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niel Kahneman
英文書名:Thinking, Fast And Slow
簡體書名:思考,快與慢
日期:2024/05/30
參加人:布克臨(指揮家)、
揪令
、
崔希
、
RT
---摘要紀錄---
選書原因:丹尼爾卡尼曼於2024年3月27日逝世,享年90歲,此書是卡尼曼經典之作。
簡報連結:https://prezi.com/view/j5KGpqyIhj5wRLleB6GX/
【布克臨】
1. 三組對比詞彙:系統一與系統二、理性經濟人與實際的人類、記憶自我與體驗自我。
2. 重複、安全、提示(priming)可以引起認知放鬆,讓系統一主導,直覺的反應下,我們的決策會有多種偏誤,例如:錨定效應、月暈效應、確認偏誤、過度自信、計畫謬誤等等。
3.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由作者和他的好友Amos共同提出,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該理論提出了三個主要觀點:參考點、邊際效用遞減和損失規避。由S型曲線可以推演出各種決策偏誤以及社會現象,例如沉默成本、風險偏好不一致、損失厭惡等。
4. 記憶自我和體驗自我是兩種不同的自我感知。體驗自我指的是當下的感受,而記憶自我則是在回顧事件時的總體評價。書中提到,記憶自我常受峰終定律和過程忽略的影響,但我們決策卻通常是依據記憶自我,有時可能會造成不理性的決策。
【揪冷】
1. 推薦軟體:某次演講中講者使用了一個叫Kahoot的互動應用程式,我發現這些工具不僅能訓練反應能力,還能增強與觀眾的互動。
2. 書中提到我們對於臉部表情的反應非常迅速,這是因為這些反應與生存相關。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張憤怒的臉時,我們的反應會很快,這是一種系統一的反應。相對於此,系統二的反應則比較慢,比如計算17乘以24這樣的數學題目。
3. 問Monica(GPT)成為太空人的機率?
書中一個章節「猜湯姆的職業是什麼」。作者設計這個問題來考驗人們對概率的理解。他強調了基礎比率的重要性,即在猜測答案時,要考慮其實際發生的概率。
我問Monica,如果問小學生未來想當太空人的比例是多少,看GPT推演的過程,讓我感覺自己在不斷訓練大腦,非常有趣。
4. 書中提到面試的主觀與客觀評分,適逢公司招聘,也利用Monica設計了一個評分表,來評估應聘者的能力。她給出了六個標準化的面試問題,並設計了評分標準。
5. 推薦大家邊讀邊和Monica(GPT)對話,互動式學習是種全新的體驗。
【崔希】
1. 職場中關於系統一的經驗:月暈效應(Halo Effect)和第一印象,身為業務經常需與多人接觸,常常會根據一個人的名字和外貌快速判讀該人。第二例子是面試,即使有制式化評分,最終決定還是主考官的個人主觀印象。
2. 框架效應:描述成功率比描述失敗率更容易讓人接受,在自己的經驗中也有所體現。對於失敗,我總是比較不能接受、較保守,但對於獲得的東西,則覺得有無皆可,因為那是額外的。
3. 損失規避:我意識到自己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當我丟失電影票時,我會選擇不再花錢購買,但如果是其他小損失,我可能會覺得無所謂。這讓我明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4. 總的來說,《快思慢想》讓我發現了自己在直覺性選擇上的一些錯誤。它提醒我要在做決策時多停下來思考,不要僅依賴直覺。雖然我常常會在最後時刻憑直覺下決定,但我會努力在未來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RT】
此次閱讀重點放在理性人和真實人類的對比,特別是如何應用在股票投資上。
1. 稟賦效應:展望理論指出,人們對損失和同額的獲利反應不同。經理人在面對投資決策時,因為擔心損失,評價方式會有不同。在稅務決策上,人們往往選擇賣掉盈利的部分而不是結算損失。
2. 心理帳戶:
人們在投資時會把金錢分成不同的帳戶,影響決策。投資時,常常因心理帳戶的影響,不願意賣掉虧損的股票。應計算短期和長期效益,決定是否轉換投資項目。
3. 行動與不行動的後悔:
為了避免未來的後悔感,人們往往選擇不行動。這種心態在投資決策中尤為顯著。基金經理人和股票經理人常傾向保守型投資,避免因行動錯誤而被責怪。
4. 系統一與系統二的切換:股票交易需要快速反應,考慮風險時要從系統一切換到系統二。高速的交易環境下,風險管理尤為重要。
5. 心理修煉
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有助於在面對投資虧損時調整心態。修煉心態對於長期投資成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