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財富自由有一定的概念(可以參考:"人"自由而不是"財富"自由),當你成功累積財富變成有錢人,你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我們可以從金錢觀、消費觀和交友觀來看看會遇到那些問題。我從紀錄片(Born Rich 2003, 繼承之戰,戈登·沃森的奇妙世界...)中找到一些生活上的行為來推演財富自由後所面對的問題。
金錢觀:自從你有了許多收入,稅收和投資就會變成你最大的問題,面對你的不是幾萬的現金,而是上千萬或是億元的收入時,稅收都是動輒40%,這時你可能會花錢請法律顧問和信託團隊來幫你測量適合自己的信託來大幅減少稅收,或是把錢寄託到維京群島避稅,成為新聞上大家認為你是"逃稅",即使你知道這是合法的,或是為了讓大眾改變你的印象順便減少稅收,你請了形象顧問團隊找出最好的宣傳方式來洗白自己並且塑造很有愛心的形象。更狠的,直接自己創一個公益基金,並且基金的錢只能自己有金錢分配權,同時收割愛心和把錢用不同方式收回。許多銀行也會想盡各種方法留住你並提供你許多投資方案,為了保住財產,你開始放開手腳花錢,想盡辦法學習各種投資方法和避稅技巧,因為你很清楚知道,只要自己亂花錢就代表手中的財產流失,當財產流失的速度超過擁有的速度時,你的生活會慢慢受到限制,相反的,只要你開始學會精進自己的理財技巧(像是:投資、創業或是記帳...),你會發現財務中的破口,修好這修破口就能讓你繼續過著目前的生活。
消費觀:這是你能不能留住金錢的關鍵,經過你不斷亂買東西和試錯,你發現基本的房子、豪車、美食或藝術品沒辦法帶給你什麼快樂,你開始思考這個東西可以保值多久、維護成本多少、可以帶給我甚麼效益、稅收需要多少,你衣服不買光鮮且不合身的名牌服飾反而買歐洲一些小公坊所量身訂做的舒適衣服,你的飲食開始思考營養並且請健身教練和營養師為你量身訂製餐點和訓練菜單,房地產買賣只會注意能不能增值和繼承時所要花費的手續成本,花許多錢請私人教練或專業人員處利會計和金融問題,買骨董文物時開始思考有沒有必要買和思考骨董的獨特性是否能讓其他富人稱羨。你買東西不再是滿足慾望,而是這個商品是否能讓我的生活提供甚麼作用,讓自身感到舒適。這時你痛苦的反而不是沒錢,反而是購買時需要注意許多細節避免讓自己因為買到跟想像中不一樣的商品而產生痛苦,你開始花時間培養起自我詢問,有了鑑賞人事物的眼光,開始對一些華而不實的物品和能力不足的窮人或物品感到厭惡。
交友觀:由於你很有錢,經過消息慢慢發酵後,為了自己的隱私和不必要的糾紛,又或是當純省時間(通常你會因為如何管好這筆大錢而花費許多時間),你選擇請司機、外送員或是私人買手代替你購買或跑腿,在交友時,你會時不時在思考對面的朋友是因為我還是因為我的錢而過來,你的親朋好友過來向你借錢時,你可能會思考這筆友情或親情可以值多少錢借給他,簽一些協議避免好友利用你的名聲或是錢牽涉一些非法集資(開公司、賭博、詐騙...)。在男女關係,你非常注重另一伴的誠實,如果你是男的,你甚至每次做愛後的保險套都會收走避免被有心人士運用,婚姻前簽署許多條約,例如:體重多少?每周至少約會一次(100分鐘以上)、出軌賠償金、離婚賠償金、生小孩後給多少贍養費...,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這也是保障有錢人避免被不肖人士詐騙的手段。當然,當你有錢,不管是銀行、政黨、公司或其他有錢人都很容易碰到,從中搓合很多交易,這也不難理解有錢人總是比窮人有更多機會。
相反的,隨著你的眼界被周遭有錢人和日常生活的瑣事養大,你慢慢無法理解其他相對窮的人的思維,他們為了省一點小錢花許多時間、為了佔便宜而違背道德、對於慾望無法控制、無法清楚的看清周遭資源和機會...,這些行為讓你覺得疑惑,跟窮人相處久,你開始失去耐心,你認為他們如同巨嬰一樣,隨時伸手要答案而且要仔細解釋,即使這樣他們還聽不懂,他們甚至認為你在鄙視他們,你慢慢不想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你只會為他們留下一句話提醒他們,不管他們懂不懂,畢竟你的時間彌足珍貴,只能跟那些與你有同樣經驗或以上的人才能聊得開心。
我能理解許多人想要有錢和不想上班,這本身是一個矛盾的事,因為你有錢所以你不得不去管理錢以防浪費,此外你還要想辦法創立一些金流避免身上的錢逐年減少,這與上班只要混的下班就能放鬆來說已經是不同難度,而且你還要思考你剩下的時間要怎麼運用,我們總是在(時間換取自由)或(自由換取時間)兩端來回奔跑,試著找出適合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