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11發佈於 2025/01/11

在公共場所,我們很容易目睹大人「就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就像在家裡管教一般,大人不顧一切,板著臉,拉高音量,恐嚇,威脅,或動起手來修理。這一點,總是讓我很納悶。是爸媽視若無睹,不管他人的存在,一切自然而然?還是父母氣到失去理智,忘了身旁眾人的圍觀?

從大人指責的口吻聽得出來,一切都歸咎於孩子的錯,才會引來大人心中這把怒火。而在處理眼前孩子的問題時,是否多少也得顧慮到孩子的面子?如果在眾人面前,讓孩子難堪,這對於孩子心裡的感受、自我的評價與自尊心,絕非好事。

當帶孩子到外面時,有兩個地方,父母得要先想好與找好。一個是解決生理需求的廁所,另外一個是較少刺激、干擾,以作為處理孩子情緒行為問題,或父母管教的地方。例如人少的角落、樓梯間、又或是等回到家再處理。

至少在這過程中,遭受圍觀的壓力會比較少一些,孩子也可以減少他人異樣的眼光。同時,少了干擾、刺激,也能讓父母燃起的憤怒情緒可以緩和一些。

當我們不給孩子面子,有一天,孩子也不會給我們面子。我們怎麼對待他,他就怎麼回饋給我們。

——摘自 王意中《好痛,但能跟誰說?──陪伴自閉兒、亞斯兒等特殊孩子走出霸凌的傷》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