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美國女孩︱時間不會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只是想逃避,那去到哪裡都一樣
來這些地方找我 👇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mletter_movi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美國女孩》, 2021

在金馬影展深獲好評的《美國女孩》為阮鳳儀導演首部劇情長片,拿下國際費比西影評人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更榮獲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等獎項肯定。
故事描述母親莉莉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們有更好的教育環境,獨自帶著小孩到美國生活,然而卻因罹患乳癌不得不返回台灣,家人間的摩擦在種種不適應下,衝突日愈加劇,每個人心中像是埋了即將被點燃的炸彈……。
《美國女孩》情節隱含文化衝突、家庭相處、母女關係與自我身分探索等議題,故事線處理流暢,角色建構立體完整,情感展現真摯自然,渲染力與後作力強勁無比。
許多家庭中的日常小事,卻深深引發觀眾共鳴,天花板掉落下來的碎屑不是雪花而是壁癌,姐妹擠在同一個房間並不溫暖而是擁擠,而角色面對未來美好憧憬與現實的困頓衝突更是直擊人心。
朋友問我《美國女孩》的觀後感如何,我都說這部電影後勁好強。就是你事後回想劇情時,還是會被戳到淚點,然後眼淚就無預警地滴滴答答像雨一樣落下。
看完《美國女孩》走出電影院時的心情相當複雜,故事中的莉莉與梁宗輝,某程度即是反映華人社會裡父母親的典型樣態,因此很容易讓觀眾投射成長過程到電影情節中。
我對這場戲的印象很是深刻。
父親煮了簡易的炒飯,與芳儀、芳安一同吃晚餐,但芳安卻不好好吃飯,抱著他的零食。父親一開始溫和規勸,後來勃然大怒,連芳儀也掃到颱風尾。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到醫院待產時,父親一人看顧我與弟弟的那段期間,他一人身兼多職,脾氣愈加暴躁。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似乎也別無選擇,只能扛著重擔,然後繼續往前走。
父親是一種與母親截然不同的生物,人類的情緒無非喜怒哀樂,母親哭泣似乎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父親的眼淚卻鮮少落下,這大概還是得回到性別刻版框架的議題上討論,男性與女性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有個固定模版,從小耳濡目然下,自然而然長大後就遵循一樣的模式。
父親的模版就是要堅毅、不畏風吹雨打、不輕易表現脆弱、有苦往自己心裡吞,而莊凱勛飾演的梁宗輝正是這樣的形象,扛起一家生計,肩負沉沉責任。
「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因為她的恐懼會成為我的恐懼,而她的軟弱會使我軟弱。」
芳儀演講稿上的這句話,也許就是母親與女兒關係的最佳寫照,如此相愛相殺。
不得不說,這句台詞一念,簡直是踩在我淚點上,就像是去推拿,師傅按到某個點會直接讓人痛到哭一樣。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子的想法,認為原生家庭對自己來說就像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詛咒,在無形中成為生命的軟肋,日常處事的厭惡、恐懼都源自家庭。你討厭家人的某些作為與特質,在心裡一而再地提醒自己絕對不要變成那樣的人,然後在某一刻驚覺自己也走在相似的道路上。
你循著軌跡,往回看,意識到生長歷程中下意識遺忘、不曾看見的面向,而對事件有了不一樣的解讀,進而理解,將詛咒拆解破除。當然,不是每個故事的結局都得是諒解收尾,但你能做到的是原諒自己,不再糾結困頓。
「如果你只是想逃避,那去到哪裡都一樣。」
如果要選一句電影中最深切打中我的台詞,我會選父親對著芳儀告誡的這句話。不論處在怎樣的狀況下,都適合拿來提醒自己。
在死亡面前,不論誰都畏懼。莉莉的病情是家人想逃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芳安童言童語,他的語言世界,還沒有那麼多迂迴的辭彙,因此他是最直接表達心中的懼怕與對母親的愛。
梁宗輝看似最鎮定,但那僅是武裝下的假像,每當莉莉開始講起如果自己逝世,小孩們如何安排,他用盡一切辦法安撫,急切想要結束這個話題。然而,這僅是一種逃避。
而芳儀則是用疏離、叛逆的方式想逃離他無法處理的情緒,他愛著母親同時又害怕母親的離去,周遭環境的改變讓他不適,層層堆疊下早已超出負荷。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但要意識到自己正在閃避,等到某個時刻該面對的還是得解決。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時間不會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自己。
這是我私自對這句台詞所下的註解。
▸▸
想寫的還有好多,先分享一刷後的雜感,二刷後再來寫下一篇。我們下篇見(?
-
追蹤 @imletter_movie 看更多影劇訊息 (◍•ᴗ•◍)ゝ
如果你/妳喜歡本篇內容,動動手指按下方的「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號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想像過,遇見愛情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場景嗎?或許一見鍾情,或許細水長流,或許轟轟烈烈,或許平平淡淡,也或許是你提著兩大包捲筒衛生紙,為了趕末班車在路上狂奔,狼狽不堪的時刻。
嗨,大家都去預購三倍券了嗎? 身邊有蠻多朋友對三倍券感到困惑,於是簡單整理了大家常見問題!
殺時間的最好良方之一就是追劇! 這篇來推薦刑偵推理類: 信號、隧道、Voice、秘密森林、所有人的謊言!
《南山的部長們》(남산의 부장들)劇本改編同名原作小說,時代背景為韓國1970年代,以朴正熙總統遇刺案件為故事核心,描述其身邊親信中央情報部部長與警衛室室長的勢力競爭,並一揭前中央情報部部長金炯旭失蹤真相,帶領觀眾一窺當年事件未知的一面。
《超人氣動物園》故事描述一名律師實習生意外接管一間破產動物園,並且被要求讓動物園恢復運作,然而動物園裡主要(值錢)的動物們早就被債主們載走,沒有動物的動物園該如何起死回生?
如果今天有選擇權,你會選擇成為「黃雨萱」還是「陳韻如」?
你想像過,遇見愛情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場景嗎?或許一見鍾情,或許細水長流,或許轟轟烈烈,或許平平淡淡,也或許是你提著兩大包捲筒衛生紙,為了趕末班車在路上狂奔,狼狽不堪的時刻。
嗨,大家都去預購三倍券了嗎? 身邊有蠻多朋友對三倍券感到困惑,於是簡單整理了大家常見問題!
殺時間的最好良方之一就是追劇! 這篇來推薦刑偵推理類: 信號、隧道、Voice、秘密森林、所有人的謊言!
《南山的部長們》(남산의 부장들)劇本改編同名原作小說,時代背景為韓國1970年代,以朴正熙總統遇刺案件為故事核心,描述其身邊親信中央情報部部長與警衛室室長的勢力競爭,並一揭前中央情報部部長金炯旭失蹤真相,帶領觀眾一窺當年事件未知的一面。
《超人氣動物園》故事描述一名律師實習生意外接管一間破產動物園,並且被要求讓動物園恢復運作,然而動物園裡主要(值錢)的動物們早就被債主們載走,沒有動物的動物園該如何起死回生?
如果今天有選擇權,你會選擇成為「黃雨萱」還是「陳韻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你不該討好全世界,卻冷落了自己》是一本關於接受自己、活出真實人生的書籍。作者辣媽Shania分享了她的故事和心得,提出了許多觸動人心的觀點,充滿生活化和親和力。透過精彩的故事,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拒絕人生中的糾結,真心無所求,不再燃燒自己。這本書適合那些想要走出外界框架,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人。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你不該討好全世界,卻冷落了自己》是一本關於接受自己、活出真實人生的書籍。作者辣媽Shania分享了她的故事和心得,提出了許多觸動人心的觀點,充滿生活化和親和力。透過精彩的故事,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拒絕人生中的糾結,真心無所求,不再燃燒自己。這本書適合那些想要走出外界框架,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人。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