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詩文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詩文品味:
詩人從前三段詩文對空間的思考觀察,轉入本第四段對時間的思考。頭兩句詩文令人想到蘇軾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從時間的角度來看世界,時間就似無盡的跑道,讓萬事萬物在其上前仆後繼,每件事物顯渺小,如同比分子更小的粒子。於是,人的生命算什麼呢?再偉大的人,終究消亡;再偉大的功勞,也歸無有。聖經傳道書一章11節說到:「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因而佛教的「輪迴」,埃及和基督宗教的「復活」,都在神哲思考中,渴望在永恆中人仍能夠生活而不歸於滅亡無有。然而張若虛是屬於儒學範圍的吧?「不知生,焉知死。」在可見的世界觀察中,「不知江月待何人」顯出在宗教信仰上的「不知論」,因而不去猜測未世,而是要好好過完當下,該「走」就「走」了。「但見長江送流水」,藉著「送流水」,看到時光流逝不返,感嘆人生苦短,無法留下什麼,因此也可以讓我們警惕,不要斤斤計較功名利祿人際關係,要開心的在世界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