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可以回家?」一窺台東部落文化體驗的美麗與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也能具體而有質感的包裝各式各樣的體驗行程。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更以柔軟的姿態順應這股潮流,特別是坐擁豐富山海資源及人文特色的花東地區,壯麗的自然美景與特殊的原民生活體驗令人趨之若鶩。


編織一方與山海友善共存的家園

都歷(Torik),在阿美族語中意旨「編織」。坐落於台東縣台11線旁的都歷部落,「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後以「促進會」代稱) 理事長吳筱帆,人稱「筱帆姊」,十幾年前從台北返鄉後持續深耕地方。起初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爾後有感於部落文化一點一滴流失,毅然決然辭去職務,決心為阿美族文化與地方發展持續培養後進。

外籍遊客體驗月桃葉編織手作課程。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外籍遊客體驗月桃葉編織手作課程。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承接產業六級化的概念,促進會整合了阿美族生活中的各種元素,推出了許多經典的體驗式活動,像是許多遊客熱愛的傳統手捲喇叭菸、吸引國外團體前來交流的月桃葉編織,甚至是沉浸式的五感體驗,帶領大家跟隨著族人的腳步,走入這片原住民世代賴以維生的山林,透過學習辨別不同鳥類的叫聲、感受植物的紋理與觸感、呼吸著雜揉芬多精的清新氣息,更進一步貼近阿美族的生活。

如果喜歡刺激,海上活動也是十分熱門的選項,衝浪、SUP、膠筏體驗應有盡有,而在參加精采有趣的活動之餘,若想進一步探索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促進會也能協助安排遊客入住部落的接待家庭,從房東與住客的供需角度深入其中,相信兩者的彼此傾聽與相互對話,在無形間能為部落與外界建立起更多友善的互動關係。

「做文化體驗真的很辛苦的!」筱帆姊的臉上露出略帶苦澀的一抹微笑。

平常除了接待絡繹不絕的遊客,還得騰出不少時間務農,向政府申請的友善農耕土地有好幾甲地,一方面供應日常所需,一方面作為製作原住民風味餐的食材。另外,由於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重,手邊還有與林務局合作的山林巡護工作。「上面是以前巫醫陪伴病人和療養的地方,在那兒待著特別舒服!」不只是一份例行公事,行走山林間,細數著每塊土地承載著部落的小故事,也許是傳說、也許是真正發生過的趣事,人和土地之間的連結是如此的自然而溫暖,想來促進會長時間與公部門攜手守護美麗的山林資源,也是他們向祖靈表達尊敬與感謝的方式。

有趣的海上膠筏體驗活動。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有趣的海上膠筏體驗活動。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文化的無私傳承,教育的不遺餘力

儘管維持組織運作的業務繁重,促進會對於人才的培育仍投入不小的心力。每年暑假,為數不少的部落青年自城市返鄉休息,筱帆姊便藉此機會為他們安排部落文化課程,甚至和他們討論當年夏天,難得齊聚一堂的眾人要一起完成的特別計畫。

不僅是都歷的孩子,三年前開始,促進會與暨南大學合作,每年暑假都有實習生來部落見習,當中不乏其他原住民族血統的學生。談起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練習製作阿美族風味餐、向部落的媽媽們學習刺繡和編織、幫助族人處理農事、協助DIY活動的執行等,事項繁雜卻體現了用心生活的價值,每天與自然朝夕相處,早已不需依賴虛擬的社群網路,光是沐浴在蟲鳴鳥叫中便能洗去一身的煩憂。「來這邊簡直不是來工作,是來玩的!」筱帆姊打趣地說道。

除此之外,每年台東縣政府用心舉辦的文創設計比賽,也吸引許多參賽者到訪阿美族部落。這些人絕大部分並非原住民,而是實打實的漢人,不遠千里而來向族人請益珍貴的手工藝技術,以求運用在設計靈感上。促進會會依據他們的創作需求媒合合適的「老師」,也許是年過半百的阿伯,也許是耄耋之年的姥姥,不分原漢血統,無私的教導與交流,無形間促進了文化的延續與脈動,而這些「學生」已連續好幾年獲得前三名的佳績,筱帆姊嘴上雖然不說,臉上盡是驕傲。

部落老人無人顧,青年有家歸不得?

「我們每年都在培養年輕人啊,只是畢業後都沒有人留下來。」

談天時,稀鬆平常的一句話,道破了原鄉多年來青壯年人口外流的窘境與無奈。比起空氣品質不佳、生活擁擠的台北,好山好水、輕鬆自在的台東仍留不住人,孩子們如同滔滔江水般向城市傾洩而去。目前花東的原住民部落裡皆以中、老年人居多,人口老化問題已是眾所皆知的社會狀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都歷部落青年人口外流的原因早已不同於大眾的傳統認知。

「文化體驗」的春風十多年來持續吹拂著年華老去的花東地區,近幾年陸續有年輕人嗅出了這股新鮮的氣息,也許是厭倦都市生活的紛亂與壓迫,又或者依戀著被稱之為「家」的地方,都歷部落每年都有應屆畢業生希望留在促進會工作,既可以待在熟悉的土地上生活,也可以就近照顧家中的中、老年人。

以更現實的層面來看,或許待在部落裡辛勤工作,每月能夠賺取的薪資不過最低行情的兩、三萬,在免去了高昂的房租、水電、交通成本,且每天享用自家農田栽種的蔬果與佳餚時,年輕的小資族可以累積的金錢資本,大多能比辛苦在都市打拼時存上更多,並且擁有更適宜人居的生活品質。

都歷返鄉青年教授衝浪課程。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都歷返鄉青年教授衝浪課程。圖片來源:台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起初促進會對主動表示想要留下的孩子們感到十分欣慰,也曾經為了好好栽培人才,努力爭取到勞動部的人才培訓計畫,企圖籌集更多資源、借助政府之力,為部落青年提供更完善的訓練和工作環境──只是當培訓計畫預定的期限過去,這些孩子又顧不得家中長輩的極力反對,不得不再次離開熟悉的家鄉進城去工作。

促進會在部落文化體驗的經營上算是有聲有色,十多年來屹立不搖,也未曾因資金問題大傷腦筋,每年吸引了為數不少的觀光人潮前來體驗與交流,每一個小小的成功都被族人看在眼裡;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欲求效仿,卻難敵過去「出去打拼才有出息」的舊有觀念,一句「你們這哪是在工作,明明整天都在玩!」動搖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不是年輕人不願意留下來,更多時候反而是被家人親手推了出去。


旅行中深入思考,你我不只是過客

仔細觀察「文化體驗」在原住民鄉鎮發展的態勢,不論是臺灣的哪一個角落,我們不難發現這股風潮悄悄地席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一句「走吧!一起來一趟文化之旅!」,確實帶給地方創生組織相當大的動能與活力。尤其,在這小小的一座島嶼上,乘載了形形色色的民族與文化,豐富了人們外出遊玩時的選擇與多樣性,慢慢帶動地方經濟的同時,更不斷形塑不同種族、不同世代間價值觀的碰撞與揉合。

許多人認為「文化體驗」是解決一級產業地區社會問題的一方解藥,也有人認為,這是延續原住民族群文化特色的好手段。而從筆者的觀點來看,「文化體驗」作為一種連結人與人之間的媒介,我們更應關注於體驗經濟中,各個角色的心理狀態與期盼。

如何使政府、地方組織和體驗者在資源運用上達成活絡、在相互溝通中達成平衡,並且在經濟循環中盡力完善社會議題的解決方案與歷程陪伴,才是這股潮流下,真正需要被把持住的價值核心。

(文章亦轉載於太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宜萍 Ariel Chen的沙龍
47會員
40內容數
共生共好的花東山村合作經濟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1/12
整體看來,我當然還是支持並且期待產業六級化能為農村帶來轉型,我也不會完全反對禮物化的小包裝農產品,但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開始思考,我們希望產業六級化帶農村走到甚麼樣的遠方?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4
今年3月,花蓮縣萬榮鄉的西林部落,一群與山蘇產業為鄰的農民,與東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林務局代表,聚集在一起,以「社會企業」、「合作社」、「山村文化」、「友善耕種」等關鍵字進行討論,希望在西林部落發展「產業6級化」的社會經濟。 西林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就如同台灣一般農村的問題
Thumbnail
2019/10/21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2019/10/21
花東地區擁有台灣最後一片淨土的美譽,多元文化族群、乾淨的空氣和土地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花東地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然而,花東雖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特色,卻也面臨著地方發展的困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圖:原民會在ITF台北國際旅展,推出30條部落生態遊程。 【李婉如/ 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於明(113)年4月16–20日在高雄舉辦「第3屆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WITS)」,以「文化與生態的永續旅遊」為主題,邀請世界各國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文化及創造力,以在地的觀點導覽解說
Thumbnail
圖:原民會在ITF台北國際旅展,推出30條部落生態遊程。 【李婉如/ 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於明(113)年4月16–20日在高雄舉辦「第3屆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WITS)」,以「文化與生態的永續旅遊」為主題,邀請世界各國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文化及創造力,以在地的觀點導覽解說
Thumbnail
兩年前,台灣仍在疫情期間,賊賊曾經受 #邸台東 #縫迴山海 的邀請,來達仁鄉認識這些達人們。在這兩年之間,我們都成長很多,我自己也因走訪屏東的許多排灣族部落,更認識這個族群,但我始終忘不了,我第一次接觸排灣族文化是在本島最東南的 #達仁鄉。
Thumbnail
兩年前,台灣仍在疫情期間,賊賊曾經受 #邸台東 #縫迴山海 的邀請,來達仁鄉認識這些達人們。在這兩年之間,我們都成長很多,我自己也因走訪屏東的許多排灣族部落,更認識這個族群,但我始終忘不了,我第一次接觸排灣族文化是在本島最東南的 #達仁鄉。
Thumbnail
  刻意避開濕冷的臺北,隨風所欲,我再次來到熟悉的縱谷,走進之前自己漫遊時略過的部落,藉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縱管處) 所主辦,長期耕耘於東部的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的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活動認識部落。   從餐桌(食)的角度認識地方,應該是最平易近得遊客心的方式。這一年,我在花東
Thumbnail
  刻意避開濕冷的臺北,隨風所欲,我再次來到熟悉的縱谷,走進之前自己漫遊時略過的部落,藉由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縱管處) 所主辦,長期耕耘於東部的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所執行的 #餐桌上的部落旅行 活動認識部落。   從餐桌(食)的角度認識地方,應該是最平易近得遊客心的方式。這一年,我在花東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沿著台11線來到風光旖旎的台灣東部海岸,一路飽覽台東藍,欣賞碧海藍天和壯闊山景,探索自然與人文軌跡,順遊「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六件作品,接著參訪一系列由藝術家串聯的大小工作室與藝文平台,了解從環境舊物再造到實踐環保愛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對地球永續的美好生活。絕對是在百忙之中可以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沿著台11線來到風光旖旎的台灣東部海岸,一路飽覽台東藍,欣賞碧海藍天和壯闊山景,探索自然與人文軌跡,順遊「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六件作品,接著參訪一系列由藝術家串聯的大小工作室與藝文平台,了解從環境舊物再造到實踐環保愛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對地球永續的美好生活。絕對是在百忙之中可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飲食系列的首發,感謝津和堂讓我有這機會,參與「大地餐桌」活動,見識到台東兩個地方,剛好分別位於海與山的聚落,如何藉由飲食設計來凸顯在地飲食特色。找我寫飲食算是特別且大膽的決定,如果長期觀看地方賊粉專的朋友,便知道我不太常寫飲食。雖然在地方走跳,吃是重要的部分,能從中窺探文化,但迫於經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飲食系列的首發,感謝津和堂讓我有這機會,參與「大地餐桌」活動,見識到台東兩個地方,剛好分別位於海與山的聚落,如何藉由飲食設計來凸顯在地飲食特色。找我寫飲食算是特別且大膽的決定,如果長期觀看地方賊粉專的朋友,便知道我不太常寫飲食。雖然在地方走跳,吃是重要的部分,能從中窺探文化,但迫於經濟
Thumbnail
與山海共生的民族~ 台東都歷阿美族部落 都歷部落,倚靠著山眺望著海的絕美部落,擁有如天神賜予的美景,在阿美族人稱之為「calacahay」–會呼吸的海,自由吐息。 愛海的人,從文章中首認識部落裡與山海共生與文化,並在心中相約下一次的相見。位於台東海之邊境,風光明媚、熱情洋溢是青春的象徵。 天生熱情的
Thumbnail
與山海共生的民族~ 台東都歷阿美族部落 都歷部落,倚靠著山眺望著海的絕美部落,擁有如天神賜予的美景,在阿美族人稱之為「calacahay」–會呼吸的海,自由吐息。 愛海的人,從文章中首認識部落裡與山海共生與文化,並在心中相約下一次的相見。位於台東海之邊境,風光明媚、熱情洋溢是青春的象徵。 天生熱情的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一心想著離開家鄉去外地遠行,去朝聖、去壯遊、去找到路上的自己,總以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外面轉轉就可以替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答案,貪婪的眼,關不住的心,想去參與別人的慶典、盛事、嘉年華;懂事了之後才回頭看看家鄉,發現寶島內的盛事也不少...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Thumbnail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Thumbnail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