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罷免具有完整的正當性
即使時間重來,我仍支持全台大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如投票機器,盲從黨意,推動爭議法案,背離民意。他們的不適任行為,理應接受公民審判。罷免是公民不依賴政黨的直接武器,展現民主監督的力量。雖然結果不如預期,但策略無錯,喚醒民眾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挑戰藍營霸權,值得一試!
8/23仍有七席,同意罷免是信念不需怕輸,民進黨若想鞏固支持就必須跟上
8/23罷免再起,雖勝算不高,但我們從未因保證成功而行動。罷免是信念的展現,是對不公義的抗爭。每一次嘗試都在累積公民力量,挑戰藍營的結構性優勢。即使再次失敗,這場運動已讓更多人關注政治,點燃改變的火花。我們不怕失敗,只怕不試!
罷免本身就是深化民主的意義
罷免是公民運動的火炬,點亮民主深化的道路。當更多人討論甚至辯論公眾議題、關心國家未來,台灣的民主意識就在覺醒。罷免不只為勝負,更為喚醒國人保持清醒,拒絕被統治者麻痺。每場行動都在為未來鋪路,讓台灣擁有更多可能性!
南爸講の政治觀點
- 有人問:「明知罷免會失敗,為何還要堅持?」我認為這是因為自由民主本身就是一種信念,作為台灣人,我們最能體會「自由不是免費的」(Free is not Free)。
- 7/26、8/23的全國大罷免不是單一政黨能發起的運動。如果民進黨無法承載這股民意海嘯,那就讓我們看看民意能否自我凝聚成一股新的力量。
- 當台灣人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中待久了,缺乏刺激反而會變得對政治極度冷感,甚至只剩下抱怨。這時,大罷免運動對台灣社會而言就是一記當頭棒喝。我們可以期待,經歷大罷免洗禮的公民社會,將如何把民主深化並傳承給下一代。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