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女孩尋家記,擊碎所有玻璃心。
如果你覺得種族歧視是個玩笑,那就來體驗這場荒誕到極點的閨蜜之旅吧!
《喜幹會》是《瘋狂亞洲富豪》的編劇Adele Lim首部自編自導的喜劇電影,馬來華裔的Adele可謂是將所有對於亞裔人口的刻板印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這部電影中。
故事講述四位亞裔美國女性從美國來到中國尋找主角奧黛麗生母的故事,電影中不僅展現了美國社會對亞裔女性的刻板印象,把尺度下拉到心深處,除了超尺度的搞笑演出與黃腔開不停外,更把毒品、刺青等華人傳統抗拒的元素塞進中國旅程中,過程中不僅大開亞裔玩笑,甚至把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韓國人全都一視同仁,掀翻整個亞洲戰區,就差沒把日本人抓來鞭屍了。
到底被擊碎的是玻璃還是高麗,就看你怎麼切入了。
《喜幹會》的架構起源於30年前的經典喜劇《喜福會》,當年架構著重在華裔移民的中美碰撞與家庭文化問題,如今則加入了自我認同與公路旅行等元素,本質上仍就是文化認同問題,且仍以閨蜜間的情誼為橋梁構築整個故事,變動的,是更荒誕的故事,更大尺度的演出,更毫無節制的放縱,堪稱女版《醉後大丈夫》。
閨蜜是什麼?不就是當你想要灌醉自己,橫屍路邊時,躺在妳身旁跟妳一起宿醉好夥伴嗎?
電影中雖然諷刺意味十足,嘲弄白人父權主義,嘲弄華人價值,嘲弄當代流行文化,但在這些嘲笑背後,伴隨旅程而更加深入的情感卻是真切且具備渲染力的,在那些笑聲背後,你能明顯感受到,電影帶來的不僅是歡樂,更是表露出許多人終其一生追尋的港口,回頭即在燈火闌珊處。
角色深切的情感,讓整部作品有了靈魂,諷刺至極的幽默,給了他血肉與骨幹,《喜幹會》就像那種周末酒吧的脫口秀藝人,在台上極盡所能的羞辱你博取滿堂歡笑,下台後拿著一杯酒與你痛況暢飲,歡笑過後,誰還記得那些無謂的面子之爭?
如果你自認是個尺度無下限的人,那《喜幹會》或許會是適合你的電影,至少對我來說,這部電影不僅竭盡所能的諷刺亞洲與白人文化,更讓我找回了好久不見,那種單純因喜劇電影而大笑,因荒謬的橋段而噴淚的美好時光。
不意外的是,該片上映至今,已經被中國的許多媒體平台拿來大多文章,由於電影中的主要場景在中國,許多橋段便被認為是在惡意抹黑中國的風俗,安全性等,當然也有人認為該片只是刻意誇大了喜劇情節,畢竟不荒謬一點,又怎麼能叫喜劇呢?
你可以因為電影中的諷刺而生氣,但難以否認的是,這部電影終歸是讓喜劇兩個字恰如其分回歸的作品之一,且貫徹始終,惡搞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