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說如何透過階梯式定存法,放大我們的定存收益。
一般人的第一個感想應該是,定存再怎麼搞,利率還是那麼低。階梯式定存法,能有什麼賺頭?
我以前也是這樣覺得的。但是當我一路走來,從定存到存股,從存股到高股息ETF,再從台灣ETF到美股ETF,我開始察覺,這是一個被說服的過程。
舉個例子,推廣0056的樂活大叔說過這樣一個論點:
你的錢敢放在銀行定存,是不是你不擔心銀行倒閉?如果你擔心銀行倒閉,你怎麼可能把錢放在銀行那裡?
既然你不擔心銀行倒閉,那你為什麼不買這間銀行的股票?買銀行股票之後領的股利股息,比定存高很多。有些人投資理財停留在定存這一塊,聽了樂活大叔的論點之後被說服,開始接觸股票,買進金融股。
一樣的過程再往下前進,就會開始買高股息ETF。例如樂活大叔就是不斷的推廣0056。
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行為,定義在"投資宇宙"內,以這樣的圖形表現出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巴菲特說過,"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由這個投資宇宙中可以看到,有的人從定存開始,第一步就走到imB,然後就遇到詐騙。有人走在數位貨幣的道路上,還在努力。
每個人依照自己的邏輯和世界觀,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可以依照結果,知道imB是詐騙,可是數位貨幣是詐騙嗎?還沒有看到結局,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前幾年投資imB,都有依照時間領到10%利息的人,怎麼知道自己正走在通往毀滅的道路上?
答案就是,科學的典範。投資宇宙中,目前存在兩個長久下來,人類研究投資科學領域數百年之後,最後存活下來的公認典範,一個是巴菲特的波克夏,一個是指數投資。這兩個領域以外的世界,沒有可以複製他人經驗之後穩定賺錢的方法。如果預測不穩定,那必然就不是有效的科學也不是典範,只能算是一個還在研究的理論。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個投資世界需要有足夠智慧和能力的人,就像伯格發明了指數投資,巴菲特成立波克夏,造福無數投資人。如果我們自認是那個萬中選一的投資奇才,想要創造自己的投資理論,然後超越目前典範,有這樣的雄心壯志當然很好。就像現在有人基於指數投資,再往下一個領域比如指數正二/正四,或是因子投資,嘗試再創造新的領域和投資典範。
可是當我們研究和努力過後,如果都無法超越典範,那就要問自己是否有那樣的超越典範的能力?以科學來說牛頓的物理學取代了亞里斯多德,而我們又是不是那個可以超越牛頓的愛因斯坦?如果我們不承認有典範,自己研究自已的投資方法,那最後會變成什麼?
所以,進步是要依照典範的路徑,向外繼續探索,這就是擴展典範的適用範圍,這就是進步。
而進步的反詞就是故步自封,認為到某個階段之後就"夠了"。有人停留在定存階段,認為理財定存就夠了然後在那個圈圈研究出更好的定存方法,研究出了階梯式定存。高股息ETF那個圈圈研究出了平準金制度,研究出了季配,月月配。在每個一領域都是可以進步可是進步到最後,不要只侷限在那個世界,應該再探出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突破自己的認知,是不容易的事情。目前市面上指數投資的推廣者,都是用過去的績效回測,以及數學上的數據,嘗試說服高股息投資人。可是這些數據,正是高股息投資人最不擅長的,所以以數字去說服高股息ETF投資人轉型指數型ETF,成效有限。因為他們對於數字不敏感,只專注在琢磨自己的心理狀態。這些投資者是剛剛從定存族轉型過來的投資人,害怕市場風險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的新書嘗試以歷史和科學的演進,以及指出大家思考上的盲點,以心理面的論述,讓高股息投資者以及一般散戶,認同指數投資是一個安全以及穩定的區域。人有從眾或是盲從的羊群心理,如果跟隨著是正確的典範,那怎麼還會失敗呢?如果跟隨的是某個據稱自己投資方法都不會賠錢的偽科學,那就注定是要失敗的。
所以再想一下巴菲特的這句話: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你選對道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