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訪美後 俄烏戰爭最可能走向什麼結局?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訪美行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晤,並在會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拜登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冬天作為武器,讓烏克蘭平民承受寒冷與饑餓的痛苦。拜登強調,自己與澤連斯基有着相同願景,一個自由、獨立、繁榮和安全的烏克蘭,「如果普京還想保有一點尊嚴,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撤軍」。但俄羅斯顯然不會輕易撤退,「故美國與盟友將繼續協助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勝」。

而就在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18.5億美元的援助,包括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布林肯稱,這能加強烏克蘭的防空能力,以應對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基建設施的導彈攻擊。對此澤連斯基表示,相信愛國者導彈能強化烏克蘭的防空,以抵禦來自俄羅斯針對基礎設施的攻擊,且相信不論美國國會怎樣變化,烏克蘭都會獲得兩黨支持。此外澤連斯基亦說明,正義和平對他來說,是不對烏克蘭的主權、自由和領土完整作出任何妥協。

與此同時,普京也於12月21日召開國防部擴大會議,稱此次戰事沒有資金限制,軍隊將有求必應。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亦稱,27個國家已向烏克蘭提供970億美元的軍備,遠超過美國在阿富汗留下的武器總值,有鑑於北約計劃在俄羅斯邊境增加軍力,俄方須在西北部組建集團軍應對,兵員人數要增加至150萬。

往復之間,美俄烏三方的決策偏好愈發明晰,戰爭的未來走向也逐漸可以猜測。


美俄的各自盤算

此前11月初,美國媒體曾釋出不少「獨家內幕」,顯示拜登政府有意促談俄烏雙方,例如《華爾街日報》曾在11月6日援引消息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訪問基輔時,曾呼籲烏方展現談判意願。

然由後續發展來看,上述風聲更多是要替11月8日的美國中期選舉服務,目的是安撫反通脹、擔憂能源危機的民意,避免民主黨慘敗。而在投票活動結束後,美媒的風向便起了微妙變化。

例如11月10日,《紐約時報》便刊出獨家報道,稱「推動談判」不是拜登政府的多數意見,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A. Milley)曾在內部會議上主張,烏克蘭的軍事成果已達到美國的合理預期,建議烏方「見好就收」,同俄羅斯談判以鞏固收益;然此一主張遭到其他高級官員反對,例如此前被認為前去基輔「勸和」的沙利文,其實並不同意俄烏談判,反是認為若美國展現促談姿態,將讓俄羅斯產生可以要脅美國的認知。

上述報道雖未必真實,卻在某種程度上披露了俄烏談判的複雜情勢。筆者曾在11月21日的文章《美俄傳在土耳其秘密談判,俄烏戰場能在冬季攻勢前休戰嗎?》中分析,俄烏談判本質上是美俄談判,而雙方各有不同考量。對美國來說,其要衡量經濟局勢的發展、民意的起落與戰場的演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拜登政府缺乏長遠戰略,更多是因為不知如何退出,故要被迫在放血俄羅斯、避免民主黨輸掉2024年大選、確保美國挹注合理間求取平衡;對俄羅斯來說,其要顧慮內部的政治安全,更要評估自身戰力的未來潛能,只要其認為自己可以承擔持久戰、甚至消耗戰的成本,在烏克蘭服軟承認現狀前,俄羅斯都不易訴諸談判解決戰爭

而由此次澤連斯基訪美來看,美俄烏三方各自展現了偏好選項。首先是美國,其雖接待澤連斯基來訪、也同意對烏援助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卻拒絕提供澤連斯最想要的武器,包括美國的坦克、戰鬥機和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原因自是擔憂烏克蘭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導致戰爭無限升級。歸根結柢,拜登政府已經發現援烏是個風險極高的無底洞,卻又因政治正確、前期投入、內部鬥爭等各種原因,難以轉瞬拋棄烏克蘭,只能被迫升級援助。

而俄羅斯也選擇了加大投入,從宣布此次行動沒有預算限制到着手擴軍,俄羅斯應是對於持久戰有一定信心,並且認為烏克蘭根本沒有展現談判的誠意,例如澤連斯基所謂「正義和平是對烏克蘭的主權、自由和領土完整不作任何的妥協」,顯然不可能被莫斯科接受,因為俄羅斯同樣面臨政治正確、前期投入、內部鬥爭等問題,若依照烏克蘭要求連克里米亞都奉還,普京政權勢必面臨嚴重生存威脅。

簡言之,美俄立場看似敵對,卻同樣在戰局上騎虎難下,只能被迫隨着戰情不斷加碼。至於要加碼到何種境地、誰會先放棄,很大程度取決於烏克蘭的戰場動態,以及各國的內部情勢。

戰爭走向何方

至於烏克蘭究竟有無談判能動性?如前所述,俄烏談判本質上是美俄談判,因在當下情境中,烏克蘭有了哈爾科夫(Kharkiv)大反攻的成功經驗、與俄羅斯的血海深仇又已積重難返,基本上只要歐美援助不斷,其都會咬牙與俄軍決一死戰。然即便歐美援助暫無停下可能,烏克蘭的傷亡成本依舊不容小覷,相較俄羅斯遲至9月才宣布部分動員,烏克蘭早在2月24日戰爭爆發後,便已宣布全國總動員,累計死傷已是相當可觀,若未來有生力量消耗到一定比例,烏克蘭恐怕也會被迫正視談判的選項。

而細究烏克蘭仍在堅持硬碰硬的理由,應是源於戰事之初的觀察與研判,即其認為俄羅斯急於速勝,應該經不起戰事久持,故只要在歐美援助下將戰爭拖長,普京將會被迫唾面自乾、停戰談判,烏克蘭便有機會收復烏東與克里米亞。在此思維下,烏克蘭動員了大量民眾組成「國土防衛旅」,充當戰場上消耗俄軍的犧牲品,盡力要保全費時8年構築的烏東軍事堡壘與精銳,延長戰爭進程。

然而,俄軍的表現雖是差強人意,普京的戰爭意志卻十分強悍。眼見基輔不肯退讓,莫斯科的進場籌碼也水漲船高,先是不惜宣布二戰以後首次動員,接着是大規模襲擊烏克蘭基礎設施、能源設備,如今更是宣布擴軍,要為來日補足前線作準備。俄羅斯當然已很難完成「去納粹化」、「去軍事化」的初始目標,卻至少要鞏固現狀以求「不輸」。

簡言之,俄烏都正孤注一擲,眼下凜冬已至,不斷提高的作戰成本,都將持續考驗兩國的戰爭意志;與此同時,美國也正在重演越南與阿富汗的泥淖夢魘,想抽身而無法自拔,雖說其此次並未出兵,卻依舊在理想主義高調與現實主義慣性間兩難,並被不斷升級的戰場態勢挾持向前,最終也或在某個瞬間斷尾求生。

在此視角下,戰爭最終可能走向三種概率不等的結局。第一,烏克蘭成功熬到俄軍攻勢崩潰與撤軍,最終收復烏東四地與克里米亞等俄佔區。但要促成此一結局,需要滿足幾個前提條件:歐美援助持續加碼、俄羅斯爆發某種政治危機或顏色革命、烏軍也未曾譁變。然有鑑於俄烏兩國體量十分懸殊,此一結局應是極小概率事件。

第二,俄軍成功熬到烏克蘭的抵抗意志潰散,迫使烏克蘭放棄奪回克里米亞等俄佔地,更讓其答應種種「芬蘭化」條件,包括放棄加入北約、修法承諾中立地位、將俄語作為烏克蘭的第二官方語言、取締反俄政黨、修改歷史教科書敘事、限制媒體發表反俄宣傳、完全放棄進攻性武器等。而要促成此種結局,除了俄羅斯必須打出新攻勢外,歐美也需拒絕加碼援助,並與烏克蘭切割關係;但有鑑於數月戰事已證明俄軍實力不足,既未能在戰爭之初挫敗烏軍抵抗意志,更在北約情報偵查體系實質進場後暴露嚴重的軍備代差,烏克蘭亦已在數月軍援後實質北約化,親俄勢力更被大舉肅清,此一結局應也是極小概率事件。

第三,消耗戰的僵局持續,最終美俄烏三方皆對投入感到疲憊不堪,只能被迫停火止損,走向近似朝鮮半島、印巴克什米爾式的結局,至於其實質情況會更偏向俄羅斯的部分後撤,或是烏克蘭的部分妥協,要視未來交戰情況而定。此一結果雖不盡如人意,卻是眼下概率最高的結局。在此結局下,美俄烏都沒能實現完整目標,但繼續戰爭的成本實在過大,故不得不選擇停火休戰,以進行各式條件交換,包括默認現狀。

故戰爭的最終結果可能會是:烏克蘭抵抗了俄羅斯的去納粹化、去軍事化力道,但沒能收回俄佔區,還要面臨百廢待舉的重建困境,國家青壯年男性的大量死亡與流離,更是注定其生產力會比戰前低落,經濟前景相當晦暗不明;俄羅斯雖掠奪了烏克蘭產值極高的東部精華工業帶,也成功裂解了烏克蘭、鞏固了四地入俄的公投結果,卻不僅沒能讓烏克蘭芬蘭化,還結下戰爭血仇,讓該國的親俄勢力極難再有生存空間,並且無法逆轉烏克蘭已與北約產生實質聯繫的既成事實;美國雖放血了俄羅斯、調動起一部分意識形態輿論戰線、挫敗了歐俄合作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路線、得到極度反俄的烏克蘭附庸,卻沒能讓普京垮台,還導致中俄關係由此升溫,並且可能讓民主黨在下次大選中失去優勢。

此外在這一結局下,俄烏應會簽署相關協議、實現停火和談,但有關俄佔地的主權歸屬應該難有共識,可能會依照諸如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建議的,進行國際監督的民族自決投票,或是仿照科索沃模式前例,即烏克蘭表示決不放棄對克里米亞、入俄四地等俄佔地的主權,但實質放棄了軍事收復的努力,而俄烏兩軍將在爭議地帶持續對峙,無法避免日後摩擦、甚至衝突再起的可能。

平心而論,若戰爭最終真的走向這第三種結局,也實在與當下戰況沒有顯著差異,只是交火力道大幅降低,以及戰線與實控地出現部分變化。換言之,與前期打出攻勢的投入相比,消耗戰下的傷亡與成本,可能到頭來會是相對沒有意義的投入。但如今的俄烏戰場便宛如1916年的歐洲,各國皆已對消耗戰感到厭煩,想要探詢外交解方,卻一來不願前期投入白費,二來不想被認為軟弱,故最終戰爭又拖延多時才告解決。

眼下美俄烏三國內部皆有促談力量,卻尚不能壓過持久戰一派,否則便不會有澤連斯基訪美、美國拍板愛國者輸烏、俄羅斯宣布擴軍等發展;但綜觀三國有限能力,戰爭在消耗戰後停火又是未來的大概率事件,只是眼下各方都已經投入太多,並認為自己還能再堅持,且也不知驟然停戰該如何向內部交代,而這或許便是俄烏衝突正在重演一戰的悲哀跡象:為了終結戰爭、走向談判,不得不用屍山血海來創造條件。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2.26

澤連斯基訪美後 俄烏戰爭最可能走向什麼結局?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071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美國著名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的最新報導,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和平談判正在進行中。這場談判由俄羅斯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和烏克蘭總參謀長瓦列里·扎盧茲尼分別領導,其中可能包括將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其他四個前地區確認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Thumbnail
根據美國著名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的最新報導,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和平談判正在進行中。這場談判由俄羅斯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和烏克蘭總參謀長瓦列里·扎盧茲尼分別領導,其中可能包括將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其他四個前地區確認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訪美行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晤,並在會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Thumbnail
12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訪美行程,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晤,並在會後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Thumbnail
近9個月來,美國積極介入「俄烏戰爭」,是因其背後涉及國際政治、地緣戰略、區域安全、經濟利益和人道主義等全球重要議題。為了自身利益與維護國際秩序,美國當前大戰略的作法,即是聯合全球民主力量,擴大對俄國的經濟制裁,並以盟國援助烏國的統合軍力壓制俄軍!
Thumbnail
近9個月來,美國積極介入「俄烏戰爭」,是因其背後涉及國際政治、地緣戰略、區域安全、經濟利益和人道主義等全球重要議題。為了自身利益與維護國際秩序,美國當前大戰略的作法,即是聯合全球民主力量,擴大對俄國的經濟制裁,並以盟國援助烏國的統合軍力壓制俄軍!
Thumbnail
鍾秀/時事評論員、作家 俄烏戰爭已成為曠日費時的消耗戰,然而強人普丁絲毫沒有停止戰鬥的打算。到底何時俄羅斯打算休兵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來看: 1. 俄國的如意算盤與失算: 2. 烏俄雙方領導人皆有被暗殺的可能: 3. 烏俄雙方和談的進展: 4.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殺手鐧:
Thumbnail
鍾秀/時事評論員、作家 俄烏戰爭已成為曠日費時的消耗戰,然而強人普丁絲毫沒有停止戰鬥的打算。到底何時俄羅斯打算休兵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來看: 1. 俄國的如意算盤與失算: 2. 烏俄雙方領導人皆有被暗殺的可能: 3. 烏俄雙方和談的進展: 4.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殺手鐧:
Thumbnail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Thumbnail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Thumbnail
是說這原本這會是一場悲劇,俄羅斯部隊快速入侵烏克蘭,奪下基輔並成立魁儡政權。白俄羅斯同時通過公投,允許俄羅斯駐軍並部署核武器。普丁不止完成與白俄羅斯的結盟,並完全控制烏克蘭,成就他的俄羅斯帝國偉大復興。拜登在副總統任內,主導歐巴馬政府的多數外交政策,卻讓克里米亞半島被併吞...........
Thumbnail
是說這原本這會是一場悲劇,俄羅斯部隊快速入侵烏克蘭,奪下基輔並成立魁儡政權。白俄羅斯同時通過公投,允許俄羅斯駐軍並部署核武器。普丁不止完成與白俄羅斯的結盟,並完全控制烏克蘭,成就他的俄羅斯帝國偉大復興。拜登在副總統任內,主導歐巴馬政府的多數外交政策,卻讓克里米亞半島被併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