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總是充滿詐欺、謊言、且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很多都是來者不善(超派),包含財團、法人、公司派、大戶、中實戶(尤其是短線投機客)、以及幼幼班散戶。而大家能看到的資訊,通常也都是新聞媒體大力放送需要吸睛的材料(大多客觀陳述事實的內容不會有流量),而這些內容多數都有7分真再加上一些渲染、臆測的話術,還有些甚至隱藏真相不說,讓你很難判斷真偽。但這些真相都會隨著時間被一一揭露出來,而時間卻無法倒回,只要你的大資金部位受重傷,就很難再爬起來了。尤其是法人、大戶的優勢就是擁有巨量的籌碼,一逮到機會,看到散戶想要撿便宜時,他們向下摜殺的力道是不會客氣的,那些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擴大信用交易,沒留後路的散戶,margin call就斷頭死了。
再來說說,投資在股票市場真的是可以獲利的
我們可以把股票市場的獲利報酬,分解為兩個部分
(1)投資報酬
依據證交所規定,每個月的10日前要公告營收,每季要按時公布財報,因此我們可以依據這些公開的資訊判斷,公司每年的獲利狀況,對一家能穩定獲利的好公司,大致就可以依這些資訊了解過去,與推測未來能有多少盈餘可以發放股利(通常揭露的財報都是落後指標),這是可以想像的。若是經營績效越來越好,之後就會盈餘成長,未來的盈餘就會越來越好,這就是參與其中的股東,可以取得的投資報酬來源。所以投資者們,當股價長期落在低於價值區或在合理區間內,你就是一直買進,每年在固定的時間就可以領息,領息之後可以再投入或花用於生活支出,直到有一天,股價進入瘋狂區間,就可以考慮讓給瘋狂投資(機)者了。
(2)投機報酬
相較於投資報酬,另外一個可以取得的報酬稱為投機報酬。這項報酬並非來自於企業活動所創造的,大多是來自於短期的投資人之間的情緒影響,而造成短期內的巨大衝擊,而有人藉由這些可能是非經濟因素,從中獲得的投機報酬。這是個零和遊戲,大多與基本面無關,單純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比手速、比籌碼、比資訊、比氣氛、比心理、比誰是最後一隻老鼠。多數沒有財商觀念的人又特別愛取投機報酬,以為可以不勞而獲,以為自己掌握了別人沒有的先機。殊不知,參與賭博遊戲只有莊家能贏,想當然爾,多數的參與者都當了付錢的肥羊,反倒成了不勞而失。
長期而言,可以參考"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這本書裡,作者約翰柏格有嘗試將市場報酬進行統計分析,這是很科學的統計結果,從1900~2016年中每10年取一組平均報酬數據,可以發現,屬於投資報酬的部分,總平均約9% (僅有在1930年發生經濟大蕭條肆虐時為負數,其他的每10年所得到的盈餘都是正數),而屬於投機報酬則是有正有負,兩者發生率相當,但最後得出的平均是+0.5%。我這樣的描述你可能聽不懂,建議可以自行去看這本書瞭解,裏頭有提供較為詳盡的數據。
為節省時間,這邊就直接透漏結論,這個統計結果:
(1)以投資美股市場長期的年化報酬率約9%,
(2) 投機報酬率約0.5%。
(3) 但投資報酬率相對平穩且幾乎全是正報酬(剔除掉經濟大蕭條的1930年區間),
(4) 投機報酬率乖離過大,假設樣本數更多,可能回均值回歸為0報酬,但如果以個體戶來說,你只要遇到幾次負的報酬,大概就死了,很難以翻身了。這道理也不難懂,以投資100萬來說,你賠了50%就只剩50萬,你要賺100%才能回到100萬,賺1倍何其難啊,賠50%卻是很容易,在你賠一次50%,就算再賺50%回來,你的資金也僅能回到75萬,若長期一直擲骰子下去,最終就是趨近於0。這些都是很長期的database所分析出來的結果,這裡長期投資用的數據是116年,如果你對長期投資的概念是3小時或3天的話,你就是來市場搞笑的,我認為的"長期"是至少要經歷一個多頭與空頭循環以上的時間,一般來說至少要8~15年。
所以回到長期投資的真實賽局樣貌應該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彼此競爭,如果優秀的公司競爭力好,供應的產品或服務越好、利潤會越高,就能賺得真實的利潤,並分派真實的股息股利,不用太在意短期的逆風,尤其是非經濟因素的逆風。
而另一種投機賽局,則跟真實市場保持鬆散的關係,此時的股價並非由毛利或淨利等真實價格而定,是由投資人的預期、或嘗試猜測其他投資人的預期,或猜測市場上所發生的新資訊對未來的影響、或未來新題材等等的反應所預測出的價格,這時短期的議題就變成戮殺的凶器,韭菜就是這樣被割的。
所以想要投資成功,就要跳脫股票價格的預期賽局,忽略金融市場短期呈現的喧鬧、憤怒、過於樂觀或悲觀的情緒,以及避開熱門的小型股。與其每天浪費時間看著報價系統,讓隨之起伏的內心戲而自己嚇自己,還不如回歸於企業能賺取的真正報酬的財務指標,多瞭解企業的獲利模式及獲利達成率,也要多聽聽、及檢驗企業經營者在過去的法說會中,對未來願景或策略的達成率,簡單的說就是專心於企業的營運績效,才是保障你的投資獲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