瞬之間牆內各大社群、網站上都在瘋傳這起牽手風波的影片和相關內容,迅速而猛烈發酵的事態都讓原
關於俄軍內訌的最新消息中,還有另一個猛料,這場內部衝突已經擴大波及到備受關注的知名抖音網紅部隊──車臣的「卡德羅夫(Рамза́н Ахма́тович Кады́ров)部隊」。德利姆哈諾夫(Adam Delimkhanov),這位抖音部隊二把手,卡德羅夫口中的「自己兄弟」,其所在位置座標竟然落入
普丁正在面對發動侵略烏克蘭以來最煎熬的時刻,不只戰場態勢丕變、烏克蘭軍正式展開了反攻,對外還要時時擔心習近平可能「變心」,連要「安內」都很吃力──尤其現在,基本上俄羅斯自己內部已經進入「網內互打」的局面。過去這兩天,在各社群上,一份內容非常驚悚的俄文官方文件流傳開來,該文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近日《華爾街日報》的獨家報導揭示了「中共將於古巴設置秘密監聽基地」一事,讓本已相對緊張的中美關係變得更加微妙,對熟知國際關係歷史者來說,無疑滿是「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Cuban Missile Crisis)」的既視感。 中共的古巴秘密監聽基地,會是新冷戰的「古巴危機」嗎?
近期烏克蘭反攻迅速而成功地多處俄軍防線,對普丁而言自是煎熬,而其困境遠不限於戰場上,美國多家媒體頻繁報導指出普丁可能患有重病的情報,也提及俄國未來發生政變的可能,更雪上加霜的是,習近平似乎已經開始在探尋俄羅斯總統的潛在繼任者並準備與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在潛在人選中,俄國現任總理米舒斯京屢被點名,在
來說說馬斯克這次微妙的「訪中之行」。馬斯克這次的訪問很有趣,何以這樣說?在全球矚目下,馬斯克搭了私人飛機,在北京降落後展開他的中國行,這是疫情爆發三年以來他首次訪問中國。而在他抵達北京前的兩天,美國就有媒體報導他可能出訪中國,但他的訪問事先沒有任何「預告」,這對比他的行事風格來說,確實顯得有些神秘
最近有這麼一件事,強勢的蓋過許多重大的議題…當前在牆內最夯的話題,就是中石油官員的「牽手門事件」,引起極大關注的這場風波跟火山爆發一樣,原本高居微博熱搜榜首的「習近平語錄入選高考作文題」這事都被牽手門取代,轉瞬之間牆內各大社群、網站上都在瘋傳這起牽手風波的影片和相關內容,迅速而猛烈發酵的事態都讓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俄烏戰爭即將兩年,給全世界的戰爭體驗完全不同於兩次波灣戰爭。進步的是無人機、C4RIS、資訊戰可以獲得極大優勢。但顛覆觀念的,則是大陸戰系統還是要回到一戰、二戰的壕溝、坦克衝鋒,不然就是大家更容易防守,卻很難輕鬆進攻。 那對台灣來說呢?台灣的海空戰系統跟烏克蘭的大陸戰完全無法比擬,海空戰可以決定台
Thumbnail
連載了一年多,《俄烏戰漫畫筆記》的實體刊物終於出版啦~! 32頁A5尺寸,全彩四格漫畫本 從戰場奇觀到社會現象、從現代軍武到百年傳統、俄烏戰爭觀察心得四格漫,普遍級內容可輕鬆閱讀~! 八月出版後,已在FF41和CWT64兩場同人誌販售會首賣~ 無法參加活動的朋友,現在還有機會翻到實體書喔!
Thumbnail
最近,因為釋放亞速營(Azov Battalion)指揮官、同意將瑞典入北約議定書提交議會批准,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引發了外界議論。與此同時,美國的角色也吸引各方關注,因為土耳其的種種動作,被視作是對美關係的「再平衡」。
Thumbnail
🪖瓦格納僱傭軍叛變,全世界關心矚目,💣一方面因為俄烏戰爭未歇,期待能有新的契機,另一方面,🚀俄國身為核彈大國,一舉手一投足,牽動西方世界敏感神經,冷戰氣氛又現。 瓦格納領導者普里格津,和普丁兩邊鬧翻,往莫斯科開進,🚨總統普丁則定調為叛國,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調停,兩邊後來冷卻,對普里格津提
Thumbnail
我們事後已經知道,烏克蘭雖然懷疑美國預警的可信度,但不代表停止對俄軍的情報收集。由於烏東已經跟俄國交戰多年,烏克蘭有非常豐富的敵後收集情報經驗,加上語言相通,要假扮親俄派去做反間也不難。
Thumbnail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訪美行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晤,並在會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Thumbnail
綜觀近期俄烏戰場,克里米亞大橋(Kerch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受襲誘發了戰況升級,俄羅斯隨後針對烏克蘭民用設施展開報復。在此過程中,無人機的角色引發輿論關注。
Thumbnail
美國其實一直需要敵人,而且最好是左派的敵人,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內軍工複合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團結盟友,還讓中間地帶也靠過來。這一次的俄烏戰爭,間接起到這樣的效果,讓美國把俄國與中國綁在一起,不但形成威脅,而且是全球性的威脅。於是美國可以聯合歐洲日本與澳洲,一起來對抗這個全球性的威脅⋯⋯
Thumbnail
美國其實一直需要敵人,而且最好是左派的敵人,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內軍工複合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團結盟友,還讓中間地帶也靠過來。這一次的俄烏戰爭,間接起到這樣的效果,讓美國把俄國與中國綁在一起,不但形成威脅,而且是全球性的威脅。於是美國可以聯合歐洲日本與澳洲,一起來對抗這個全球性的威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俄烏戰爭即將兩年,給全世界的戰爭體驗完全不同於兩次波灣戰爭。進步的是無人機、C4RIS、資訊戰可以獲得極大優勢。但顛覆觀念的,則是大陸戰系統還是要回到一戰、二戰的壕溝、坦克衝鋒,不然就是大家更容易防守,卻很難輕鬆進攻。 那對台灣來說呢?台灣的海空戰系統跟烏克蘭的大陸戰完全無法比擬,海空戰可以決定台
Thumbnail
連載了一年多,《俄烏戰漫畫筆記》的實體刊物終於出版啦~! 32頁A5尺寸,全彩四格漫畫本 從戰場奇觀到社會現象、從現代軍武到百年傳統、俄烏戰爭觀察心得四格漫,普遍級內容可輕鬆閱讀~! 八月出版後,已在FF41和CWT64兩場同人誌販售會首賣~ 無法參加活動的朋友,現在還有機會翻到實體書喔!
Thumbnail
最近,因為釋放亞速營(Azov Battalion)指揮官、同意將瑞典入北約議定書提交議會批准,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引發了外界議論。與此同時,美國的角色也吸引各方關注,因為土耳其的種種動作,被視作是對美關係的「再平衡」。
Thumbnail
🪖瓦格納僱傭軍叛變,全世界關心矚目,💣一方面因為俄烏戰爭未歇,期待能有新的契機,另一方面,🚀俄國身為核彈大國,一舉手一投足,牽動西方世界敏感神經,冷戰氣氛又現。 瓦格納領導者普里格津,和普丁兩邊鬧翻,往莫斯科開進,🚨總統普丁則定調為叛國,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調停,兩邊後來冷卻,對普里格津提
Thumbnail
我們事後已經知道,烏克蘭雖然懷疑美國預警的可信度,但不代表停止對俄軍的情報收集。由於烏東已經跟俄國交戰多年,烏克蘭有非常豐富的敵後收集情報經驗,加上語言相通,要假扮親俄派去做反間也不難。
Thumbnail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訪美行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晤,並在會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Thumbnail
綜觀近期俄烏戰場,克里米亞大橋(Kerch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受襲誘發了戰況升級,俄羅斯隨後針對烏克蘭民用設施展開報復。在此過程中,無人機的角色引發輿論關注。
Thumbnail
美國其實一直需要敵人,而且最好是左派的敵人,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內軍工複合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團結盟友,還讓中間地帶也靠過來。這一次的俄烏戰爭,間接起到這樣的效果,讓美國把俄國與中國綁在一起,不但形成威脅,而且是全球性的威脅。於是美國可以聯合歐洲日本與澳洲,一起來對抗這個全球性的威脅⋯⋯
Thumbnail
美國其實一直需要敵人,而且最好是左派的敵人,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內軍工複合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團結盟友,還讓中間地帶也靠過來。這一次的俄烏戰爭,間接起到這樣的效果,讓美國把俄國與中國綁在一起,不但形成威脅,而且是全球性的威脅。於是美國可以聯合歐洲日本與澳洲,一起來對抗這個全球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