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對於「這輩子一定要去XXX」、「不出發就來不及了」、「去XX打工度假」……等等這類的旅行文章一定不陌生,然後一股腦兒的就飛走了,好像真的完成了什麼人生大事一番,那,然後呢?
從2015年開始出發去紐西蘭打工度假,然後到2018的澳洲,再來到捷克。朋友總是對我說:「下個國家要去哪?」、「你是在蒐集世界打工度假的徽章嗎?」「回來之後呢?」,下一個國家要去哪,我不曉得,但這個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短,多看看不好嗎?當時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所以在紐西蘭被開了眼界之後,又跑去澳洲存錢,再跑去歐洲闖蕩。旅行本來就不是為了誰,也不能為了誰,為的只是心中的那股好奇,對於世界的好奇,想多認識不一樣的人、想要多體驗不一樣的事情、想多寫一些,屬於自己的故事罷了。
有些人總以為出發後就好像得到了什麼特別的能力,在路上也發覺很多人會自覺高人一等?有人覺得海歸後的自己好像立刻可以升等越級打怪。但多數的事實卻是,留下的比離開更有勇氣,因為在旅途上的不斷移動,也因為不斷的移動所以沒有太多的情感,甚至沒有足夠可以真正生活的時間,而能夠真正面對生活的才是那個擁有無與倫比的勇氣的人。
也許在不斷移動的路上真的結交了許多不同的朋友、有了許多文化的衝擊、顛覆了以往狹小的視野、在每一次的相識裡都練習著告別、在每次的轉身離開後都預約遙遙無期的下期再會、學習著把生活的瑣碎與挫折當成一種磨練。落葉歸根,飄盪的日子餵不飽飢腸轆轆、移動的旅程容易忽略了路途的風景、自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孤獨、四處漂泊的工作經歷填不進人生的履歷,唯一剩下的,是那不後悔的曾經。
關於離去與歸來,始終不是這麼簡單。疫情爆發以來,為了防疫所需,所以只能在家工作,即使身處在旅遊書上那有著紅磚尖瓦的布拉格,其實不過也就如同在宣紙上用清水著墨,剩下的只是空白,日復一日的,因為疫情才逐漸明白,以前總嚮往著離去的日子,如今,那歸來的時刻才值得被殷殷期盼著。
-
後記:這篇記錄於疫情之下,捷克封城封得讓人很心慌,只能線上工作,待在家靜下心記錄,三年過去,重新檢視當時的心境,好像又有點不一樣了。
所謂的自由,不一定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