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罷免

含有「全台大罷免」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罷免行動彰顯公民參與力量,雖未成功但促進民主深化。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的「以罷制罷」策略失敗,導致近百人被收押。台中34人認罪事件顯示系統性違法行為,可能影響政黨合法性,值得調查其是否已踩到政黨解散紅線。 罷免行動的積極意義,而中國國民黨卻對這樣的公民意識進行嘲笑 罷免是一種民主權利,民眾透
Thumbnail
投票
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羅明才應被罷免的主要理由包括:支持爭議法案顯示其缺乏獨立判斷,無視民意並損害地方歷史責任;親中行為如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及會見中共統戰高官,引發國安疑慮;利用地方勢力阻礙罷免連署活動,壓迫民主參與,並損害新店選民的權益。 羅明才沒有是非,支持爭議法案配合黨團 羅明才在立法院中,於2024年5月
Thumbnail
投票
這個主題看膩了要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王世堅呼籲停止罷免,引發多方爭議。支持罷免者認為罷免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任何試圖阻撓的行為都是對公民權利的干涉。罷免本質是監督公職人員,而非政黨間的政治算計,王世堅的言論被批評為忽視民意並缺乏是非判斷。此外,民進黨內部針對罷免的激烈言詞可能傷害其民主形象,影響中立選民的觀感,進一步加劇社會對立。
Thumbnail
投票
這主題看膩了要更換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本篇情節】 鍾華茗孤立無援的過往,痛失曾經攜手相伴的摯友  (因中共的威逼利誘,台灣不斷失去邦交國,創造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局面)
Thumbnail
meruchan-avatar-img
2025/08/05
♡ ♡ ♡ ♡ ♡ ♡ ♡ ♡ ♡ ♡ ♡ ♡ ♡ ♡ ♡
台灣選民在7/26大罷免中展現對民主制衡的重視,擔憂民進黨一黨獨大可能破壞權力平衡。雖然部分選民對立委表現不滿,但因罷免成本高、效益低,傾向讓立委完成任期,以維持政局穩定。此外,對民進黨「反中」論述的不滿,讓部分選民連帶反對罷免團體,反映對意識形態標籤及政治操弄的抗拒。整體來看,選民的考量更多集中在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如果「台灣」是一部愛情偶像劇的女主角… 〉系列自創故事 【情節】曾經一同生長的人們,會一輩子相互友好? 抑或彼此生疏,甚至關係出現壕溝? (國共內戰結束,國民黨被迫逃來台灣這塊土地,如今還相信曾經的敵人?)
Thumbnail
本文以韓劇《梨泰院Class》劇情為例,比喻臺灣在國際局勢中所面臨的困境,將臺灣比擬為女主角,中共為不斷糾纏的男子,其他國家為男主角,藉此淺顯易懂地說明臺海危機的嚴峻性。文章點出中共對臺威脅的現實,並呼籲臺灣人民不要忽視中共的威脅,更不可被中共的宣傳所矇蔽。 (以上為AI總結的摘要,讚!)
Thumbnail
郭靜〈麻雀〉開頭第一句: 「我坐在屋頂上哽咽 濕了春天 纏綿在風和葉之間 演著昨天」
Thumbnail
全台大罷免具有完整的正當性 即使時間重來,我仍支持全台大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如投票機器,盲從黨意,推動爭議法案,背離民意。他們的不適任行為,理應接受公民審判。罷免是公民不依賴政黨的直接武器,展現民主監督的力量。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策略無錯,喚醒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挑戰藍營霸權,值得一試!
Thumbnail
投票
你喜歡這篇貼文嗎?
3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如果生活之處,逐漸變得赤熱,人們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危機呢? (以下是AI 建議摘要,暫且用了,既然連AI都懂是隱喻,那…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現狀的隱喻故事,以過多太陽導致社會炙熱不安為核心,比喻政治議題的紛擾與社會的困境。透過選秀活動的過程,呈現不同民眾對於解決問題的態度與立場,以及對於社會未來的擔憂。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