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堅呼籲停止罷免,引發多方爭議。支持罷免者認為罷免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任何試圖阻撓的行為都是對公民權利的干涉。罷免本質是監督公職人員,而非政黨間的政治算計,王世堅的言論被批評為忽視民意並缺乏是非判斷。此外,民進黨內部針對罷免的激烈言詞可能傷害其民主形象,影響中立選民的觀感,進一步加劇社會對立。
論述一:公民罷免權不可阻撓
公民依法享有罷免權,這是民主制度的基石。罷免連署已完成,進入投票階段,任何個人或政黨試圖阻止公民行使這項權利,都是對民主精神的挑戰。王世堅呼籲賴清德勸阻罷免團體,無疑試圖干涉公民意志。罷免是選民表達對不適任公職人員態度的正當途徑,任何人無權以「團結」為由剝奪選民的投票權,這種做法反而可能激化社會對立,違背其宣稱的初衷。
論述二:罷免不應淪為政黨算計工具
罷免行動旨在監督公職人員,而非政黨間的權力遊戲。王世堅反對823罷免,試圖以「社會團結」為由掩蓋政治考量,卻忽略罷免團體與支持者的初衷——追究不適任立委的責任。他的立場踩到罷免團體與支持者的紅線,顯露其將罷免簡化為政黨得失的算計,缺乏是非判斷。罷免的核心在於公眾對公職人員的信任危機,而非政黨內部的權謀,王世堅的發言無視這一原則,獲得的厭惡將會是銘記於心的厭惡。
論述三:民進黨內激烈言詞恐傷形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HwZBNfifQ
王世堅反對罷免引發黨內爭議,綠委如王義川以「不投入就滾」等激烈言詞攻擊,雖展現黨內團結姿態,卻可能讓中間選民反感。這種高壓語言容易被解讀為缺乏包容,甚至是對異議者的霸凌,損害民進黨的民主形象。尤其在罷免議題已引發社會關注的情況下,黨內公開撕裂可能讓不知情選民誤解,形成負面觀感。民進黨公職應謹慎用詞,以免在選民心中留下專斷的印象。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面對社會議題,政治人物與代議士應有清楚的立場與表態,這樣支持者才能知道哪位代議士的價值觀與自己相近且值得託付。
- 王世堅對於我認為的「是非」有極大落差。在罷免案上,「不適任的立委應被罷免」是個是非問題,不應計算成功與否的政治得失。我認為王世堅是一位缺乏是非判斷的代議士。
- 面對這樣的議題,民進黨立委王義川雖然大力抨擊王世堅,但以「不服從就滾」這樣強烈的言詞炮轟,恐怕會加劇民眾對民進黨討伐異己的負面印象,這並非明智的政治判斷。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