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欣

含有「林嘉欣」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美國女孩》是導演從她的自身經歷發展而成的長片,故事延續其短片作品《姊姊》。 《媽的多重宇宙》跟這部電影都在講述華裔美籍母女的相愛相殺。
Thumbnail
《非戀人絮語》將愛情主旋律一再變化,唱入了「是與非」的人生難題,拋出一個沒有對錯的感情辯證,劇中的角色「曲終人散」,螢幕前的觀眾卻是「曲終人不散」,在高亢與低落間咀嚼著箇中滋味。他們的戀情,近看是乾柴燒出烈火的紅玫瑰,遠看則是三歐元買到的一束白玫瑰,伴侶間的相處作為生長的土壤,一個念頭就讓愛生了根,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一套我看得相當感觸的電影,大概因為我也是某個母親的女兒(笑)
Thumbnail
【美國女孩】最精彩、最動人,且感情曲線最完整、最有張力的,其實是電影中「馬」的象徵意涵。
Thumbnail
《美國女孩》賣的是一種台灣90年代進入千禧年之際的記憶共感;故事藉由一位女孩隨著母親和妹妹從原本移民美國的生活,回到台灣與父親團圓,並重新適應台灣生活的過程,描繪出有關「家」與「夢碎」的故事,十分動人。
Thumbnail
最近看了聽了幾位身旁朋友看完《美國女孩》之後的感想,莫不是將手伸入電影與自身共鳴的刺點中,掀開個人與家庭之間的裂縫與傷口。或許就是《美國女孩》的誠實太過貴重,逼得觀者不得不以同樣的誠實相待。
Thumbnail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但要意識到自己正在閃避,等到某個時刻該面對的還是得解決。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時間不會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自己。 這是我私自對這句台詞所下的註解。
Thumbnail
在鍾孟宏導演的《瀑布》中,用了疫情和思覺失調來一步步地解構這個家庭在「分崩離析」與「重建」的過程,《美國女孩》看似也有上述的部分元素,但電影本身卻是一次極具私人的嘗試,但這份私人情感卻因時空背景,足以讓觀眾深刻投射進電影。
Thumbnail
時間回到SARS爆發的2003年,人們還在用撥接上網,用MSN和人交流、用無名小站與人分享生活。時間一轉眼來到2021年,已經在聊著元宇宙的我們,仍上演著和《美國女孩》那個年代一樣的情節:因為病毒大家戴著口罩、無法自由的教育體制,還有在華人家庭中,無時無刻在上演的情緒勒索。
Thumbnail
越深刻的故事,越得輕巧對待,《美國女孩》洗鍊、俐落且不濫情,灑落的細節,正好盡顯萬物的一體兩面,有光有影,有生也有死──冉冉堆疊的通俗日常,沈穩捕捉住人心的徬徨、搖擺與信仰。然而,這部電影,不僅關於女孩、疾病,還道出臺灣的處境,猶如千禧世代的縮影,讓人得以明白夢想與現實的夾縫,到底塞藏了多少的破碎。
Thumbnail
avatar
悅彤
台中場次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