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

含有「默片」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Asphalt (1929) 1929年所拍攝的這部德國電影一定程度的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現況,德國人對於自我尊嚴被踐踏後的狂怒。我們從最後一笑(1924)就能看到德國對制服文化的重視,我認為柏油路這部片本身是前者的更進化版本。 從開頭的城市場景就能看出他們不斷的想藉由電影這個媒介來向世界展示城市的
Thumbnail
近來,臉書上很多討論評論《巴比倫》是一部「電影的情書」,我們可能需要談論什麼是「情書」。但誠實說,情書跟花式咖啡拉花一樣,只要端上桌,賓主盡歡,哪有什麼規則? 《巴比倫》全片影史致敬不勝枚舉,然而對影史致敬的電影也是不勝枚舉。 在永和喜樂時代最一般的小廳,觀看《巴比倫》時,有幸同場隔壁座位觀眾是一位
Thumbnail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
Thumbnail
此次受邀在《桃園電影節》演出的吳奕倫,去年在《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上,就曾表演過「辯士」;今年他特別為《桃園電影節》播映的多部默片撰寫辯士腳本並親自演出,將讓觀眾更加了解百年前盛行的「電影辯士」
Thumbnail
評價: 以前,學校老師播過《摩登時代》裡頭的片段,卓別林是在工廠裡當鎖螺絲的工人,藉影片來說明,職業傷害,如同卓別林在休息時,會有重複性動作,需要刻意控制才能勉強停止。 而沒說的是,這是一部小人物在工業時代追求幸福,卻在資本主義下被壓榨,而他們為了生存也只能過著麻木、艱困的諷刺電影。 超級推薦!!
Thumbnail
《板橋阿媽拼圖錄》預估成為散文集,自述生命中縈迴不去的記憶片斷,期望有天能拼湊臺灣戰後前時代的縮圖。〈一顆手榴彈〉是起始書寫第一篇,阿媽二、三歲時,隨著父親的電影職業來到新北市鶯歌戲院,來臺老兵因思鄉情切,引爆手榴彈自殺,同時也帶走了許多鶯歌當地人的生命,這樣悲慘的「自殺殺人」,就發生在我眼前。
若把音樂視為一種溝通型態,構成電影配樂的節奏、旋律還有音色,其凝鍊出的,就不只是匹配時間、地點與動作的訊號,更還是電影的定錨、引路明燈,破題出電影的主軸,甚至埋藏了畫面沒說的秘密。就此,要讓人對於大白鯊感到恐懼,不用血盆大口,只要兩個緊湊的樂符,就足已繃緊人的頭皮。
Thumbnail
avatar
子穎
這篇好讚!感謝分享! 說起蓋瑞奇的《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一集其中的插曲「Rocky Road to Dublin」,將19世紀末因工業革命崛起成為第一個現代化都會,也成為新型犯罪者天堂的倫敦氛圍給具體呈現出來,不僅僅是被社會邊緣化的遊牧民族吉普賽人,各國移民,以及中下階層平民,在極短時間內融於一爐,彼此之間的衝突加劇,但也更為豐富多彩。 再次感謝!
付費限定
《禁忌》Tabu(1931)這是「南海天堂」片型中最動人的一部片,且是默片。由兩位導演合作完成,一位是曾拍《北方的南努克》的 Flaherty,主要他對於原始民族之生活描寫最能抓住深趣(愛斯基摩人之討生活於寒冰一如波里尼西亞人之討生活於熱帶海島);另一位便是德國表現主義大師穆瑙...
Thumbnail
感謝你的專文分享!除了《將軍號》,其他都還沒看過,而我超愛《將軍號》的!
    卓別林經典默片《城市之光》問世於1931年,正是有聲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電影市場版圖正慢慢被有聲電影佔據。或許出於對抗意識,電影的第一場戲,就呈現了語言的無效性——雖然不久後,卓別林也開始製作有聲電影。
Thumbnail
試想一部沒有演員配音的電影,儘管有字卡,但字卡也會使影片的流暢度受到影響,因此絕大部分的元素都必須透過純粹的視覺影響交代清楚。而這也是為何希區考克和楚浮在訪談裡提到:自從有聲電影誕生以後,爛導演便開始濫竽充數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