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選擇理論提到人腦海中存在的「理想世界」,理想世界伴隨我們的一生,人們把自己最珍惜的事物放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主要是和我們關係密切的人,引以為傲的東西,信仰,人生價值等。我們每個人努力工作和生活,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理想世界成為現實。
選擇的定義就是們在面對不同選項時所作的決策,人一生就在不斷的做出選擇,小到晚上吃什麼?跟誰吃? 大到工作/買房的人生抉擇,當然我們都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選擇其實是種非常單純的動作,是我們人類導入很多的因子讓他變得複雜,就算是2選1,我們都會非常本能挑選自己想要的那一個,但真的是好選擇嗎? 也許你當下的選擇會對事後發展非常不利。
(核心基礎)
為了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這裡羅列以下3點重要因素,可以為個人提供更多的資源、機會和自主權。這些資源和能力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使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做出更多、更好的選擇。
1.經濟實力:
經濟資源通常用於滿足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時,他們可以更容易地滿足這些需求,並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追求其他選擇。經濟實力還使人們能夠追求興趣、旅行、享受休閒活動,並有更多的時間與資本來投資未來。
2.健康身體:
健康的身體是寶貴的,它使人們能夠參與各種活動和生活方式。身體健康使個人能夠更多地參與工作、社交互動、體能活動,並在生活中享受各種經歷。有良好的身體健康也有助於長期規劃,並提供更多未來的選擇。
3.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屬於決策能力的部分,可以幫助人們更明智地做出選擇,避免衝動決策和後悔。它也有助於解決問題,制定目標,並追求夢想。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維能力的人更有可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方法篇)
選擇不僅涵蓋了各個方面,還包括了不同類型。個人選擇涉及到個人的價值觀和喜好,而職業選擇可能決定你的職業生涯。家庭和健康選擇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和身體健康。這些選擇緊密相關,且彼此影響。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呢? 這裡提供下列方法
將你擁有選項逐一化為文字分析,可以先很簡易作出分類: 你想從中得到什麼? 你願意犧牲什麼? 不介意多得什麼? 這樣已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就可以很明確去自我分析優劣,以及當前局勢的走向,評估每個選項的風險和潛在利益,再考慮可能的後果與衡量它們對您的目標的影響。
在零偏見決斷法這本書有提到,短期的情緒常引誘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應該怎樣抽離短期情緒呢? 很簡單只要將決策時間拉長即可,考量3個時間跨度作判斷:
10 分鐘後,你對這個決定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10 個月後,你對這決定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10 年後,你對這決定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讓我們可以進到旁觀者角度並抽離短期情緒,主要是關注客觀的事實、數據和證據,而不是主觀情感。這有助於減少情感偏見的影響。
每個選擇底下都有核心價值考量,當有所偏離時需要即時確認是否作決策調整。也就是說不是每選擇最終都會有好的結果,有時候受到當下能力、經驗的不足或者是環境的變動影響,讓我們發現當初的選擇與現實有所偏差。
這時就需重新評估選擇,也需由當初的失敗學習改善,最後信任自己再次的判斷並且去執行。
(結論)
其實失敗的選擇並非全然沒有好處,有什麼比失敗的反思更讓深入內心的呢?人往往需要藉由痛苦才可能讓人快速成長。
儘管選擇具有挑戰性,但卻是我們生存不可或缺的存在,大大小小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命運,也決定了人生的成就。最後希望大家珍惜每一次的選擇,我們不一定可以作出最好的選擇,但一定可以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