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反思攝影準則:一場精心策劃的銀河攝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一次更新,正好是疫情升上三級警戒的一個月前,從那之後到現在能夠出門的機會實在寥寥可數,這段時間觀光受到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如何數位轉型之時,唯獨這個無煙囪產業似乎仍受制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禁忌,數位的力量似乎難以取代實體的旅行;不過我認為未來人類需要學著與這個病毒共處了,觀光產業在這個危機的新機會到底是什麼,我也還在觀察跟思索中。儘管七月下旬開始到九月初疫情相對穩定些,那幾週的週末出門透透氣也只是簡單的騎車半日遊而已,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回顧「歷史上的今天」的日子可能還比較多。
從開始玩攝影以來,夏季一直是個適合拍風景的季節,夜晚的星空銀河、晨昏的雲彩色溫、湛藍的大海、翠綠的山巒⋯⋯今年受惠於疫情,倒是什麼也沒有享受到,頂多在家裡陽台一邊敲著筆電一邊讚嘆夕色的夢幻。
身為一個風景攝影愛好者,對於這種現實當然是無法忍受的,趁著中秋月圓前,我決定把握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拍攝銀河的機會,下班後直衝山區按按快門。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跟以往比較不同,我也趁勢回顧了這四、五個月的拍攝作品,才驚覺自己最近的拍照思維有些微改變,甚至想起了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對「攝影與藝術」的思辨還有與「狩獵」的比較。

尋找、創造、獨佔:一次有計劃的攝影

九月的銀河約莫十點左右就會西下,再加上日落時間落在六點半左右,所以適合拍攝的時間大約只有入夜後三小時,可以說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適合拍攝銀河的月份,如果大家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話可以參考此篇文章
中秋月圓,在夜晚是個極大的光害,是不太可能拍攝到星星的,更別說銀河了;而中秋前一週璨樹颱風即將與中央山脈一戰,颱風來臨前的天空幾乎無雲,可以說中秋前一週的夜晚拍攝銀河,簡直天時地利,至於人和就要看自己的意願與執行力了。雖然週六要補班,但一想到今年拍不到銀河就渾身不對勁的我,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儘管週五入夜時已經感受到颱風的威力,因為低雲已經多了起來。
不過因為我家位處東邊,想要在下班後殺去更適合拍攝銀河的西半部——還要無光害的地方——基本上是天方夜譚,所以我試著在離我家騎車不需要四十分鐘的石碇山區尋找一個有望拍攝到銀河的地點。事前的準備並不少,好在現在有許多觀測的app,從銀河落下的方位、潛在拍攝地點的視野面朝哪裡、拍攝地點的風景是如何、到天氣的預判等等,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細節,多一分準備,多一分機會。最後,我的目標落在千島湖附近,下班後我趕緊收拾相機腳架就出發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希望老天賞臉,雲不要太多。
石碇千島湖,其實就是翡翠水庫,因為成為集水區讓水位上升才形成千島湖、鱷魚倒這樣的景緻,而水底則是如亞特蘭提斯般的遷村歷史;這裡多茶園,所以從北宜公路轉進產業道路時,不僅陡峭,路燈也不多,初來乍到的話真的要小心慢騎。抵達目的地,結果雲多到我想直接放棄,但風景攝影的精神就是「既然都來了,就等等看吧」,我就像個傻子把相機架好,先試拍我在心中已經創造好的風景。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仍是撥雲見星,當下的感動是筆墨難以形容——其實每次拍到漂亮的風景時都是如此激動——而且還是在做足了這麼多功課的情況下,努力有了回報,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振奮人心的呢。
山中的小路盡頭是那浩瀚銀河,兩旁伴隨樹木與台灣獨特的電線竿,這就是我所預想的畫面。(筆者攝)
這個路口的風景,我不確定有沒有人拍過;看不出來是在千島湖,也不是多麽令人驚豔的大景,甚至是個不好前往跟停車的無名小道,我想一般的攝影人並不會特別來這個地方拍攝——可以說,這應該是我獨佔的囉?
想到這,我卻隱隱覺得奇怪。
這個風景其實一直存在,應該算是「發現」;
但又是我精心準備跟算計的,而且沒有人拍過,所以好像也可以說是「發明」;
到底該怎麼算?
這就是攝影有趣的地方:
拍的是現實景色,卻又是經過攝影師精心設計過的畫面。

風景攝影的標準

與我過往的攝影經驗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以前要不就是去已經是廣為人知的知名攝影點拍照,不然就是在旅途中隨性拍下剛好看到的景色,但這一次卻是在各方準備下製造了一場與風景的相遇,這種體驗對我來說真的比較少。
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裡提到幾個她對於攝影的解析,這次的經驗讓我想起了其中兩個概念:狩獵以及藝術。
攝影與權力之間的關係總是脫離不了關聯,因為攝影師的角度決定了觀看照片的人可以看到什麼;攝影師對現實的風景具有侵略性,因為攝影師可以決定照片怎麼拍、怎麼被詮釋,就好像狩獵行為,一次快門、一個板機,就可以決定被攝者和被射者的命運。我不禁在想,拍攝前的那些準備,就好像獵人在尋找獵物時的精心策劃,我正在決定千島湖的不同詮釋角度。
至於攝影與藝術之間的關聯,更是個大哉問。攝影承襲著繪畫,卻在某種程度上又與繪畫漸行漸遠,因為攝影拍的是現實世界,所以絕對比繪畫更真實,但也因為鏡頭跟光學技術的演進,相機可以拍出人們以前不曾看過的世界,所以說是創造也不為過。雖然這次拍攝我是用最基本的廣角鏡頭拍攝,也沒有加上其他原本不存在的元素,但是事前的準備似乎也是為了創造以前人們不曾看過的千島湖,為千島湖創造一個新的拍攝視界。
西濱公路某段,可以看到快速道路與大海重疊的景色,近來在社群上蔚為風潮。(筆者攝)
這種創造在當代更可怕的地方,其實在於社群的力量;社群傳播照片的速度與廣度是難以想像跟無遠佛屆的,社群可以製造攝影的風潮,就像股市正熱時的那股旋風。上面這張照片是最近在Instagram上常常出現的景色,甚至在整個西濱還有其他許多被「發現」的類似構圖,我也不清楚始於何人,但確實「看得到海的道路」是個人人瘋搶的攝影準則
對我來說,我最在乎的還是拍攝的出發點:我是為了準則而拍,還是為了自己而拍。
所以說,儘管那張銀河的照片是我精心設計的,但是依照我要的方式,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框架和準則。挑戰既有的規則,創造自己的風格,那才是我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度愛上街景攝影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0會員
14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Instagram 有如一個展示空間,可能是展架、也可能是日記。但是「按讚」的機制讓我不斷思考何謂攝影、為什麼攝影;直到今年的日食熱潮,以及約翰伯格與宋塔格對於攝影的哲學討論,我才稍稍找回自己對於攝影的初衷。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三週的課程提到了約翰伯格,以及其著作《觀看的方式》。對我來說約翰伯格的理念是滿具啟發性的,他不從影像紙本去解析,而是從視覺出發(畢竟視覺也是一幕幕的影像),說明攝影潛在的革命性質,並且呼應到前兩週班雅明與宋塔格的論述。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Instagram 有如一個展示空間,可能是展架、也可能是日記。但是「按讚」的機制讓我不斷思考何謂攝影、為什麼攝影;直到今年的日食熱潮,以及約翰伯格與宋塔格對於攝影的哲學討論,我才稍稍找回自己對於攝影的初衷。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三週的課程提到了約翰伯格,以及其著作《觀看的方式》。對我來說約翰伯格的理念是滿具啟發性的,他不從影像紙本去解析,而是從視覺出發(畢竟視覺也是一幕幕的影像),說明攝影潛在的革命性質,並且呼應到前兩週班雅明與宋塔格的論述。
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恆春Long Stay 的半年,在那令人感動的美好時光中,我最喜歡到「萬里桐」玩水,到「紅柴坑」看夕陽,到「後灣」看日出。每天,我都好忙,忙著到處賞鳥、運動,看美景,吃海鮮。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Thumbnail
🛤️D1 3.2公里,爬升340M,約1.5小時 這趟旅程讓我第一次看到銀河,我們幾個人沒有腳架,跪在地板上為了要拍星空,雖然有點好笑,不過使得旅程印象深刻。印象深刻的當然還有同伴6+0跳水兩次。 協作餐使得爬山輕鬆,但全自理多了感動多了笑聲,而且平均200元就吃都不完,讓我們還有早早餐吃。
Thumbnail
這一次攝景捉影要跟大家分享希望的光芒。
Thumbnail
早上先騎車兜風,在火龍果園跟已收割的稻田裡拍照。因太陽過強,回去開車到大坡池,環湖健走。 下午參加池上鄉公所舉辦的星野慢城,星空解說員的訓練。
Thumbnail
在最寒冷的這天,我堅持去千島湖行山,可以說是創下了我的個人紀錄。 這次的奇遇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縱使黑夜的道路非常漫長難行,有時甚至不得不改道,但只要一直堅持走下去,總會找到出口,達到目的地。
Thumbnail
玖村車站位於廣島市近郊,是一個熱門的鐵道攝影地點。從玖村車站往北走,可以看到古樸的連續石造隧道,提供攝影愛好者獨特的拍攝點。建議攝影愛好者可以到此一遊,體驗非電氣化時代的懷舊鐵道風景。
Thumbnail
我住在池上、海端的交界,黎明時分,雲霧瀰漫在山頭,很美。我也喜歡到玉長公路、長濱看日出,美,但是那是「海邊」日出的美,與山邊日出,又是不同的感受 。 大坡池的「霧漫池上」,很美,但是因為地形的關係,是一種被籠罩包覆的美,迷濛又隱秘。而豐南村晨曦的美,是安然、閒適,與世無爭的美。
Thumbnail
第四日(01/27) 前二天七點出門運動,那時天色已亮,總覺得有點遺憾。今天特別提早在六點天色微暗的時候出門,果真看到了前二天沒有看到的美景。 六點的時候,偶爾被雲遮掩部份光芒的月亮,仍高掛在的天空。走在縣道上,就見四週山蠻被雲霧圍繞,仙氣十足,讓我讚嘆不已,簡直是仙境。
Thumbnail
在之前去台北市內湖區的碧山巖踏青,順道去藝文休閒中心去喝咖啡,看到室外座位區景觀台看出去的風景很有感覺,就拿起手機把它拍下來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恆春Long Stay 的半年,在那令人感動的美好時光中,我最喜歡到「萬里桐」玩水,到「紅柴坑」看夕陽,到「後灣」看日出。每天,我都好忙,忙著到處賞鳥、運動,看美景,吃海鮮。
Thumbnail
  像要出發到義大利前一樣,伍月光也花了數日研究路線和景點,希望能做出賓主盡歡的最佳安排。   台灣小歸小,北到南、西至東,值得一走的地方還不少,避免舟車勞頓,耗損體力,影響遊興,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北部,往淡水、金山、三芝一帶走。   既有海岸風光,又有群山繚繞,風光明媚;既能大啖海鮮,又能品嘗山產,
Thumbnail
🛤️D1 3.2公里,爬升340M,約1.5小時 這趟旅程讓我第一次看到銀河,我們幾個人沒有腳架,跪在地板上為了要拍星空,雖然有點好笑,不過使得旅程印象深刻。印象深刻的當然還有同伴6+0跳水兩次。 協作餐使得爬山輕鬆,但全自理多了感動多了笑聲,而且平均200元就吃都不完,讓我們還有早早餐吃。
Thumbnail
這一次攝景捉影要跟大家分享希望的光芒。
Thumbnail
早上先騎車兜風,在火龍果園跟已收割的稻田裡拍照。因太陽過強,回去開車到大坡池,環湖健走。 下午參加池上鄉公所舉辦的星野慢城,星空解說員的訓練。
Thumbnail
在最寒冷的這天,我堅持去千島湖行山,可以說是創下了我的個人紀錄。 這次的奇遇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縱使黑夜的道路非常漫長難行,有時甚至不得不改道,但只要一直堅持走下去,總會找到出口,達到目的地。
Thumbnail
玖村車站位於廣島市近郊,是一個熱門的鐵道攝影地點。從玖村車站往北走,可以看到古樸的連續石造隧道,提供攝影愛好者獨特的拍攝點。建議攝影愛好者可以到此一遊,體驗非電氣化時代的懷舊鐵道風景。
Thumbnail
我住在池上、海端的交界,黎明時分,雲霧瀰漫在山頭,很美。我也喜歡到玉長公路、長濱看日出,美,但是那是「海邊」日出的美,與山邊日出,又是不同的感受 。 大坡池的「霧漫池上」,很美,但是因為地形的關係,是一種被籠罩包覆的美,迷濛又隱秘。而豐南村晨曦的美,是安然、閒適,與世無爭的美。
Thumbnail
第四日(01/27) 前二天七點出門運動,那時天色已亮,總覺得有點遺憾。今天特別提早在六點天色微暗的時候出門,果真看到了前二天沒有看到的美景。 六點的時候,偶爾被雲遮掩部份光芒的月亮,仍高掛在的天空。走在縣道上,就見四週山蠻被雲霧圍繞,仙氣十足,讓我讚嘆不已,簡直是仙境。
Thumbnail
在之前去台北市內湖區的碧山巖踏青,順道去藝文休閒中心去喝咖啡,看到室外座位區景觀台看出去的風景很有感覺,就拿起手機把它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