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是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旁的一棵巨大枝繁葉茂的榕樹,樹冠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一把天然的大傘,為草地和周遭的人們遮風避雨。今天經過,覺得畫面跟「國家人民的保護傘」,非常貼切──因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正是像這棵樹一樣,扎根土地,承擔風雨,為人民創造庇護與安定。

在台灣的藍天白雲下,人民渴望的,不只是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更是能夠在社會動盪與國際挑戰中,有一股穩定的力量,如同一棵參天榕樹,張開枝葉,為他們遮風擋雨。這把「保護傘」,應當由國家與政治人物共同撐起。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派,無論是地方領袖還是中央掌舵者,都必須把人民的安危與福祉放在第一位。
台灣的政治人物中,列舉盧秀燕、柯建民、黃國昌、賴清德,四人代表了不同的角色與責任。他們各自的表現與抉擇,將直接決定台灣是否能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仍然擁有一把可靠的「保護傘」。一、盧秀燕:地方領導的務實與親民
身為台中市長的盧秀燕,被許多人視為藍營中最具親和力的領導者之一。她的角色更接近於「地方之傘」,要為市民提供生活層面的保障。如何做好?
首先,地方治理不能只是口號,而要落實在交通建設、空氣品質、治安維護與弱勢關懷。比如台中市的空汙問題,長期困擾市民。若市府能持續推動綠能、嚴格監督燃煤電廠排放,並且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就能真正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
再者,盧秀燕若想成為人民心中的保護傘,必須避免「選舉型治理」,而要追求「長期型治理」。不僅是為了選票的政策,而是能耐心推動未來二十年的規劃。例如都市規劃、交通建設的前瞻性,這些都將是市民評價她是否真正在守護城市的重要指標。
二、柯建民:國會老將的責任與反思
柯建民,作為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資深總召,擅長協調、鞏固黨紀,也常被視為「國會的樹幹」。他的影響力雖不如行政領袖顯眼,卻是政策能否在立法院通過的關鍵。
如何成為保護傘?首先,他應該更重視國會作為「監督與平衡」的功能,而非僅是「護航執政」。當執政黨遇到爭議政策時,若國會僅僅淪為拍板機器,那麼這把傘終將失去公信力。柯建民若能展現更多自我約束,並推動立法院透明化、強化跨黨派合作,將能重建國會作為人民信賴象徵的形象。現在的退出總召,或許能讓更多年輕新血,有更多的發揮空見。
其次,他應該培養更多年輕世代的政治人才。國會如同一棵老榕樹,枝葉需要更新,才能保持生機。如果資深立委只是佔據資源,卻不讓年輕人冒芽,那麼整個體制會逐漸僵化,失去活力。
三、黃國昌:激進改革者的挑戰
黃國昌近年來以「戰神」形象著稱,不論在街頭運動或國會問政,都以犀利直接的風格著稱。他的存在,像是一股強風吹拂著大樹,使其不得不強化根基。他的責任,不是單純批判,而是要把改革化為制度。
如何做好?黃國昌必須思考,自己要當的是「拆傘者」還是「補傘者」。長期以來,他的政治操作強調揭弊、批判體制,這雖然重要,但若只有怒吼,卻缺乏可行的政策設計,最終將淪為「口水政治」。始終如一,是他應該要遵守的選擇,而不是見風轉舵。
他應當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改革藍圖,無論是司法改革、財團監督、選制優化,還是教育與社會安全網的改善。只有當批判能轉化為建設,他才能真正扮演人民的保護傘,而不是另一場風暴的推手。
四、賴清德:國家領導者的全方位考驗
作為總統,賴清德的角色最為關鍵。他不是單一城市的市長,也不是單一黨派的總召,而是全國人民的領袖。他的「傘」必須最大,能夠同時應對國內的社會矛盾與國際的強大壓力。放開胸懷,多與各層面接觸,不要怕錯,實是求是。做出一些讓人感到坐在點上的事。相信會讓人眼睛一亮。譬如說外交上,親自去談關稅。多跟川普、老美溝通,同時也跟藍白溝通。相信是一件好事才對。
其次是兩岸問題。台灣身處地緣政治風暴之中,賴清德的每一個發言與政策,都可能牽動國家安全。他若要成為保護傘,必須在堅守主權的同時,減少衝突風險,為人民營造可持續的和平空間。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正是領袖的責任。對話是必須的,只要站在人民的高度上講話,應該不會有錯。
再來是內政。他必須證明民進黨不只是口號政黨,而是真正能改善人民生活的執政黨。高房價、低薪、少子化、貧富差距,這些都是人民每天面臨的真實困境。如果總統的保護傘只撐在「抗中保台」的口號上,而忽略內政建設,人民很快就會感受到失望。
五、人民最需要的保護傘
其實,不論盧秀燕、柯建民、黃國昌或賴清德,他們的政治立場各不相同,但人民需要的保護傘,從來不是藍色或綠色,而是能遮擋烈日與暴雨的那一片清涼。
真正的保護傘是什麼?它不是政黨利益的延伸,而是能保障安全、提供公平、創造希望的制度與政策。
- 在經濟上,保護傘是就業的保障,是合理的薪資,是能買得起的住房。
- 在社會上,保護傘是教育機會的公平,是醫療資源的普及,是弱勢者也能獲得的溫暖。
- 在國際上,保護傘是和平的堅持,是避免戰爭的智慧,是能讓孩子安心長大的未來。
心語
眼前這棵榕樹,枝葉茂盛,遮蔭成林。它讓人明白,一把真正的保護傘,不是一朝一夕長成,而是要長年累月深耕土地、累積信任。
台灣的政治人物若要成為人民的保護傘,就必須放下短期選票的算計,以誠懇和勇氣來守護人民的生活。盧秀燕要落實城市治理,柯建民要重建國會公信力,黃國昌要把改革化為制度,賴清德要在國際與內政之間找到平衡。
唯有如此,人民才能在這片土地上抬頭仰望,看到一把真正遮風避雨的國家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