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的深度閱讀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今年沉迷於閱讀文學及小說,幾乎是囫圇吞棗式地在吃書。在過去,對於這種文字上的暴飲暴食,我是盡量避免的,畢竟我常常容易過度投入在故事裡🫠


看文學的時候,我不太喜歡先讀簡介或知曉故事大綱。我喜歡在完全空白的情況下開始閱讀,那種感覺很像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或宇宙一樣。但這三千大千世界中,也有與我的宇宙互相呼應的地方,有時會讓我感到惆悵。


例如,以前讀完《追風箏的孩子》時,殘存在心裡的陰鬱就連現在這樣提起,都會被輕輕喚醒。這就是為什麼我開始少讀文學了,因為不太適合我當時的心靈狀態。


我以前可能覺得是我太脆弱了,但如果那樣的話,堅強反而意味著一種麻木。我喜歡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我可以認知到故事裡帶出的議題,但不至於把它想得太悲悽。


所以,我一直拒絕先生邀請我陪他一起看類似《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作品,因為太貼近現實總讓人有種無力感🫠


大概也因為我是這類型的人,所以我一直對日本的小說家敬而遠之。不是他們寫得不好,而是寫得太好;但因為太好、太貼切、太赤裸,所以反而不好。有時候,當看待世界的眼光太真切,是會被這種認知給傷害到的。


但偶爾我會自虐一下。之前我看了太宰治、夏目漱石(相對而言較不那麼鬱)。最近想到三島由紀夫,我還沒正式完整地讀過他的作品,這次挑的就是《金閣寺》。


整體而言,維持戰後派小說家的風格。日本人對於文字總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理解。他們擅長描寫空間、場景、小至一件物品,都含有隱喻的信息。但我最喜歡的(有點又愛又恨)是他們看待生命的「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然而卻又如此地「輕描淡寫」。就像一杯茶一樣,茶湯色澤輕淺,茶韻卻幽遠流長。想分享一段我最喜歡的段落:


出自《金閣寺》第八章


這段是主人公溝口與好友柏木之間的對話。柏木對溝口說:


「能讓世界改變的,就只有認知。你懂嗎?其他東西沒有一個能改變世界。只有認知,才能讓世界在維持不變的狀態下改變樣貌。從認知的眼中看來,世界恆久不變,同時也永遠在改變樣貌。」


即使不論前後文,單從這段文字可以看見三島由紀夫藉由柏木之口闡述他的哲學思想,而這種思想蘡薁恰好符合我現在的想法(未來我就不知道了,但誰又知道呢?)


這段話的核心在於認知的力量。它強調,世界的本質可能並未改變,但我們的理解、觀點或感知,可以徹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段話的「只有認知能改變世界」並非指實際物理或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是指我們的內心世界和感知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實體驗。


例如,當我們改變對某件事的看法,原本痛苦的經歷可能變得充滿意義,或原本平凡的生活變得美好而充實。


「世界恆久不變,卻永遠在改變樣貌」:世界的「客觀現實」可能保持不變(例如,太陽每天起起落落),但當我們的認知轉變,世界的樣貌就可以完全不同。


例如,當我們感到快樂時,陽光可能讓你覺得溫暖而美好;而當你感到悲傷時,陽光卻可能顯得刺眼或令人不悅。這種改變不是因為太陽的本質不同,而是因為你的認知發生了改變。


這短短的一段話,讓我們認知到世界的「穩定」和「變化」雙重性,為不可分割的定律。


從穩定的角度看,世界的核心規律不變,例如自然法則。有些事是亙古不變的。


從變化的角度看,我們的經驗、感知和解讀方式使得世界看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由我們的認知去解讀那些亙古不變的事。


真正能改變生活或世界的,不是外在環境本身,而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只要改變認知,哪怕身處相同的現實,世界也能呈現出全新的樣貌。


雖然如此⋯三島由紀夫最終是否貫徹了他自己的思想?由我的認知去定義他結束生命的原因及方式,對他或許是極不公平的。或許他就認為他自己做了他認為對的事,正如他寫道:


「我無意仰賴社會支援我的思想,也不打算為了容易獲得世間理解,而在我思想上套上框架。正如我一再強調,不為人理解才是我存在的理由。」


這也輕輕搖了一下我心中的信念疊疊樂,倒了幾根積木,重新塑造。


我們多數人尋求被理解、被尊重。如果以此為目標,便反而容易失去「自由」。或許真正的自由是:你我都不再尋求那種被理解的感受。是我們假想被理解了之後,那心中的孤寂將被填滿。事實上,一個人孤單與否,可能也只是認知的問題而已。


No man is an island.

無人是孤島,只有自己認為自己是孤島而已。


最後,以《金閣寺》第九章裡的這段話作為結尾:


「我的『生』確定位於人生的彼方,而我過去的行為,不過是想抵達人生的狼狽手續罷了。」


你人生的彼方是什麼樣的所在呢?

這段路,我們是得狼狽且戰戰兢兢,還是盡可能讓自己享受每時每刻『生』的快樂?


要用什麼認知去看待生活呢?

只有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


#金閣寺 #三島由紀夫 #讀書心得




占星諮詢:歡迎私訊詢問詳情🔎


IG : muquo

Vocus : muquo的沙龍(文章集錦)


圖片來源:Pintere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uquo的沙龍
17會員
109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融合占星、影評、劇評、心靈成長以及水晶之美的沙龍。講述星辰中的故事,感受其心靈共鳴,沉浸在文字與水晶所散發的神秘光芒中。 與我一同漫遊於詩意的生活、探索宇宙的奧秘、品味生命的美好。 共同啟發心靈,感受文字的魔法,並在這片寧靜的網路角落中找到心靈的歸屬。
Muqu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分享閱讀水野學《品味從知識開始》的心得,並以作者自身的奶奶為例,闡述「品味」並非來自物質堆砌,而是源於對生命的理解、接納與自我選擇。文章也提及書中對日本設計產業的反思,以及作者對「品味」的獨特見解。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分享閱讀水野學《品味從知識開始》的心得,並以作者自身的奶奶為例,闡述「品味」並非來自物質堆砌,而是源於對生命的理解、接納與自我選擇。文章也提及書中對日本設計產業的反思,以及作者對「品味」的獨特見解。
Thumbnail
2025/03/21
這篇文章探討近期韓星網路霸凌事件,以及《平家物語:犬王之卷》動畫電影和書籍,並藉由事件和故事反思網路時代的資訊真偽、言論自由與正義的意義。文章提出人們容易被網路訊息牽著走,忽略事件初衷,並質疑追求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正義的定義。作者以自身經驗和作品觀感,呼籲人們應多方思考,互相理解,才能帶來和平。
Thumbnail
2025/03/21
這篇文章探討近期韓星網路霸凌事件,以及《平家物語:犬王之卷》動畫電影和書籍,並藉由事件和故事反思網路時代的資訊真偽、言論自由與正義的意義。文章提出人們容易被網路訊息牽著走,忽略事件初衷,並質疑追求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正義的定義。作者以自身經驗和作品觀感,呼籲人們應多方思考,互相理解,才能帶來和平。
Thumbnail
2025/03/14
《朗夜》透過四個世代韓國女性的故事,探討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與內化厭女議題,並呼籲女性勇敢選擇,走向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小說以細膩溫和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女性在婚姻、家庭及社會中的角色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3/14
《朗夜》透過四個世代韓國女性的故事,探討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與內化厭女議題,並呼籲女性勇敢選擇,走向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小說以細膩溫和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女性在婚姻、家庭及社會中的角色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本想說標題不要打得這麼直接,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但真的需要吸引力嗎?似乎沒有什麼需要,而是想要藉由文字記錄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文字給予想像的空間,描述及敘事一個人物、故事、事件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而我在這本書中,看見的是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對於一個人生活的人生體悟。
Thumbnail
  原本想說標題不要打得這麼直接,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但真的需要吸引力嗎?似乎沒有什麼需要,而是想要藉由文字記錄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文字給予想像的空間,描述及敘事一個人物、故事、事件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而我在這本書中,看見的是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對於一個人生活的人生體悟。
Thumbnail
1950年,鹿苑寺火災成為三島由紀夫創作名作《金閣寺》的靈感來源。透過主角溝口的內心掙扎,文中探討了美的執念、對比與矛盾,如何影響他對人生的追求與認識。金閣的永恆與現實的落差,象徵著人類對於不可觸及之美的渴望以及終將面臨的毀滅結局。故事最終以溝口甩掉安眠藥,象徵著對生存的重新選擇。這篇文章不僅是
Thumbnail
1950年,鹿苑寺火災成為三島由紀夫創作名作《金閣寺》的靈感來源。透過主角溝口的內心掙扎,文中探討了美的執念、對比與矛盾,如何影響他對人生的追求與認識。金閣的永恆與現實的落差,象徵著人類對於不可觸及之美的渴望以及終將面臨的毀滅結局。故事最終以溝口甩掉安眠藥,象徵著對生存的重新選擇。這篇文章不僅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閱讀如何與自身經驗相結合以提高記憶力。叔本華的著作讓作者反思文字產出的重要性。此外,作者討論了如何透過專注於呼吸來緩解焦慮。同時,作者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以促進自我接納與情感健康。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閱讀如何與自身經驗相結合以提高記憶力。叔本華的著作讓作者反思文字產出的重要性。此外,作者討論了如何透過專注於呼吸來緩解焦慮。同時,作者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以促進自我接納與情感健康。
Thumbnail
「閱讀」不是把自己帶離這個世界,而是把某些還未理解的事物,帶入自己的視界。
Thumbnail
「閱讀」不是把自己帶離這個世界,而是把某些還未理解的事物,帶入自己的視界。
Thumbnail
偶爾回頭看看曾走過的路,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Thumbnail
偶爾回頭看看曾走過的路,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Thumbnail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閱讀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課本的一角瞥到之前寫過的筆記;又或者是從前聽過的美好旋律出現在腦海中,一旦這些「曾經」開始出現,就會讓我無法自拔,他總是在即將淡忘之際,猛地在我面前出現,我對閱讀的眷戀就是帶著這種情感陪伴我成
Thumbnail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閱讀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課本的一角瞥到之前寫過的筆記;又或者是從前聽過的美好旋律出現在腦海中,一旦這些「曾經」開始出現,就會讓我無法自拔,他總是在即將淡忘之際,猛地在我面前出現,我對閱讀的眷戀就是帶著這種情感陪伴我成
Thumbnail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Thumbnail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Thumbnail
外殼套進名為「實驗室」的框架,嵌進「文學」的內核,命題太大,似乎得先配食壓驚,以一種偷懶但仍舊心滿意足的方式,在深夜裡去接近龐大的文學二字。
Thumbnail
外殼套進名為「實驗室」的框架,嵌進「文學」的內核,命題太大,似乎得先配食壓驚,以一種偷懶但仍舊心滿意足的方式,在深夜裡去接近龐大的文學二字。
Thumbnail
書名: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作者:齋藤孝 譯者:鍾嘉惠 摘要:該書呼籲讀者們能夠主動恢復閱讀書籍的風氣,同時闡述在他經驗中閱讀網路資訊與文章跟閱讀書籍的不同,以及閱讀書籍可獲得怎麼樣的體驗。 內有推薦指數、心得與內容摘抄 (全數摘抄內容觀看需訂閱文章,否則僅前二十條摘抄內容開放閱讀)
Thumbnail
書名: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作者:齋藤孝 譯者:鍾嘉惠 摘要:該書呼籲讀者們能夠主動恢復閱讀書籍的風氣,同時闡述在他經驗中閱讀網路資訊與文章跟閱讀書籍的不同,以及閱讀書籍可獲得怎麼樣的體驗。 內有推薦指數、心得與內容摘抄 (全數摘抄內容觀看需訂閱文章,否則僅前二十條摘抄內容開放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