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階級與愛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卓別林經典默片《城市之光》問世於1931年,正是有聲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電影市場版圖正慢慢被有聲電影佔據。或許出於對抗意識,電影的第一場戲,就呈現了語言的無效性——雖然不久後,卓別林也開始製作有聲電影。

卓別林飾演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找到一處雕像就在上頭睡覺,正好碰到雕像的揭幕儀式,市府官員、各方顯要都上台致詞。這些致詞全被代換成滑稽的音效,來顯示這些話語的無意義。大家一定都有在朝會或典禮,聽台上講者長篇大論囉嗦的經驗吧?語言如何在默片中表現,這是出彩的範例。

布幕掀開,流浪漢理所當然被趕了下來,中間還因為褲子破洞,懸掛在雕像的寶劍上動彈不得。下來後,流浪漢在街上閒晃,因為手指上斷成兩截的手套,被路邊的賣報小童嘲笑,賣報小童當然不可能是什麼有錢人家,卻嘲笑眼前這位看來更貧窮、更低下的流浪漢。階級的不斷劃分與對立,是這部電影闡述的一大主題,尤其在後面那場名留影史的拳擊賽中,轉化成力量的比拚有更精彩的詮釋。

開頭幾場戲,確立了這位流浪漢的階級地位。不過,電影有趣的地方,就在將階級打亂與重置。

近乎完美的場面調度呈現了流浪漢與愛情的相遇。流浪漢違規穿越馬路,為了閃避警察乾脆直接打開別人的車門穿過去,關門下車後,路邊的賣花女立刻向他兜售花朵。對賣花女一見鍾情的流浪漢沒有因不需要而離開,掏出身上僅有的零錢購買。挑選時,一朵花掉到地上,賣花女急忙摸著地面尋找,不知道花朵已被流浪漢撿起。這時觀眾跟流浪漢才同時驚覺,原來這名賣花女看不見;也因此明白,賣花女會向流浪漢兜售,純粹是把他誤會成有錢人——在當時,擁有車子就是富有的象徵。

對階級身分的誤認原本只是個誤會,也不太可能再發生。直到,這位流浪漢得以「靠關係」而一再扮演上流。

raw-image

意外救了酒醉後打算自殺的富翁,流浪漢跟富翁成了朋友,富翁遂帶流浪漢到高級餐廳玩樂,過程中出現許多笑料,都源自於流浪漢對禮節的不熟悉,這讓流浪漢成了局外人,被排除在上流階層之外。但上流精神是可以學習的,跟富翁混熟後,流浪漢便把富翁家當自己家,使用起來完全不害臊。有一場戲是這樣的,流浪漢開著富翁的敞篷車,看見一名有錢人將抽到一半的雪茄丟在地上,流浪漢下車,推倒另一位也想撿起雪茄的人,上車,抽著雪茄開車走了。這是電影最具批判性的一幕:流浪漢在成功寄生上流後,反被上流精神寄生,開始欺負(壓迫)原先跟自己階級相近的人。

擁有富翁這個朋友,也讓流浪漢有能力不斷援助眼盲的賣花女,從買花到贈送各種日常用品,一步步成為對方的守護者。電影另一個厲害的設計,在於富翁每次酒醒時,就會忘記自己跟流浪漢的交情;喝完酒,又立刻把對方當成摯友。而當富翁不理會流浪漢時,他要在賣花女前扮演紳士就十分困難,他只好開始努力工作,用微薄的薪水照顧賣花女,繼續扮演對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後來,為了幫賣花女付房租,以及眼睛手術的費用,流浪漢跟酒醉的富翁要了一筆錢;富翁酒醒後,卻完全忘了這回事。被當成強盜的流浪漢逃到賣花女家中,將錢轉交給她。因為明白自己將被逮捕,流浪漢在此時向賣花女道別。

出獄後孑然一身的流浪漢回到街上,注意到被花店掃到外頭已經凋謝的花朵,將花朵撿起來欣賞。這個善良的舉動被花店中的員工注意到,當流浪漢轉頭看向店內,發現眼前正是那名時刻惦記著的賣花女,她已經有了體面的工作。流浪漢深情望著賣花女,沒有打算證明什麼。當流浪漢要離開時,賣花女追了出來——不因階級差異而隔絕對方——拿了一朵花跟一枚硬幣要交給他,是這樣一個善意的舉動,促成了兩人的相認。流浪漢原本只願意取走花,是賣花女堅持將硬幣塞進他的手中,握住他的手時,賣花女認得了眼前這位邋遢之人,就是之前一直照顧她的男士。於是賣花女問了句:「是你?」流浪漢回:「妳現在能看見啦?」

raw-image

這是賣花女第一次看見流浪漢,不久前,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來到店裡訂花,透過賣花女跟同事的對話,我們得知賣花女心中照顧她的人是如同這位紳士的形象。透過之前的劇情,我們也知道賣花女一直渴望看見她的守護者。因此,賣花女必然不斷在心中揣想與重覆模擬,與這位守護者一同相處的場景。

賣花女可以不問的,她可以假裝沒有認出對方,或堅持眼前的流浪漢不可能是他。但她問了,抱著理想幻滅的危險。但流浪漢沒有急著答覆,反而關心起她的眼睛,這樣一種關懷,必然是長期的陪伴者才可能知情與在意的,也因此他其實回答得更多。也是在這一刻,賣花女在心中,踏實地將過往所有的相處回憶,都安上眼前這位流浪漢的樣貌。

扮演消失了,階級(本來就有許多扮演性)消失了。而真實的愛情,從這裡生長出來。

(本文同時刊登於MPlus|云閱讀: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7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翔宇的沙龍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蔡翔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14
電影在改編上與原著小說很大的不同,在於補足或加入了父親的視角。並不是說父親多了什麼重要的戲份或是行動,有時僅僅是他的現身,就為故事增添了更複雜的血肉。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5/04
開頭字幕即告訴觀眾電影裡的故事是一起未被破解的懸案,我們也就不必期待可以看到多麼精彩的解謎推理過程。進一步說,電影關注的並非單一兇手的心理動機因素,而是形成這起懸案的整體社會結構背景。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4/24
2021年,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留下曾幫助他們的在地口譯員,並未履行協議給予他們簽證。導致數百名口譯員慘遭塔利班殺害,超過千人過著銷聲匿跡的暗影生活。 如此悲慘的現實,改編成電影後,變成2個英雄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鄉間小村莊酬謝神明,在廟前搭戲台演出布袋戲。 觀眾群中有位瞎眼乞丐豎起耳朵聽戲聽的入迷, 演出結束後,熱愛甜湯的老乞丐向人索討一碗圓仔湯。 甜湯下肚,老乞丐為表謝意,唱作俱佳表演一段乞丐調, 贏得熱烈掌聲後,愛現的他,又演出布袋戲,他空手無戲偶, 只憑雙掌十指動作,就能讓觀眾感覺有戲偶活動, 配上生
Thumbnail
鄉間小村莊酬謝神明,在廟前搭戲台演出布袋戲。 觀眾群中有位瞎眼乞丐豎起耳朵聽戲聽的入迷, 演出結束後,熱愛甜湯的老乞丐向人索討一碗圓仔湯。 甜湯下肚,老乞丐為表謝意,唱作俱佳表演一段乞丐調, 贏得熱烈掌聲後,愛現的他,又演出布袋戲,他空手無戲偶, 只憑雙掌十指動作,就能讓觀眾感覺有戲偶活動, 配上生
Thumbnail
像是《寄生上流》把「富」與「窮」明顯拉出了區隔,富者要的是自尊,窮者要的是金錢,但以美色為資本的網美和誤闖上流的男模,是屬於哪裡呢(而妝容底下還是美色嗎)?
Thumbnail
像是《寄生上流》把「富」與「窮」明顯拉出了區隔,富者要的是自尊,窮者要的是金錢,但以美色為資本的網美和誤闖上流的男模,是屬於哪裡呢(而妝容底下還是美色嗎)?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萬物皆可拋,但尊嚴呢?當警察無預警上門,先拆房再扔掉你的證件,你會作何反應?如果,受害者換成「遊民」或「露宿者」,你還會一樣憤怒、給出一樣的答案嗎?香港導演李駿碩繼跨性別議題的《翠絲》之後,二度將鏡頭轉向社會邊緣人身上,只不過這回《濁水漂流》的主角們,換成了香港社會底層的露宿者。
Thumbnail
卓別林的偉大就在於他能夠從令人發笑的場景中品嘗到人情冷暖。【城市之光】最偉大的是電影的最後一幕戲,影評人詹姆斯‧艾吉將片中最後一個場景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表演」。
Thumbnail
卓別林的偉大就在於他能夠從令人發笑的場景中品嘗到人情冷暖。【城市之光】最偉大的是電影的最後一幕戲,影評人詹姆斯‧艾吉將片中最後一個場景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表演」。
Thumbnail
聽到一個很棒的笑話,我們開懷大笑。馬上再聽一次,是不是沒有那麼好笑?再馬上聽一次,還笑得出來嗎? 讓人快樂的笑話,連聽三次就不想笑。為什麼要為傷心的事,一次又一次哭泣?為什麼要為討厭的人,一次又一次生氣?難道我們喜歡快樂,但更喜歡悲苦嗎?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聽到一個很棒的笑話,我們開懷大笑。馬上再聽一次,是不是沒有那麼好笑?再馬上聽一次,還笑得出來嗎? 讓人快樂的笑話,連聽三次就不想笑。為什麼要為傷心的事,一次又一次哭泣?為什麼要為討厭的人,一次又一次生氣?難道我們喜歡快樂,但更喜歡悲苦嗎?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郊遊》的真實與幻境,總是真假難分,而人物之間的關係更是曖昧不明,但在蔡明亮的視角之下,都市生活變得撲朔迷離、難以言喻,這或許是他個人的觀點之一,卻也可能是他所看穿的都市背後,「最美」的意象。
Thumbnail
《郊遊》的真實與幻境,總是真假難分,而人物之間的關係更是曖昧不明,但在蔡明亮的視角之下,都市生活變得撲朔迷離、難以言喻,這或許是他個人的觀點之一,卻也可能是他所看穿的都市背後,「最美」的意象。
Thumbnail
    卓別林經典默片《城市之光》問世於1931年,正是有聲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電影市場版圖正慢慢被有聲電影佔據。或許出於對抗意識,電影的第一場戲,就呈現了語言的無效性——雖然不久後,卓別林也開始製作有聲電影。
Thumbnail
    卓別林經典默片《城市之光》問世於1931年,正是有聲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電影市場版圖正慢慢被有聲電影佔據。或許出於對抗意識,電影的第一場戲,就呈現了語言的無效性——雖然不久後,卓別林也開始製作有聲電影。
Thumbnail
從悲劇中看到喜劇,以喜劇的方式來描述悲劇,不僅是卓別林思考電影時的特殊眼界,更是他待人處世的生命哲學。世界只有一個卓別林,但每一個人的人生經驗都是獨特的,都可以形成獨特的眼界,並進而產生獨特的創意。
Thumbnail
從悲劇中看到喜劇,以喜劇的方式來描述悲劇,不僅是卓別林思考電影時的特殊眼界,更是他待人處世的生命哲學。世界只有一個卓別林,但每一個人的人生經驗都是獨特的,都可以形成獨特的眼界,並進而產生獨特的創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