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在投標過程中,
經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我的答案:給專家或前輩的建議!
我經常遇到「馬斯洛的錘子」信徒,
就是從他所專業的角度去看待所有事物。
然而我直接給了建議,
其實是承擔了冒犯的風險。
嗯,過去我確實冒犯專家或前輩,
大多數人聽到建議後,
第一反應是反駁。
現在不再貿然給建議,
經常提醒自己改用問句因應,
採用黃金圈法則,
分別從why、how以及what著手。
我自己仍保持開放心態,
有人願意給我提建議,
我首先應該向他說謝謝。
接下來讓自己專注聽聽對方的建議。
在開發客戶或投標過程中,
我採用Clay Christensen這本書
【創新的用途理論】的技巧,
改從以下問題開始思考:
顧客「雇用」(hire)某個產品,
是為了達成什麼「任務」(jobs)?
Christensen 期待這個理論
能改變大家的思維:
重點不是產品或服務,
而是「顧客想要的進步」。
界定用途 5 小題「用途」
有以下幾個特點,換句話說,
若要描述一個用途,
必須回答以下 5 小題:
1.顧客處在什麼「情境」中?
2.想達成什麼「進步」?
想要的進步,有哪些功能面、社會面、情感面的用途?
3.有哪些進步的「阻礙」?
4.顧客勉強接受哪些「不完美的方案」?
5.如何定義良好進步的「品質」?
為了品質,顧客願做哪些「取捨」?
在這個過程中,記住溝通順序:
ask,listen,think,thank,respond,involve,change,follow-up。
順便講個小故事:
小明深夜存款,
碰巧ATM機故障,
一萬元被吞,
當即聯繫銀行,
被告知要等到天亮。
小明絞盡腦汁的想,
突然靈機一動,
致電客服,稱ATM機多吐出3000元,
5分鐘後維修人趕到。
投標前,必須搞懂對方的核心需求,
學會用對方的需求為支點,
提升中標的概率。
尤其工程師都有一個終極目標,
就是追求一種好到
”不用推銷就賣得掉”的產品,
我的建議:最好把銷售想成
產品設計不可或缺的部分。
================
「馬斯洛的錘子」的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是
「如果你有的只是一個錘子,
那麼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像一個釘子」,
是來自於亞伯拉罕·馬斯洛1966年發行的《科學的心理學》一書。
這種概念也被稱作 工具定律,
馬斯洛的錘子,小木槌或者金錘子,
表現為對一個熟悉的工具過度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