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進步,高樓大廈林立,整個都市充斥著滿滿的現代感。而每當我們在羨慕國外那些保存良好的古老建築文物及文化外,我們又何曾想過回頭看看我們的根呢?位於苗栗頭份的蘆竹湳不捨這些過往繁景,隨著時光荏苒凋零。於是,長者們發揮捨我其誰的精神,硬是在工業區中,運用自身的智慧與熱忱,讓這一片土地變成文化的寶地,一步一腳印的為這個地方,賦予新的意義。
蘆竹湳,是古早先民從福建來台時,沿著中港溪進入台灣後,經過這片長滿蘆葦的沼澤地而取下的名字。湳,發音類似南,但卻是三聲,若去查國語字典,頂多只會出現水名或姓氏,而此字在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則有明確的說明是表示泥濘地或沼澤地的意思。
在先人努力的開墾下,這個具有三百年歷史的閩南社區,蓋了多間閩式三合院,成為了頭份少數的閩南聚落。其後,在民國53年為了配合政府經濟建設計畫,蘆竹湳社區逐漸變成了工業區,不僅侵蝕了原本的聚落環境,也因為職能不符當地居民所求,人口開始外移。眼見一大片紅瓦古厝即將荒廢,在長者們的號召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開始結合社區文化資源,除了強力保留及美化這一片古厝區外,更是設計了遊程體驗、活動策展、課程閱讀及台式小吃等面向的活動,想要吸引懷舊的民眾以及不曾看過早期台式建築的年輕一代,一起來欣賞台灣留下來的文化。
閩南語、台語,傻傻分不清楚?
現行小朋友在學校學習母語的時候,都是稱作閩南語、客語,但為了在文章中正確的使用文字,還是小小的查詢了一下最新的用語,也是因為這樣才發現今年年初的時候也為了語言正名這件事情吵過一次。目前,文化部提供的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中則建議書面用語以臺灣台語、台語、臺灣閩南語稱呼,閩南語則是馬祖語的別稱。而如果是口語使用的話,則以方便溝通為主。這些事情真的沒有關心不會知道啊!
說來慚愧,很小的時候曾經住過三合院的我,現在早已經忘了當初的情景。不過,縱使如此,一進到聚落後,還是能夠感受到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雙開門的電視,早期還能上鎖呢!(不知道的朋友,表示你們太年輕了!)馬賽克磚砌起來的爐灶、洗衣台和浴缸,都是時代的眼淚,一見到舊物,眼前居然浮現出小時候長輩們在家中忙活的樣子。比對現代裝潢的居家風格,形成強烈對比,也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和演進,更能體會到過往的生活有多麽的不易。
看完從前生活型態的擺設後,後方有一區舊時童玩,有著陀螺、沙包、滾鐵圈等好幾樣小東西可供玩耍,結果爸爸顧著跟小朋友們講古,都忘記把畫面留下來,著實殘念。看著現在的小朋友,連陀螺都沒看過,更不知道要怎麼樣把繩子纏上,這些非電子的童玩就這樣隨著時代而去,真的是不勝唏噓。
繼續往後走,則是一整片的古厝巡禮,五十多座的閩式三合院,完全原汁原味,看著那片紅磚紅瓦砌出來房子,以及聚落間可以自由來去的小徑,真的很像小時候家裡附近都還是矮舊樓房的樣子。有時候為了去找朋友而穿梭在那錯綜複雜的羊腸小徑、只有那三五好友才會知道的秘密基地,還有走一走、繞一繞才發現原來這些路全都相通,這些在小時候鄉間道路間的體驗,完美地呈現在眼前,不只讓人懷念,也找回了屬於自己那久違了的童年。
然後,在那轉角,黃昏的故鄉的歌譜猝不及防的跑進眼前,耳邊開始迴盪著自己口中不小心哼出的那首老歌,縱使走過後,還是能夠順利的把歌曲給哼完。一開始會覺得自己是否真的老了,後來轉念一想,覺得這些才是真正烙印在自己的身體裡面的印記,那些歌曲、俚語、童玩、招牌,無一不是當初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經歷,而這些不就是我們很常羨慕別人留存下來的文化嗎?
在追求時代進步的我們,逐步的淘汰了那些我們認爲跟不上時代的文物,在那一刻滿深刻的體會到真的需要好好地保存文物,才能保有我們自己的文化歷史,否則,這些終會在時代變遷中被抹去。於是乎,很感謝蘆竹湳願意把這些保留下來,並無償地提供大家觀賞。
但說實在的,文物的保存非常不易,不是將一切都留在原地即可,古文物耗損的速度較一般物品來說,著實快多了,修復起來都是需要經費。但是,為了不造成遊客們的負擔,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採取的方式非常正面積極,只要遊客到此蘆竹湳古厝來消費,不論金額大小,每筆消費都會提撥15元到專戶中作為後續古文物修復所用。
看到這邊,你也許以為現場只有吃吃喝喝的小攤位,但如果你想要更深路了解這個地方,蘆竹湳的官網或者是官方LINE可是提供了市集、在地無菜單桌菜料理、古厝導覽等各種活動呢,看到協會如此用心設計了一個社區、協會、遊客三贏的方案,大家還不快快前往現場用新台幣把整個社區下架嗎?
名稱:蘆竹湳古厝(FB官網/IG/Line官方帳號)
地址:351苗栗縣頭份市蘆竹里15鄰191號(導航即達|Map點我)
停車資訊:有免費停車場(可以容納100台以上的小客車)
門票資訊:免門票
停留時間:一個小時
輪椅族/推車:可
如果不想錯過下次的旅程分享,請記得追蹤我,我會在每週五晚上八點更新,如果有想要特別知道更多的細節,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給我。
如果你有喜歡我的分享,請給我一些鼓勵及支持,那將會成為我繼續分享的動力,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