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真實》談為何在乎真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者Harry G. Frankfurt於 2005年寫了《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預設人們不想要且會指責「不在乎真實」的對象,因此會避免講屁話並加以譴責,然而,真實為何那麼重要?或為什麼非得在乎真實?遂有了本書作為《放屁》的續作。


  在主打去中心化的後現代主義時代,後現代主義者「叛逆且自以為是地否定任何客觀現實中存在著真實。」認為真實與否僅是個人觀點、感受或態度,此真實是一種規範性(評價性)的真實;即個人只是在眾多規範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真的規範,而此選擇亦受到過去選擇的經驗或事實陳述的影響。然而,真實只是主觀認為真嗎?是否有客觀的真呢?


  Frankfurt並未區分真理(truth)、現實(actual)與真實(real)三者的不同。書名《On Truth》似乎要談的是真理,然而細看內容則較偏向真實,即如何在假新聞、假訊息充斥的時代中區分真假的真實。真理通常是統一的、整體的、無限的,如上帝般的存在。現實是有限的、具體的、直接的感知經驗,只關注當下。真實則是包含一切現實事物之外,即事物的感知經驗之外,亦包含事物不可感知經驗的潛能、潛在、潛力。故相較於現實,真實不僅考慮當下,更考慮事物的過去與未來,更接近「真」。Frankfurt認為:「事實性,為真的本質。」由此可知,其所討論的真實不包含看不見、摸不著的上帝、自由或意志的真理的真,而僅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感官經驗上,透過感官經驗與事物一致性的真實的真。此真實的真既有主觀性亦有客觀性,客觀性在於,人具有相同感官為基礎的經驗,此經驗讓我與他者有感同身受、或同理的可能。然而,感官經驗與事物始終是一致的嗎?


  Frankfurt認為:「若得不到真實,人會很難存活,甚至會無法替自己設定適當的目標。」即人難以如其所是的活下去。然而,當感官經驗與事物不一致時,真的會難以存活、沒有意義嗎?傅柯在《詞與物》中區分在語言與事物分開時,即語言不再依據同一與差異的理性時,有兩種人是同一與差異的理性之外的極端,一端是「瘋子」,即將事物都看作是同一的,無差異的,如:唐吉訶德將風車誤認為是巨人。另一端則是「詩人」,即將事物看作是差異的,無同一的,如:將花賦予各種不同的詩意。但能說瘋子與詩人鄙視或忽視自己的生命嗎?瘋子與詩人對社會發展就沒有意義嗎?


  真實為何重要?其有何好處?Frankfurt認為:「我們沒辦法不靠真實而活,不只要了解如何活得好,還要知道如何活下去。」先撇開無感知經驗或有缺陷者不論,完整的感知經驗讓我們得以認識、感受世界並朝向更美好的未來。真實並非都是美好的,生活中總有許多有虛假的經驗與壞的經驗。雖然不好的經驗亦是建立在感官經驗上,但唯有好的經驗、具有正面積極價值的經驗,才能提供我們活下去更大的力量,更感受到真實活者的美好。相反的,不好的、虛假的與壞的經驗,則無法提供活下去的動力與正面積極價值。


  Frankfurt提出:「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我們想要、所愛的目標,並投身於該目標,是出於我們對它們的信念。」、「說謊者拒絕讓自己被人所知。」、「說謊者背叛了他,他也被自己的感受所背叛。」然而,說謊者真的知道自己在說謊嗎?瘋子與詩人知道他們所說的話不符合同一與差異的理性嗎?且信念因人而異,不同年齡、文化、種族、性別、語言者有不同的信念,若說信念自然會將我們帶往真實、讓生命更美好的活下去,那麼,應該說是信念讓生命活下,而非真實。信念預設了因為是真所以相信、去做,於是Frankfurt最後說:「不要求明確無誤地區分真假,要求我們在乎真假。」如同傅佩榮老師認為的人性向善,人會在乎善,人性的善與惡並非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正是透過惡,讓我們更認識善;正是透過假,讓我們更認識真、更具有掌握正面積極價值的可能。

2023/4/29

24會員
562Content count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剛好這學期修了雅嫺老師開的「傅柯《詞與物》」、剛好上週確診待在家、剛好手邊有這本去年出版厚達五百多頁的《傅柯》自傳。以結構主義來說,便是剛好有了「空格」,讓筆者有機會滑動(閱讀、行動)與該自傳相遇。   關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十個冷知識: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前言   本書於1965年出版,為法國哲學家呂格爾(Paul Ricœur, 1913-2005)奠定了歷史哲學家的地位。本書共由17篇論文集構成,分別為:第一章歷史知識中的真理,第一部分:批判的觀點:1.〈在歷史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2.〈哲學史跟真理的統一〉、3.〈對哲學史跟知識社
六、文化資產的結構   筆者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透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工程到重新賦予文化資產生命的過程,何謂文化資產的結構?   第一,何謂文化資產之象徵?文化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都具有有形、實在、物理的部分,如:聲音透過空氣振動傳遞。都具有想像的部分,如:成雙法則,一方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剛好這學期修了雅嫺老師開的「傅柯《詞與物》」、剛好上週確診待在家、剛好手邊有這本去年出版厚達五百多頁的《傅柯》自傳。以結構主義來說,便是剛好有了「空格」,讓筆者有機會滑動(閱讀、行動)與該自傳相遇。   關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十個冷知識:
14.〈政治的弔詭〉   政治在人類存在扮演何種角色?權力之於歷史是何種關係?呂格爾認為,權力可以說沒有歷史,權力的歷史重複其自身、標誌時代;權力的歷史即是政權不斷更迭的歷史。國家由人組成,同樣有善有惡,善的部分即國家政治的理想與目的,其目的應連結於哲學本身的根本意圖、連結於善與幸福,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前言   本書於1965年出版,為法國哲學家呂格爾(Paul Ricœur, 1913-2005)奠定了歷史哲學家的地位。本書共由17篇論文集構成,分別為:第一章歷史知識中的真理,第一部分:批判的觀點:1.〈在歷史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2.〈哲學史跟真理的統一〉、3.〈對哲學史跟知識社
六、文化資產的結構   筆者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透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工程到重新賦予文化資產生命的過程,何謂文化資產的結構?   第一,何謂文化資產之象徵?文化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都具有有形、實在、物理的部分,如:聲音透過空氣振動傳遞。都具有想像的部分,如:成雙法則,一方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處在資本社會的我們面對疲乏的日常,通過藝術來反思自己所處社會的異樣,此次展覽藉由「非地方」的切入手法,帶領觀眾討論日常中遇到的細小違和感,以繪畫、錄像、VR、AR、裝置或演出等形式,站在資本社會裡,批判金錢宰制的現狀。
Thumbnail
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是後現代的大理論家之一(雖然本人不喜歡這種說法),研究成果主要在消費社會、符號交換和擬像理論等面向,而本文即聚焦在後者。透過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觀察《小美人魚》的擬像轉折過程,迪士尼公司如何操作深化擬像。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的我腦海中一直浮現曾讀過的一句話:「我們所能討論的真實,本身從來就不是真實」,最初讀到《罪行》這本書時這句話讓我十分印象深刻,在看完《罪後真相》之後再度湧上心頭,咀嚼箇中滋味。
Thumbnail
我知道我不被歡迎,但我會證明我可以 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愛」可以成為關係的解藥,任何事物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放開成見,人生更美。 《從愛出發》(英語:From Scratch)是由 Attica Locke 和 Tembi Locke 為 Netflix 創作的美劇限定係列。 受Temb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主要探討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故事,主角查爾斯. 史崔克蘭放棄了中產階級以及丈夫的身分去追尋成為畫家的夢想,後來史崔克蘭更是落魄到需要朋友的幫助,卻勾搭上對方的妻子,兩人更是遠赴大溪地度過餘生。史崔克蘭的做的每一件事均是讓人無法理解,書中的「我」更斥責崔克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夢想的行為是人
Thumbnail
韓國網劇《魷魚遊戲》是否暴露"人性"? 本文論証"人性論"基本上不能成立。
Thumbnail
在中英或英中翻譯時,常會遇到使用近似詞的翻譯狀況;在近似詞的使用上必須注意是否有將原語言「超譯」,也就是過度解讀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處在資本社會的我們面對疲乏的日常,通過藝術來反思自己所處社會的異樣,此次展覽藉由「非地方」的切入手法,帶領觀眾討論日常中遇到的細小違和感,以繪畫、錄像、VR、AR、裝置或演出等形式,站在資本社會裡,批判金錢宰制的現狀。
Thumbnail
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是後現代的大理論家之一(雖然本人不喜歡這種說法),研究成果主要在消費社會、符號交換和擬像理論等面向,而本文即聚焦在後者。透過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觀察《小美人魚》的擬像轉折過程,迪士尼公司如何操作深化擬像。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的我腦海中一直浮現曾讀過的一句話:「我們所能討論的真實,本身從來就不是真實」,最初讀到《罪行》這本書時這句話讓我十分印象深刻,在看完《罪後真相》之後再度湧上心頭,咀嚼箇中滋味。
Thumbnail
我知道我不被歡迎,但我會證明我可以 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愛」可以成為關係的解藥,任何事物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放開成見,人生更美。 《從愛出發》(英語:From Scratch)是由 Attica Locke 和 Tembi Locke 為 Netflix 創作的美劇限定係列。 受Temb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主要探討的是理想與現實的故事,主角查爾斯. 史崔克蘭放棄了中產階級以及丈夫的身分去追尋成為畫家的夢想,後來史崔克蘭更是落魄到需要朋友的幫助,卻勾搭上對方的妻子,兩人更是遠赴大溪地度過餘生。史崔克蘭的做的每一件事均是讓人無法理解,書中的「我」更斥責崔克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夢想的行為是人
Thumbnail
韓國網劇《魷魚遊戲》是否暴露"人性"? 本文論証"人性論"基本上不能成立。
Thumbnail
在中英或英中翻譯時,常會遇到使用近似詞的翻譯狀況;在近似詞的使用上必須注意是否有將原語言「超譯」,也就是過度解讀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