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人對於「時間成本」這件事有著微妙的感受。一方面可能認為你去看電影都在享受耶,為何還要收錢,另一方面會覺得這是葉佩雯,內容的可看性一定需要大打折扣。不過之前也曾當過不專業的試讀書評者(報酬就只是一本新書),所以有時候也會覺得太批評感覺好像不好意思。XD2.現代人喜歡速成,也是有時代的因素,很難說好或不好,只是速成儘管賺到了時間,但也會失去某些比較無法明確被看見的事物。影評真的很難客觀或標準化,有時候別人聽到我常去看電影,都會問「有什麼推薦的」,但我通常喜歡看那種常常一人包廳的日本電影,真的很難介紹或找到共同嗜好的人。3.目前看到許多人對於泰國電影【薩滿】的評價,普遍不錯中帶點可惜,反而對臺影【咒】普遍都有好感,雖然兩部我都很喜歡,但說實話我對【薩滿】的感受比【咒】還要深刻,就我個人的解讀,【薩滿】的巫師因為最終無法解決邪靈,也因為從小被灌輸的信仰並沒有給予適足的幫助,最後導致她開始懷疑她自己的信仰,以為她的「信」不虔敬、或是她信了邪神,最後若不是邪靈入侵,就是羞憤而死。雖然我的宗教信仰沒那麼虔誠,但看到最後那一幕其實也是滿難過的。就好像看了三部的【粽邪】,如果我的神(鍾馗)真的比一干邪鬼厲害,那麼為何我們無法靠著我們的信仰得勝?4.同樣的,如果把一切特效自【阿凡達:水之道】拿掉,充其量只是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中二屁孩,在害死哥哥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太屁,然而開始想要重新找回自我,的一個家庭成長故事。但【阿凡達:水之道】即使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光是特效,就值得上戲院觀賞好幾次。5.那麼是否需要影評,或者拿PAY的影評者的影評,是否具公信度呢?這個世界刺激太多,有時候有人幫忙篩選也是一件好事,而且一部不管再怎麼小眾的電影,都應該可以找到很愛的人,所以當作同好分享也很棒;以此而論,我覺得給影評者PAY是必要的,因為影評者幫別人節省了時間成本啊!而且優質的影評者會愛惜自己的羽毛,如果昧著良心給評論,終將會被淘汰的。讀者若真的對電影有興趣,其實也可以去找合自己胃口的影評者,也不是照單全收,但也許可以發現自己原先所沒看到的觀點,避免遺珠之憾。6.許多國際上優秀、得獎電影在臺灣不一定吃香,大概是臺灣電影人口比較小眾,同時對於類型電影的支持度偏好比較明顯吧?這個我覺得光靠片商、影評家大概撐不起來,畢竟小眾電影屬於知道的人才會追,所以這個大概還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素養才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