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喜歡旅行的人,一定要認識人類學!讀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

2020/11/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旅行和人類學家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曾經出遊旅行丶體驗過異地文化的人,都應該讀一讀人類學家Lévis Strauss寫的這本《憂鬱的熱帶》
2020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年。不能出國旅遊,反而適合思索旅行的意義
由於交通之便利,許多人每年會有出國旅遊的計劃,今年都暫緩了
過去的旅遊行程,我很習慣性地查各種資料,看看別人寫的遊記:必買丶必吃丶必逛丶必看⋯⋯行程也就不知不覺被這些塞滿了
一直以來好像旅遊變成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週間上班,週末當然要出遊呀!
特休有7天,那來規劃個出國旅行吧!
然後看了別人社群軟體上的動態丶po文丶圖片,看了覺得羨慕,自己也該去旅遊了吧!工作為了放假!放假為了能再次回去工作!

說到旅遊,人類學家的工作和旅遊也有不少關係。

圖片來源:https://guavanthropology.tw
人類學家是做什麼的?是考古學家嗎?可能是研究人類的?田野調查?民族誌是什麼?
以上這些疑問,大家可以去芭樂人類學這個網站看看,也有出了一本同名書籍,可以找來讀讀。我當初是在圖書館偶然遇見這本書,大紅的底色配上一顆綠色芭樂(所謂的紅配綠),實在是太吸睛
最近看了一本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的經典著作《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這對比的書名真是吸引人,想到另一本也是這樣對比的書名《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作品,聽大塊文化董事長郝名義老師在一次的演講中說到,之前捷克議長訪台,他跟他分享這本書在台灣賣了7萬冊,很熱銷,議長也大驚!我這才對捷克產生了好奇,確實看完了這本書之後也是太令人驚艷了,之後再撰文跟大家分享)
旅遊丶探險!人類學家去到異地接觸異文化的工作,而且還是深度旅遊,一待可能就半年、一年,通常我們出去旅遊,也是帶著這樣的想法出門:待在一樣的地方越來越生厭,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感到無趣,不如投入異地旅行的懷抱,讓差異性帶來新鮮感丶刺激感
《憂鬱的熱帶》中文翻譯新版的內文一共有613頁,分成九部
左邊是新版,右邊是舊版封《憂鬱的熱帶》中文翻譯2015新版的內文一共有613頁,分成九部
  • 第一部 結束旅行
  • 第二部 行腳小註
  • 第三部 新世界
  •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 第五部 卡都衛歐族
  • 第六部 波洛洛族
  • 第七部 南比夸拉族
  • 第八部 圖皮一卡瓦希普族
  • 第九部 歸返
看完這些標題名,是不是會覺得有許多聽都沒聽過的部落名,先是因為陌生而降低了興趣,再來本來就不知道人類學是什麼?能吃嗎?怎麼用?什麼時候會出現? 人類學有什麼用?(台大人類學系林開世老師)⋯⋯由於心中產生的各種疑問不得解,就默默把書本放回書架上了

為什麼推薦閱讀人類學精典著作《憂鬱的熱帶》?

不是讀人類學系的人,有需要看人類學的經典作品《憂鬱的熱帶》嗎?

可以看看自己書櫃裡的書,是否大部分都是旅遊書、個人心靈成長、人生規劃、投資理財⋯⋯,大概不外乎這些
一般人的書櫃裡有可能放一本人類學家寫的書嗎?
但我認為裡面不只是人類學知識,反而像Lévis Strauss這個人在你面前分享故事,也可以想像成一位閱歷豐富的長者在跟你說他以前遊歷世界的經歷,以及這些所帶來的反思:人類是什麼?文明是怎麼樣形成的?身為人類學家,這樣的一生,又能帶來怎樣的思考與人生體悟?
比如裡面一段提到因為旅行,而意識到社會階級地位
「我在巴西一上岸,馬上感覺到這一點。⋯⋯我同時也注意到其他變化:以前窮,我現在富有,第一項原因是因為我的物質條件已改變;其次,當地物價錢極低。⋯⋯旅行不僅僅是把我們帶往遠處,還使我們在社會地位方面上升或降低一些。它使我們的身體交換的空間,同時,不論是更好或更壞,你使我們脫離自己原來的階級脈絡。」《憂鬱的熱帶》第三部之九 瓜納巴拉灣
原來旅遊時,我們考慮一個國家的物價丶花費決定能否順利出遊,在某些物價低的國家,我們可能瞬間變成了富人;在物價高的地方,可能就變成窮人,原來Lévis Strauss是這樣察覺不同國家在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而為何經濟地位的不平等?世界又是怎麼走向不平等呢,這些平時存在卻很少意識到的脈胳,都在閱讀Lévis Strauss的文字時,形成無限的反思
再來,同樣都生活在地球上,為何人類分出了階級? 我們平常是否在無形中,會以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而直接給定一個刻板印象,這是人類語言思考中的概念抽象化的過程:忽略同一概念下一群成員間的差異,而過度推論(可參考語言學家早川教授《語言與人生》這本書的第八章,談抽象化)
「西方世界最有名的成就就是他所顯現出來的秩序與協和,在其中孕育著一些前所未見的複雜結構,但為了這個秩序與協和,卻不得不排出一大堆有毒的副產品,目前正在污染毒害整個地球.我們在世界各地旅行最先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的垃圾丟擲在人類的顏面上。」《憂鬱的熱帶》第一部之四 追尋權力
對於許多社會議題丶現象,也能用他的角度來分析,說到某某社會議題時,如果是Lévis Strauss,他可能會這麼想⋯⋯我有部分認同⋯⋯部分不認同⋯⋯總之內心反而是會有這些OS不斷跑出來,這大概是閱讀時最享受的時候吧!

不過現代生活忙碌,能有時間坐下來好好閱讀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首先,閱讀這件事非常的靜態,書本死死的放在那裡,你問小孩今天晚上要看電視還是要一起讀繪本呀?應該知道「電視」這個東西的小孩,99.9%都選看電視吧!大人也是呀!下班之後,你要看手機還是閱讀書籍?我想後者是少之又少吧!
再來,即使有時間,為何也很少找這樣的書來閲讀呢?
我截錄了博客來網路書店對這本書的內容簡介(通常看完會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
「《憂鬱的熱帶》是結構人類學宗師──克勞德‧李維史陀一生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憂鬱的熱帶》全書長達33萬字,從李維史陀如何成為人類學家談起,兼論當代法國思潮之演變,分析異文明接觸時的衝擊和意義,並詳細描述他先後探訪觀察到的五個南美洲印地安社群,以及人類學家探險歸來之後的反思。全書思想密度之高、批判反省之深刻、行文筆觸之優美,嚴肅之中不失幽默,可說是前所未見,六十年來亦無人能及。」
看完之後覺得提起興趣了嗎?還是完全不知所云?
當然不是簡介內容有問題,而是在專業分工如此精密的現代社會,光投入自己的領域,也許就是一輩子了。一般像我這樣專業不在於此的人(我念醫療的領域,語言治療專業),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碰這樣的書吧!看簡介也不知道這和我的生活到底有何關聯?但其實⋯⋯
每一個曾經出遊旅行丶體驗過異地文化的人,都應該讀一讀人類學家Lévis Strauss寫的這本《憂鬱的熱帶》
歡迎繼續閱讀下篇的台東遊記
38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