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巴比倫》豐富元素換不了等值感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巴比倫》劇照

《巴比倫》劇照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不受任何影響,全神貫注將電影處理到極致、也可以看見演員盡力發揮專業,只為了將兩滴眼淚擠到一滴、甚至攝影師的機器都被摔壞了仍拼命想生出新的機台,只因為想把握好天氣拍攝老天爺贈送的最後一抹夕陽。

.

我想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透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鏡頭語言,我們可以感受到黑暗的片場固然黑暗,但還有各種元素不斷地在顫動、向前,積沙成塔匯聚成完美的藝術,令觀眾久久無法忘懷。這些犧牲者為抵抗混亂所做出的努力,不管成果如何,都創造出無可取代的嶄新生命,而他們完成的電影終將跟隨觀眾到世世代代。

.

但是達米恩·查澤雷似乎還想要講得更多,他想講當時片場的種族歧視,他也想講電影業投資者的狂妄,他還想講淒美的愛情故事。到了最後,議題已經混雜到,我已經不知道自己該為甚麼而感動。

.

然而《巴比倫》的配樂仍然值得一提,它已經從《進擊的鼓手》、《樂來樂愛你》蛻變成嘉年華式的饗宴,不管是女主角妮莉的主題曲,還是充滿轉折的過場,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小喇吧營造出來音樂宇宙,更加狂放和前衛。走音的弦律化身成催化劑,凸顯喜劇、悲劇參半的故事氛圍,使觀眾更加帶入這個短暫輝煌的時代,和角色一起享受電影的繁華和喧鬧,也和角色一起跌入小號的最後一聲長鳴。賈斯汀·赫爾維又再度帶來無法超越的聽覺體驗。

.

「我們在世代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沒有誰比誰更重要,終將都會變成一堆枯骨。再偉大的人都會被新的人取代,要學著承認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八卦專欄作家對曾經的銀幕偶像傑克闡述事實的時候,我認為這就是《巴比倫》最好的結尾。默片的工作者們就在被取代的掌聲中慢慢消失,身為時代的經典就會和時代一同殞落,看似殘酷,但感動一直常駐,在不斷更迭的電影裡生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未來還會分享podcast內容探討影評本質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23會員
79內容數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2025/01/03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2025/01/03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Thumbnail
2025/01/03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2025/01/03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Thumbnail
2025/01/03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2025/01/03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內文以不明確的方式提及部分劇情,淺雷慎入。 創作一直是充滿人性,甚至是具有神性的一件事。 物質的東西會消亡,名字會被遺忘,再強大的帝國即使無人能敵,也必然隨著時間而腐朽,但用生命寫下的故事會被記載,用螢幕錄下的畫面能傳給下一代。創作打破了時間這個維度,也超越了我們肉身的極限。 巴比倫是一座有上千年歷
Thumbnail
內文以不明確的方式提及部分劇情,淺雷慎入。 創作一直是充滿人性,甚至是具有神性的一件事。 物質的東西會消亡,名字會被遺忘,再強大的帝國即使無人能敵,也必然隨著時間而腐朽,但用生命寫下的故事會被記載,用螢幕錄下的畫面能傳給下一代。創作打破了時間這個維度,也超越了我們肉身的極限。 巴比倫是一座有上千年歷
Thumbnail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
Thumbnail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
Thumbnail
知名電影《進擊的鼓手》、《樂來越愛你》、《登月先鋒》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時隔近五年推出新作《巴比倫》(Babylon),雖然片中隻字未提「巴比倫」,不過只要稍加對照巴比倫帝國的歷史傳說,就能理解片名的涵義。
Thumbnail
知名電影《進擊的鼓手》、《樂來越愛你》、《登月先鋒》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時隔近五年推出新作《巴比倫》(Babylon),雖然片中隻字未提「巴比倫」,不過只要稍加對照巴比倫帝國的歷史傳說,就能理解片名的涵義。
Thumbnail
初一至初三都有安排活動,兩天下午都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很享受這樣的時刻,分別看了兩場電影,一部是巴比倫,另一部是悲情城市。 巴比倫從好萊塢的拍片場景演進,從默片時代一直到聲光特效的發展史。其中創造的機會,捧紅的巨星從高峰時期人人吹捧,至過氣後黯然結束生命,亦有機會在舞台成為明日之星的演員,因為沈淪賭毒
Thumbnail
初一至初三都有安排活動,兩天下午都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很享受這樣的時刻,分別看了兩場電影,一部是巴比倫,另一部是悲情城市。 巴比倫從好萊塢的拍片場景演進,從默片時代一直到聲光特效的發展史。其中創造的機會,捧紅的巨星從高峰時期人人吹捧,至過氣後黯然結束生命,亦有機會在舞台成為明日之星的演員,因為沈淪賭毒
Thumbnail
魏德聖並非科班出身的專業電影人,但也幸得如此,台灣電影界的傳統陋習並未影響到他。那種始終站在唯我獨尊高度來創新拍片風格的藝術派導演們,用著自認獨特的特殊鏡頭語言表現方式,敘說著一段又一段艱澀難懂、沉悶枯燥的電影人生故事,似乎電影如果不這麼拍,就是落了俗套,就是一種身為導演的罪過。
Thumbnail
魏德聖並非科班出身的專業電影人,但也幸得如此,台灣電影界的傳統陋習並未影響到他。那種始終站在唯我獨尊高度來創新拍片風格的藝術派導演們,用著自認獨特的特殊鏡頭語言表現方式,敘說著一段又一段艱澀難懂、沉悶枯燥的電影人生故事,似乎電影如果不這麼拍,就是落了俗套,就是一種身為導演的罪過。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迷失的愛人啊,你在哪裡?」 「我在這裡。和你,在這個房間裡。」
Thumbnail
貝拉塔爾的片反抗的對象,其實是根植於基督教精神,延伸出來的因著有「救世主」觀念而來的線性敘事。因此在貝拉塔爾的片中,是期待的落空,是承諾的失信,是等待的枉然,而在這種取消「結局」的前提下人物擺脫掉「敘事框架」的純粹物質狀態。
Thumbnail
貝拉塔爾的片反抗的對象,其實是根植於基督教精神,延伸出來的因著有「救世主」觀念而來的線性敘事。因此在貝拉塔爾的片中,是期待的落空,是承諾的失信,是等待的枉然,而在這種取消「結局」的前提下人物擺脫掉「敘事框架」的純粹物質狀態。
Thumbnail
改編自真實的逃獄事件,重拍1973年的經典逃獄電影《逃離惡魔島》,《惡魔島》以現代電影技術所呈現的時代感相當驚人,不論是監獄場景或是角色間的互動,都還原了當年罪犯從法國本土送往法屬圭亞那監獄的過往記憶,那個戰後民族意識高漲,歐洲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的年代。
Thumbnail
改編自真實的逃獄事件,重拍1973年的經典逃獄電影《逃離惡魔島》,《惡魔島》以現代電影技術所呈現的時代感相當驚人,不論是監獄場景或是角色間的互動,都還原了當年罪犯從法國本土送往法屬圭亞那監獄的過往記憶,那個戰後民族意識高漲,歐洲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的年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