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爆發。
這場由李世民主導的兵變,遠因很多,近因則是八個字「突厥入侵,李淵換將」。
數年來,一直由李建成跟李世民擔當抵抗突厥的主帥,但這一次,李世民要被換下來,由李元吉取而代之。因為被稱為「玄武門之變」,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六四當天昆明池,才是約定的交接所在。
也就是這個緣故,李建成跟李元吉才會在幾乎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成了甕中之鱉。
不是結局,只是開端。
六四玄武門事件前,李淵剛試圖大力打擊佛道二教。據《新唐書》記載,李世民兵變當天,朝廷就發出撤銷先前對佛道教的禁令了。
那邊兄弟相殘,李淵這邊則是立刻與近臣商議。
尚書令蕭瑀跟侍中陳叔達有志一同,勸李淵立刻放棄建成元吉,召李世民前來,封為太子,並掌軍權。
尚書令跟侍中在漢朝,原本都只是「皇帝意志」的傳達者。走到唐朝?已經是三大宰相之其二了。
而他們的建議,跟尉遲敬德傳的記錄結合,其實也不難發現……李淵在做的,是對「叛軍」投降。否則李淵的下場,不是死於亂軍之中,就是又一個梁武帝:軟禁。
然而,隨著權柄落入李世民手中,會發生什麼事呢?
基本上,就是叛亂罪的大帽子先扣下去--建成元吉的家屬連坐,並且將他們革除「皇室身份」。「絕屬籍」這個動作,漢朝就有了。當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能夠恢復。很多人都知道,建成元吉各有五個兒子,都在此時遭到誅殺。不過女眷看起來卻沒有被入罪。
且建成元吉的親信,有一百多家,也在尉遲敬德的勸說下逃過一死。
看起來還好?
六月七日,李世民正式受封皇太子,一手掌握軍政大權的皇太子。
老實說看過北魏以降的北朝史,李世民的經歷一直都沒有太特別。事實上北朝的立儲,是像李世民那樣需要去執政的。反而李建成早期在家閒置,像個漢人太子那樣,才是異常的情況。
那通常不會忽略掉李世民的一個大動作,就是派人召回幽州大都督李瑗:他要廢止幽州大都督府,改以洛陽總督。
李瑗不敢回去,同時幽州主控兵權的王君廓搶先一步,又是一個兵變擒殺了李瑗。
當然,王君廓就是告李瑗謀反,朝廷李世民也接受了這個說法,大加賞賜王君廓,並就地合法接任幽州都督。
嗯,大都督已經被廢止,王君廓的權力應該是不如原本的李瑗。
也就在李瑗伏誅之後,李世民緊接著廢除了天策府。
什麼情況?
上面才說到北魏有讓太子主政的習慣,相對的,他們也會維持皇帝自有武力。事實上,李淵本來也有一支「父子軍」,是從太原起義後養在渭河南岸的。
後來李世民也只能從父子軍中「挑選精銳」進入羽林。
我的意思是,李世民被剪除了天策府,也「不被允許」繼續持有父子軍。看起來好像他最大,其實從周朝至唐,本來就沒幾個「最大的天子」。
但誰又會認為,偉大指數第一梯隊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不如秦皇漢武那樣擁有絕對的權力?
可不可能,就要從其他人身上看起了。
事實上,就在李世民的天策府被廢之後,突厥的軍隊也終於打進了武功。
武功扶風五丈原,當年諸葛亮打到這裡,離長安不過一步之遙。
這個時間點,有武德九年七月跟九月兩個說法,七月為多。發生在七月,也會比較漂亮。
因為,李淵就是在八月八日退的位。
同日,李世民為新天子。
新舊唐書還滿多地方有一天的誤差,我想是宋代有重算過曆法吧。
總之,新生的唐朝,將在首都之側,與連年入侵的突厥進行決戰。
生死存亡,在此一刻!
(好啦我們都知道唐朝會活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