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提倡讓行事曆上沒有空白,意思是想要好好放鬆就把他安排進行事曆中的某一個時段,然後在那段時間恣意浪費時間,享受自己想要做的事,因為那段時間就是你安排好來浪費時間的,會讓自己可以有掌握自己生活的感覺。
2.在安排行事曆或是當天計畫時,都要告訴自己,寫進去的任務一定要完成,這是在對自己訂定契約,然後依照約定執行契約內的內容。
3.大多分心行為的動機,都來自於想要逃避不適感的渴望 (換句話說,不適感是驅動分心的核心因素)。
4.十分鐘規則:當碰到即將分心去做其他事的那個交界點時,可以告訴自己,再做十分鐘就好 (這裡我可以自己設一個番茄鐘),如果十分鐘後真的還是很想做這件事,那就去做吧!
5.可以在繁瑣的任務中加上一些趣味性及刻意性,讓這類任務變得更有新鮮感,如此會更容易進行,中間也不容易出現不適感。
6.當遇到心煩意亂或是無法專心做一件事時,可以試著跟自己對話,像是在跟朋友聊天一樣,但是好像是用另外一種視角去看待自己,詢問自己,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成功人士會這樣做嗎? 繼續努力,在進步了的感覺。
7.作者的觀點是認為意志力不會用完,只有在你自己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前提下,意志力才會用完。
8.專注在你所投入的部分,而非所產出的部分。
9.一定要為自己價值觀所重視的事情,每個禮拜或是每天都要安排一個神聖而固定的時段去執行 (譬如陪女兒玩、看書等)。
10.可以利用"費力協定"來幫助自己達成某項目標,譬如作者提到不吃垃圾食物,就把餅乾鎖在一個有時間鎖的罐子內,無法輕易開啟。
11.身分認同可以大幅影響我們的行為,這個論點我之前在別的書也有看過,譬如我今天想要固定時間去健身,我就要告訴自己我是一個身材健壯的人,我是一個願意遵守自己的約定的人,如此會比較容易去執行那些有點阻礙的事。
後面開始提到一些如何教導孩子不要分心、跟朋友或是情侶間相處時不要分心的章節,我就跳過去了,自己都做不到不分心如何要求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