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悲劇的誕生》談人參要泡在杯具裡才能入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分析了三種文化類型,即:「蘇格拉底文化」「藝術文化」和「悲劇文化」,又稱之為「理論的」「藝術的」和「形上學的」文化。


蘇格拉底文化代表是的以理性、科學知識為主的理論文化,認為理性的知識能夠解釋所有自然現象,此種審美蘇格拉底主義認為,凡要成為美的,就必須是理智的,唯知識者才有德性。但這顯然是高估了理性,而忽略了非理性、超理性等的存在。


藝術文化指得是「悲劇」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藝術,也就是希臘人為了抵抗悲苦人生而創造出來的「假象世界」。在希臘神話中,神與人的形象相同,神不是萬能也不是至善至美的,神亦如人ㄧ般也有許多缺點、弱點,其藝術便是人們藉此假象世界來反映、反省人類自身。


悲劇文化則是阿波羅藝術(造型藝術)與狄奧尼索斯藝術(音樂藝術)的結合,為什麼是一種形上學?原因在於希臘悲劇中此二元性交合,背後是一種「生命意志」在發揮作用。尼采認為:「所有真正的悲劇都以一種形上學的慰藉來釋放我們,即是說:儘管現象千變萬化,但在事物的根本處,生命卻是牢不可破、強大而快樂的。這種慰藉具體而清晰地顯現為薩蒂爾合唱歌隊,顯現為自然生靈的合唱歌隊;這些自然生靈彷彿無可根除地生活在所有文明的隱秘深處,儘管世代變遷、民族更替,他們卻永遠如一。」、「與其他藝術不同,音樂不是現象的映象,而是意志本身的映象,音樂表現的是世界中一切物理因素的形而上學性質,是一切現象的物自體」


生命意志,此種最基本的驅力、是世界推動的根本。是如同後來尼采後來所提出的「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還是音樂?音樂又如何成為基本的驅力呢?此音樂非音樂廳演奏的音樂,而是一種音樂性的「情緒」,也就是先於理性的東西。因此不管是權力意志或音樂,背後所共同表達的是對人類目的論(先驗的)的批判。


在尼采〈歷史對人生之利弊〉一文中,提出對於歷史的觀點以及對歷史跟人生關係的主張,尼采認為歷史沒有終極目的,追求客觀目標的書寫將成為人類生活與行動的阻礙,使人類的生命萎縮、僵化,因為理性僅是生命的一部分,並不足以掌握生命,生命既不然符合道德規範、亦未必可以理性認知所掌握與解釋,生命有其自身的邏輯。生命是必朽的、不斷流變的、不必然合乎理性、道德與正義的。因此尼采強調個體通過實踐行動產生自身的意義與價值,生命不斷透過自主的抉擇、行動與實踐來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


尼采認為:「人類的目標不在於終點,而在於其最高的典範」、人類最好的目標不過是「因為追求偉大(不朽)而不可能之事而具有的偉大精神。」而追求偉大行動的動力背後是人類對於超越感或對永恆的期待,如同歷史的重要不在於年代、事件或客觀與否,而是我們從歷史中獲得的「歷史感」,那感受將異於歷史理論,而成為個人人生行動的動力。


那麼,是否喜劇也具有如悲劇般的意志呢?我想沒有的原因在於─記憶。相較於快樂的記憶,悲傷的記憶更具有永恆感、超越感,更能誘發音樂性的情緒。但我認為喜劇與悲劇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同樣是戲劇的一部分,或說同樣是人生的一部分,席勒(Schiller)在《美育書簡》中提及:「只有當人完全成為人的時候,他才遊玩;只有當人遊玩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此種「遊玩讓人生完整」便是喜劇的必要之處。相較於悲劇的永恆感、超越感,喜劇讓我們有更有趣、解放、遺忘的人生。


在尼采認為人類最好的目標─追求偉大(不朽)而不可能之事而具有的偉大精神。似乎有點明之不可為而為之的阿Q精神。那麼什麼是當今我們所認為最好的目標呢?當我們說這個人很會生活是什麼意思呢?是生活得有品味(文青)?生活得多采多姿(出國、上山下海)?生活得有趣(從事少數人能夠體驗的活動或工作)?還是生活得有自我的風格?以尼采的觀點,這些行動都是值得追求及有意義的生活,因為讓自我的記憶不停留在過去,而能夠不斷自我超越。自我的超越是沒有終點的,亦如沒有哪一種生活是絕對值得追求的,當我們為了生活而改變時就是超越。

2018/4/22

24會員
562Content count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達米爾憔悴的身軀靠在床邊,他猶如審問室中的嫌犯,等待著證據出現還他清白,哥哥布魯諾與母親則站在精神科病房的另一側,好似正透過一面「單向玻璃」觀察著他,他們既想要遵循他的意志帶他回老家,同時也擔心著出院後的他無法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這樣的矛盾收攏在分別前兄弟之間的擁抱。電影《幸福的所在》中的這一幕觀影
Thumbnail
You have to know how powerful inside of you and where is your limit. Tha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you and this world.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幸福呢?我想這是許多人一直會問自己的問題,包括我。獲得財富、名聲或是擁有家庭、成功事業就能幸福了嗎?在叔本華這本上百年的經典哲學書籍中,有著許多跨世紀仍然通用的見解,再加上一些我的想法,值得記錄一下讓我在平常生活中有所困惑的時候,反覆地提醒自己。 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Thumbnail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Thumbnail
「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Thumbnail
日本傑出的短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經常從通俗歷史小說中取材,再加以轉化成藝術性較高的作品。雖然,這種作法難免會因為讀者的不適應,而影響行銷。但是,芥川的作品經百年來的多方解讀,其實也有許多人慢慢理解其風格,我們不妨參酌其作法,讓讀者也可以慢慢接受「多元觀點」的敘事風格。
Thumbnail
有句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寫戲的是騙子」,究竟,為何有人願意付錢「自願被騙」呢? 有些編劇相信,這是因為許多人想透過戲劇,經歷一些情境,然後從中發現一些詮釋事件的不同觀點。但是,除了主角之外,上場的角色也兼具搭建歷史舞和發展故事線的功能,因此需要小心規劃。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金庸筆下的悲劇英雄喬峰/蕭峰,其背後的宋遼恩怨究竟是為何而起? 其丐幫幫主和南院大王的身份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文化差異和經濟結構。一起看看吧!
Thumbnail
你說「何老師去死!」,但就算沒了蛇當藥引,故事難道就不會發生嗎?——「輕則一日、重則七日」,釀成女兒紅的家庭結構需要我們一起關心留意。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達米爾憔悴的身軀靠在床邊,他猶如審問室中的嫌犯,等待著證據出現還他清白,哥哥布魯諾與母親則站在精神科病房的另一側,好似正透過一面「單向玻璃」觀察著他,他們既想要遵循他的意志帶他回老家,同時也擔心著出院後的他無法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這樣的矛盾收攏在分別前兄弟之間的擁抱。電影《幸福的所在》中的這一幕觀影
Thumbnail
You have to know how powerful inside of you and where is your limit. Tha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you and this world.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幸福呢?我想這是許多人一直會問自己的問題,包括我。獲得財富、名聲或是擁有家庭、成功事業就能幸福了嗎?在叔本華這本上百年的經典哲學書籍中,有著許多跨世紀仍然通用的見解,再加上一些我的想法,值得記錄一下讓我在平常生活中有所困惑的時候,反覆地提醒自己。 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Thumbnail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Thumbnail
「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Thumbnail
日本傑出的短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經常從通俗歷史小說中取材,再加以轉化成藝術性較高的作品。雖然,這種作法難免會因為讀者的不適應,而影響行銷。但是,芥川的作品經百年來的多方解讀,其實也有許多人慢慢理解其風格,我們不妨參酌其作法,讓讀者也可以慢慢接受「多元觀點」的敘事風格。
Thumbnail
有句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寫戲的是騙子」,究竟,為何有人願意付錢「自願被騙」呢? 有些編劇相信,這是因為許多人想透過戲劇,經歷一些情境,然後從中發現一些詮釋事件的不同觀點。但是,除了主角之外,上場的角色也兼具搭建歷史舞和發展故事線的功能,因此需要小心規劃。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金庸筆下的悲劇英雄喬峰/蕭峰,其背後的宋遼恩怨究竟是為何而起? 其丐幫幫主和南院大王的身份又反映了什麼樣的文化差異和經濟結構。一起看看吧!
Thumbnail
你說「何老師去死!」,但就算沒了蛇當藥引,故事難道就不會發生嗎?——「輕則一日、重則七日」,釀成女兒紅的家庭結構需要我們一起關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