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事情卻感覺不一樣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人類的大腦是很奇妙的東西,會去評斷各種事情加以計算並且整合,然後做出評估和結論。比如最近新的藝人新聞,我就觀察出了幾件事情:


黃子佼和孟耿如年齡相差19歲,男大女小的組合在華人社會好像普遍被接受,男生年齡大女生十來歲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角色換成蕭敬騰娶一個大他14歲的SUMMER,一般人就覺得有種說不出的奇怪了。蕭敬騰30幾歲而已,怎麼娶個快要60歲的老婆呀?

人的大腦不但會覺得奇怪,還會把這種奇怪放大。原本只有差距14歲,一下放大成差距30歲。


再來是男星娶了女經紀人感覺很正常,可是要是女星嫁給男經紀人,可能就會被戴上"培養女星培養到床上"的帽子。


投資上面,肯定也有一樣的現象。因為我們大腦是用相同的方式在處理問題和對事情的看法的。


最簡單的狀況就是,在現金流的美味這篇文章說到的,配息和自己賣股票,是一樣的。

可是我們就會覺得,拿到手上的錢才是真的。


假設一家公司賺錢,不配股息給股東,而把這些錢放在公司裡,會有什麼狀況?答案就是公司現金存量過高。譬如中華電信(或是大台北瓦斯),當中華電信不把獲利配給股東,而放在公司內囤積,這時候會怎樣?這時候中華電信無法將這些錢拿去再賺更多的錢,金錢閒置無法利用,造成資金使用效率降低,這反而是一件壞事。


舉個例子,如果公司的成立就是為了賺錢,一家公司股東投資100元可以賺100,股東再加碼投資1000公司就可以再賺1000,那這就是一家好公司。


可是如果有一家公司股東投入100,公司固定每年賺了100。股東說我將今年的獲利100再投入,你明年可以變成賺200嗎?結果公司說不行,我只能固定賺100,你給我再多錢放在我身上我也只能賺100。這時候大家應該就會覺得這家公司怎麼賺錢能力這麼差,對吧?

為了避免公司的無能被股東批評,公司領導階層就說,我們每年固定配息,發股利給股東。股東拿到錢,突然覺得這家公司好棒,每年發現金給股東。


這就是奇怪的地方。


周星馳主演的食神電影,裡面有這個橋段:

**************************************

食神:我把名字都改了 "爆漿撒尿牛丸"! 要發財就靠它!

鵝頭:你說啊?! 那麼容易發財啊?! 你當我是傻子啊?!

雞姐:(對著鵝頭)我信他! (對著史提芬周)應該怎麼做?

食神:當然是開間店做好它 先賺他第一筆錢

雞姐:(傻笑)嘩! 那不是可以買一套最新的卡拉OK啦?

鵝頭:火雞 你不怕人笑你? 有了錢當然買樓收租了 這才叫高章嘛!

食神:當然了 不過要是換了我 開分店 一間變兩間 兩間變四間 四間變八間 八間以後就上市 上市以後再集資 接著就是炒股票 然後在炒地皮

接著 再分開上市 到時候光是收股息我就削翻了! 哈哈哈哈...

鵝頭:呵呵(白痴狀)

雞姐:你笑? 你明白啊?

鵝頭:倒不是太明白 不過聽起來蠻不錯的 哈哈哈哈哈哈...


**************************************


雞姐只想到身為股東,能夠拿到股利買卡拉OK,這樣才叫做賺錢。雞姐只想到花錢享樂。

鵝頭想到的是,公司賺錢發股利之後,拿賺到的錢去買房收租,錢賺錢。

這兩位都在想,拿到公司股利之後自己要怎麼花這筆錢。可是只有食神想到公司的賺錢能力。

食神想到的是,有錢之後公司不發股利給股東,要將公司獲利再投入,一間店面變成兩間,兩間變四間,最後股票上市炒房炒地皮再拆分.....想到的都是如何讓公司錢賺錢。


所以,你如果相信存股是當一個公司股東長期持有一間優良的公司,身為公司股東,你想要公司穩定賺錢,還是能夠將獲利投入再賺更多的錢?

有人或許會說,投資能穩定賺錢的公司,有什麼不對呢?這就回到文章一開始說的事情了。我們大腦對於違反我們認知的事情,會加以合理化。比如認為合理的男大女小年齡差距,黃子佼和孟耿如,我們會將19歲的差距縮小到10歲。認為不合理的蕭敬騰和SUMMER,會把14歲的差距放大到30歲,來凸顯這個不合理。我們大腦因為感覺拿到股利的感覺很好,所以嘗試說服自己,投資穩定獲利的公司這件事情沒有錯,腦子開始編造理由說服你自己。

你和朋友合夥開一間飲料店,一個月穩定賺兩萬,你會希望這輩子這家飲料店這樣的獲利就夠了嗎?你應該會希望兩萬變三萬,三萬變四萬,越賺越多吧?所以這家飲料店必須將獲利再投入,然後錢賺錢,創造更多獲利和盈餘。

所以當一家公司將大部分盈餘都配給股東,沒有能力將盈餘再創造更多獲利,這真的是好事嗎?

我們的大腦雖然會幫助我們思考,可是有時候也會誤導我們。看清楚事情的真相,才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9會員
485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記帳、節儉與財富累積的關係,並反思單純節儉是否能帶來財富自由。文章以實際例子說明微小節省的累積效應,但同時也強調提升收入與投資的重要性,並點出機會成本與個人選擇對財富累積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記帳、節儉與財富累積的關係,並反思單純節儉是否能帶來財富自由。文章以實際例子說明微小節省的累積效應,但同時也強調提升收入與投資的重要性,並點出機會成本與個人選擇對財富累積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親戚A分享自己近期買的小宅, 權狀只有二十坪,真的不大其實,高齡化社會早已不只在新聞標題中,這話題也開始漸漸出現在你我身邊,這位親戚A買得的是退休宅,原本住雙北老舊公寓,因為在四樓,她親眼見證,自己的婆婆,因高齡九十多歲,膝蓋不堪負擔,所以,終日無法下樓,過往喜歡逛百貨的婆婆,現在的一日三餐,全依賴
Thumbnail
親戚A分享自己近期買的小宅, 權狀只有二十坪,真的不大其實,高齡化社會早已不只在新聞標題中,這話題也開始漸漸出現在你我身邊,這位親戚A買得的是退休宅,原本住雙北老舊公寓,因為在四樓,她親眼見證,自己的婆婆,因高齡九十多歲,膝蓋不堪負擔,所以,終日無法下樓,過往喜歡逛百貨的婆婆,現在的一日三餐,全依賴
Thumbnail
人類的大腦是很奇妙的東西,會去評斷各種事情加以計算並且整合,然後做出評估和結論。比如最近新的藝人新聞,我就觀察出了幾件事情: 黃子佼和孟耿如年齡相差19歲,男大女小的組合在華人社會好像普遍被接受,男生年齡大女生十來歲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角色換成蕭敬騰娶一個大他14歲的SUMMER,一般人就覺得有種說
Thumbnail
人類的大腦是很奇妙的東西,會去評斷各種事情加以計算並且整合,然後做出評估和結論。比如最近新的藝人新聞,我就觀察出了幾件事情: 黃子佼和孟耿如年齡相差19歲,男大女小的組合在華人社會好像普遍被接受,男生年齡大女生十來歲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角色換成蕭敬騰娶一個大他14歲的SUMMER,一般人就覺得有種說
Thumbnail
《恨情歌》?諸位這次猜錯了是《為愛癡狂》 《世界第一等》的是親情與愛情,可以《為愛癡狂》別為股票瘋狂,如果可以,期許熬夜研究股票發文的依舊是「傻瓜青蛙」,讓諸位有時間「為愛癡狂」… GIRO,老婆,別丟那瓶,裡面是汽油,他們只是「為愛癡狂」…咱…咱…可是「為愛猖狂」、「為愛瘋狂」、「為愛放煙火」
Thumbnail
《恨情歌》?諸位這次猜錯了是《為愛癡狂》 《世界第一等》的是親情與愛情,可以《為愛癡狂》別為股票瘋狂,如果可以,期許熬夜研究股票發文的依舊是「傻瓜青蛙」,讓諸位有時間「為愛癡狂」… GIRO,老婆,別丟那瓶,裡面是汽油,他們只是「為愛癡狂」…咱…咱…可是「為愛猖狂」、「為愛瘋狂」、「為愛放煙火」
Thumbnail
台灣採取加權指數,如果你的股票符合平均數,到底需要擔心什麼? 如果表現和系統一樣,無需過度解釋多空。 這個月指數大多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你的股票合理也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但因為本蛙其他股票太強,職業酸民一煽動,你就覺得每一檔都有問題。 推薦的股票,第七檔山富創下歷史新高,抽空解釋一下諸位迷思。
Thumbnail
台灣採取加權指數,如果你的股票符合平均數,到底需要擔心什麼? 如果表現和系統一樣,無需過度解釋多空。 這個月指數大多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你的股票合理也在季線與半年線之間,但因為本蛙其他股票太強,職業酸民一煽動,你就覺得每一檔都有問題。 推薦的股票,第七檔山富創下歷史新高,抽空解釋一下諸位迷思。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房價漲跌不要憑感覺或輕信媒體,「國泰房地產指數」就是對「預售屋及新成屋」價格的指標。 □法拍屋市場出現異常「矛盾反應」,市場氣氛已經轉折,不應再追價成交。 ●在契約上簽字同意就是要為自己負責,千萬不能基於信任對方而誤信損友。 ○當投資客連長期合作房仲都能坑殺,代表逃命潮已經形成。
Thumbnail
本篇你應該學會… ■房價漲跌不要憑感覺或輕信媒體,「國泰房地產指數」就是對「預售屋及新成屋」價格的指標。 □法拍屋市場出現異常「矛盾反應」,市場氣氛已經轉折,不應再追價成交。 ●在契約上簽字同意就是要為自己負責,千萬不能基於信任對方而誤信損友。 ○當投資客連長期合作房仲都能坑殺,代表逃命潮已經形成。
Thumbnail
數不清的現實面,能夠保有保護自己的智慧,才實在,畢竟我們存在於一個人人都自身難保的時代。
Thumbnail
數不清的現實面,能夠保有保護自己的智慧,才實在,畢竟我們存在於一個人人都自身難保的時代。
Thumbnail
自己寫不出像樣分析及圖解,就派人前來全年無休、日以繼夜、每篇每圖找碴鬧場,這就是這種「人渣級」的【投資網紅】唯一會的本事。 跟諸位明說了,他們背後是【地下投顧】~就是沒有【分析師】執照的主力集團,都是配合【主力明牌】炒作,會漲會跌都是人為「鎖碼操作」,所以根本說不出理由。 總不能說是「俺在背後操作」
Thumbnail
自己寫不出像樣分析及圖解,就派人前來全年無休、日以繼夜、每篇每圖找碴鬧場,這就是這種「人渣級」的【投資網紅】唯一會的本事。 跟諸位明說了,他們背後是【地下投顧】~就是沒有【分析師】執照的主力集團,都是配合【主力明牌】炒作,會漲會跌都是人為「鎖碼操作」,所以根本說不出理由。 總不能說是「俺在背後操作」
Thumbnail
10/24/2021-10/30/2021 我們三不五時會看到一些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新聞,有些我覺得很奇怪甚至覺得荒謬。 小帥欠了小姐姐三、五萬塊的錢不還,所以小姐姐就叫小鮮肉去砸小帥的車,最後訴諸法律變成小姐姐倒欠小帥三、五萬塊。 砸車新聞一堆 或是強國20歲小妹妹為愛墮胎七次還覺得真命天子是愛
Thumbnail
10/24/2021-10/30/2021 我們三不五時會看到一些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新聞,有些我覺得很奇怪甚至覺得荒謬。 小帥欠了小姐姐三、五萬塊的錢不還,所以小姐姐就叫小鮮肉去砸小帥的車,最後訴諸法律變成小姐姐倒欠小帥三、五萬塊。 砸車新聞一堆 或是強國20歲小妹妹為愛墮胎七次還覺得真命天子是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