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是美國暢銷書《從0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原名"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作者是Ramit Sethi,他也是Netflix 劇集《如何致富》的主持人,也可以收聽他的podcast。在理財觀念中有一點和許多討論財富的名人不同- 在某些事情上鼓勵多花費,在下面的第一點就會提到。
開始之前,要說明一聲,雖然美國某些制度如退休401K帳戶、投資帳戶及銀行系統與台灣略有不同,但是財務邏輯是通用的。
下面是有形的四大面向:
生活費的支出是以必須性、不浪費為準則,絕對不要為了累積資產要扭曲生活品質,必要的享受是一種獎勵機制,對於花費要放對重點。
分享作者一段話:
“Spend extravagantly on the things you love,and cut costs mercilessly on the things you don't.”
「對於熱愛的事物要懂得奢侈,相對的,要毫無顧慮地降低那些沒有熱情的事物成本。」
Heibon認為,金錢的本質對應的是人生的態度,不要苛刻自己的生活品質來省錢,也不要常用花錢來作為消除壓力的主要管道。
設定具體的財務目標,會讓自己更有動力,作者鼓勵可以設立儲蓄與投資帳戶,才不會混用,我自己聽過幾個實例:
A. 把小朋友念書的學費去買股票
B. 投保後沒注意花費,先是挪生活費硬著頭皮繳保費,最後日常開銷出現缺口,又拿保單質借才能度日,結果不僅沒準時還款,保單更是解約終止
許多人很認真賺錢,可是不清楚錢花到哪裡,也不知道想把錢花在哪裡。
Heibon會以SMART設定法處理:
書中是鼓勵儘早償還所有債務,包含貸款,不過考量到台灣房價及房貸等因素,我挑出一點說明。
信用卡記得不要只是繳清最低金額,也不要過度使用分期,以免掉入金額小可以有更多花費的錯覺。
接著有一點很重要,很多人以為信用卡只是用來代替現金的一張塑膠卡,事實上不只消費,我們也能利用各張卡的優惠及回饋機制,飯店折扣、兌換機票、座艙升等諸如此類,有很多資源在網路都可以找到。
同時,每月按時繳費也是建立自我信用評分,對於往後與銀行往來都有正面幫助。
上天對每個人最公平的一件事情是給予相同的時間,一天都是24小時,在台灣如此、歐洲如此,美國不會多一小時,全世界都是相同的,不多也不少。
資產成長 = 本金 X 報酬率 X 時間
趁早投資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樣做能夠拉長資產成長的時間,相較於報酬率高低,我們最能控制的是累積本金,透過不斷學習與投資自己,提升薪資收入。
前輩跟我說過:
在低收入的工作上花更多時間,你就沒有時間增加人力資本,進而找到更高的收入。
等等,所以那個報酬率呢?就放手不管、佛系看待、還是放飛呢?
有些人會以為這是「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的解釋,作者認為對一般人最實用的投資建議是不要浪費時間研究投資,直接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把心力放在提升本業,才是一般人累積資產最有效的途徑。
除了前面提到的「有形的方法」,好的金錢觀,或者放大到人生觀,才能真正累積財富。
很多時候,當講到錢總會有些人充滿負面的自我解釋:
乍聽似乎有道理,仔細聽都是同一句話:
那些有錢的人都是條件好、運氣不錯,我想變有錢,可是投資理財好複雜,還可能虧錢,算了,不要勉強自己。
即使對投資有芥蒂,都可試著將抱怨的時間省下,多投資自己來提升人力資本,增加找到更高收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