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

含有「人類學家」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一個午後,突然在網頁上看到這本書名,於是到圖書館網頁搜尋這本書,是一本2016年出版的書,彷彿對於這本書有印象,但當時沒有機會閱讀它。今天要寫讀後感到博客來搜尋,發現2023年10月出了暢銷新裝版,看來我當時在網路上看到此書並非偶然,而是我被廣告推播了。不過,看完此書,的確覺得相當值得一看。
Thumbnail
知名的「林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是嘻哈圈的前輩,現在更是清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大家長、中心主任。這一集訪談融合了人類學的專業以及他在音樂圈的豐富涵養,帶來音樂與媒介在影像議題中的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曾經的幽微也不僅僅只會剎那的再現。
Thumbnail
若在鬧街隨機詢問路人,對於人類學家瞭解多少,十個可能有九個半完全沒概念,若非《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我也是那九個半之一。英國人奈吉爾.巴利,於1977至1979年,到西非北喀麥隆的高原,研究一支罕為人知的族群──多瓦悠人,此書便是這位人類學家在多瓦悠蘭田野工作的真實告白,1983年初版,中
Thumbnail
每一個曾經出遊旅行丶體驗過異地文化的人,都應該讀一讀人類學家Lévis Strauss寫的這本《憂鬱的熱帶》⋯⋯
Thumbnail
DeGlopper這位美國年輕的人類學家來到鹿港以後,當時讓他最感興趣的現象之一,就是地方的職業社群如何運作。他在1967-68年間來到鹿港跑田野時,正值在地木工產業的全盛時期,這位人類學家深深受到了這個古老行業的吸引,於是一頭栽進城鎮上大大小小正轟隆運轉的木工廠裡......。
Thumbnail
<p>梁瑜在新疆從事田野工作時,發現奶茶妙用無窮,刻意的訪談往往無功而返,一起和牧民悠閒喝下一碗又一碗的奶茶,反而是開始話題的鑰匙,獲取無數寶貴資訊。她著帶著很小的自我、很大的酒量,慢慢睜開人類學之眼,看到一個以前看不到的世界。</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