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反思攝影準則:一場精心策劃的銀河攝影

2021/09/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一次更新,正好是疫情升上三級警戒的一個月前,從那之後到現在能夠出門的機會實在寥寥可數,這段時間觀光受到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如何數位轉型之時,唯獨這個無煙囪產業似乎仍受制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禁忌,數位的力量似乎難以取代實體的旅行;不過我認為未來人類需要學著與這個病毒共處了,觀光產業在這個危機的新機會到底是什麼,我也還在觀察跟思索中。儘管七月下旬開始到九月初疫情相對穩定些,那幾週的週末出門透透氣也只是簡單的騎車半日遊而已,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回顧「歷史上的今天」的日子可能還比較多。
從開始玩攝影以來,夏季一直是個適合拍風景的季節,夜晚的星空銀河、晨昏的雲彩色溫、湛藍的大海、翠綠的山巒⋯⋯今年受惠於疫情,倒是什麼也沒有享受到,頂多在家裡陽台一邊敲著筆電一邊讚嘆夕色的夢幻。
身為一個風景攝影愛好者,對於這種現實當然是無法忍受的,趁著中秋月圓前,我決定把握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拍攝銀河的機會,下班後直衝山區按按快門。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跟以往比較不同,我也趁勢回顧了這四、五個月的拍攝作品,才驚覺自己最近的拍照思維有些微改變,甚至想起了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對「攝影與藝術」的思辨還有與「狩獵」的比較。

尋找、創造、獨佔:一次有計劃的攝影

九月的銀河約莫十點左右就會西下,再加上日落時間落在六點半左右,所以適合拍攝的時間大約只有入夜後三小時,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適合拍攝銀河的月份,如果大家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話可以參考此篇文章
中秋月圓,在夜晚是個極大的光害,是不太可能拍攝到星星的,更別說銀河了;而中秋前一週璨樹颱風即將與中央山脈一戰,颱風來臨前的天空幾乎無雲,可以說中秋前一週的夜晚拍攝銀河,簡直天時地利,至於人和就要看自己的意願與執行力了。雖然週六要補班,但一想到今年拍不到銀河就渾身不對勁的我,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儘管週五入夜時已經感受到颱風的威力,因為低雲已經多了起來。
不過因為我家位處東邊,想要在下班後殺去更適合拍攝銀河的西半部——還要無光害的地方——基本上是天方夜譚,所以我試著在離我家騎車不需要四十分鐘的石碇山區尋找一個有望拍攝到銀河的地點。事前的準備並不少,好在現在有許多觀測的app,從銀河落下的方位、潛在拍攝地點的視野面朝哪裡、拍攝地點的風景是如何、到天氣的預判等等,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細節,多一分準備,多一分機會。最後,我的目標落在千島湖附近,下班後我趕緊收拾相機腳架就出發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希望老天賞臉,雲不要太多。
石碇千島湖,其實就是翡翠水庫,因為成為集水區讓水位上升才形成千島湖、鱷魚倒這樣的景緻,而水底則是如亞特蘭提斯般的遷村歷史;這裡多茶園,所以從北宜公路轉進產業道路時,不僅陡峭,路燈也不多,初來乍到的話真的要小心慢騎。抵達目的地,結果雲多到我想直接放棄,但風景攝影的精神就是「既然都來了,就等等看吧」,我就像個傻子把相機架好,先試拍我在心中已經創造好的風景。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仍是撥雲見星,當下的感動是筆墨難以形容——其實每次拍到漂亮的風景時都是如此激動——而且還是在做足了這麼多功課的情況下,努力有了回報,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振奮人心的呢。
山中的小路盡頭是那浩瀚銀河,兩旁伴隨樹木與台灣獨特的電線竿,這就是我所預想的畫面。(筆者攝)
這個路口的風景,我不確定有沒有人拍過;看不出來是在千島湖,也不是多麽令人驚豔的大景,甚至是個不好前往跟停車的無名小道,我想一般的攝影人並不會特別來這個地方拍攝——可以說,這應該是我獨佔的囉?
想到這,我卻隱隱覺得奇怪。
這個風景其實一直存在,應該算是「發現」;
但又是我精心準備跟算計的,而且沒有人拍過,所以好像也可以說是「發明」;
到底該怎麼算?
這就是攝影有趣的地方:
拍的是現實景色,卻又是經過攝影師精心設計過的畫面。

風景攝影的標準

與我過往的攝影經驗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以前要不就是去已經是廣為人知的知名攝影點拍照,不然就是在旅途中隨性拍下剛好看到的景色,但這一次卻是在各方準備下製造了一場與風景的相遇,這種體驗對我來說真的比較少。
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裡提到幾個她對於攝影的解析,這次的經驗讓我想起了其中兩個概念:狩獵以及藝術。
攝影與權力之間的關係總是脫離不了關聯,因為攝影師的角度決定了觀看照片的人可以看到什麼;攝影師對現實的風景具有侵略性,因為攝影師可以決定照片怎麼拍、怎麼被詮釋,就好像狩獵行為,一次快門、一個板機,就可以決定被攝者和被射者的命運。我不禁在想,拍攝前的那些準備,就好像獵人在尋找獵物時的精心策劃,我正在決定千島湖的不同詮釋角度。
至於攝影與藝術之間的關聯,更是個大哉問。攝影承襲著繪畫,卻在某種程度上又與繪畫漸行漸遠,因為攝影拍的是現實世界,所以絕對比繪畫更真實,但也因為鏡頭跟光學技術的演進,相機可以拍出人們以前不曾看過的世界,所以說是創造也不為過。雖然這次拍攝我是用最基本的廣角鏡頭拍攝,也沒有加上其他原本不存在的元素,但是事前的準備似乎也是為了創造以前人們不曾看過的千島湖,為千島湖創造一個新的拍攝視界。
西濱公路某段,可以看到快速道路與大海重疊的景色,近來在社群上蔚為風潮。(筆者攝)
這種創造在當代更可怕的地方,其實在於社群的力量;社群傳播照片的速度與廣度是難以想像跟無遠佛屆的,社群可以製造攝影的風潮,就像股市正熱時的那股旋風。上面這張照片是最近在Instagram上常常出現的景色,甚至在整個西濱還有其他許多被「發現」的類似構圖,我也不清楚始於何人,但確實「看得到海的道路」是個人人瘋搶的攝影準則
對我來說,我最在乎的還是拍攝的出發點:我是為了準則而拍,還是為了自己而拍。
所以說,儘管那張銀河的照片是我精心設計的,但是依照我要的方式,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框架和準則。挑戰既有的規則,創造自己的風格,那才是我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度愛上街景攝影吧。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