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談】大罷免與美國關稅的思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5年的台灣,面臨雙重壓力:內部的政治對抗與外部的經濟挑戰正交錯襲來,一是以「大罷免」為名的政治鬥爭,二是來自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表面看似無關的兩件事,其實有一條深層連結:在全球秩序轉變與民主體制被考驗的時刻,台灣必須更清醒地思考何去何從。

raw-image

一、罷免政治的陷阱:對抗為名,實則內耗

726大罷免的失敗,可見聲勢雖大,卻未必有效。823的7席罷免,從選區結構來看,基本上是「藍大於綠」的基本盤區域,例如:羅明才 新北市第11選區  合格連署數:30,878 / 連署門檻:29,664/ 但他的2024 得票數123,399 得票率:59.38%,高達6成這些地方原本就不是民進黨在立委選戰中容易取勝的區域。如今反而要在這些地方進行二度動員、背水一戰,對執政黨而言,不啻是場高風險的戰役。要打贏,說實在難度實在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罷免制度本設計為民主制衡的工具,卻在當前被過度操作,轉化成政治鬥爭的工具。這種「打擊政治對手」為主的罷免行動,不只消耗國家社會資源,更讓台灣陷入一場內部撕裂的風暴。罷免是否成功也許只是短期的戰果,但其代價可能是民心流失、民主制度信任基礎的削弱。柯的強力號召大罷免,全面的罷,其實有欠思考。

二、美國關稅:未爆彈式的經濟挑戰

與此同時,來自太平洋彼岸的風暴也正在醞釀。美國拜登政府近期雖以「暫定措施」形式,對台灣課徵暫時性20%的關稅,讓台灣出口廠商感受壓力。其中,還有最受矚目的美國將討論是否對半導體產業課徵基於國安與產能分散考量的232條款關稅。若成真,台灣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生產基地之一,無疑首當其衝。不論台積電在美設廠進度如何,一旦整體關稅環境惡化,將衝擊整體台灣科技出口的競爭力,也會對台幣匯率、資金流動與就業造成層層影響。

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地緣政治壓力的延伸。美國雖口頭支持「友岸外包」與「晶片安全」,但當保護主義掛帥時,台灣即使是盟友,也不能倖免於關稅武器化的波及。一方面台灣是美國最重要的夥伴,一方面卻又要台灣繳交高額稅款,很奇怪是不?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雖然很殘酷,但還是要面對。這方面,政府的論述與推估並不多,至少沒有讓民眾知道。所謂政通人和,相反的人和政也會通。政府的欠缺溝通,是時候該加強。

三、內外交錯:雙重壓力考驗台灣應變能力

回到大罷免與美國關稅兩件事上,儘管性質不同,一為內政、一為外交,但他們在此刻交織,反映出台灣一個更深層的困境:外部需要穩定、內部卻動盪,政策需要專注、政治卻分心。

罷免若成為常態化,政治人物便無暇長遠規劃,更難凝聚社會共識去面對像美國關稅這類的外部壓力;而若對外經濟策略不能迅速調整,恐使台灣落入「戰略焦點、經濟孤島」的尷尬局面。

政府若無法穩定政局,反而被動回應一波波的民粹攻擊,就難以統合產業意見、與美交涉、籌備因應措施。這正是今日台灣面對「大罷免」與「美國關稅」雙題時,所需的戰略視野與領導力。

平心而論,要做一件事,就是仔細評估,罷免的可能性有多高,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要與罷團站在一起,到最後罷免又不成,又再一次的傷害執政黨的信心。罷不成,就不罷,不表示就沒事,還是有其他形式的做法讓所有國民了解這些被罷立委的劣行。同樣能達到類似罷免的目的。

關稅是國人所關心的,這同樣要仔細評估,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有多少。才知道如何做。

四、該怎麼辦:凝聚共識、聚焦競爭力

此刻的台灣,不缺挑戰,缺的是共識與紀律

針對美國關稅議題,台灣政府需要加強產業溝通與前置布局,例如提前引導部分產業向非美市場轉進,強化東南亞、歐盟的市場比重;同時也該與美方展開積極談判,訴求台美供應鏈合作的互賴性,避免被一刀切地納入關稅制裁名單。

至於罷免議題,則須回到制度本質,社會應思考:是否應設立門檻更高的啟動條件?是否該建立政治人物任期穩定性的基本規範?不能讓每一次選舉結束後,都再來一輪「選後罷免」,形成永無止盡的對抗循環。

守住民主,也守住出路

2025年的台灣,是站在轉捩點的台灣。罷免風暴與關稅風險,像兩隻無形的手,同時拉扯著這座島嶼的方向。守住民主制度,不能只是投票與罷免的機械運作,更應是人民對於程序與價值的認同。而守住經濟命脈,則需要更靈活的對外策略與更深厚的產業實力。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要回答的難題,也是台灣能否持續安身立命於世界的一次試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5會員
4.5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免案,最終以「大失敗」告終,無論對於發起者、被罷免者,乃至於整個台灣社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罷免的喧囂歸於平靜,結果已然底定,正是我們停下腳步,進行深層次反思的時刻。這不僅是對單一事件的檢視,更是對台灣民主體制、政黨生態、公民力量以及媒體角色的全面審視,尤其是在民意未竟其功之後。
Thumbnail
2025/07/30
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免案,最終以「大失敗」告終,無論對於發起者、被罷免者,乃至於整個台灣社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罷免的喧囂歸於平靜,結果已然底定,正是我們停下腳步,進行深層次反思的時刻。這不僅是對單一事件的檢視,更是對台灣民主體制、政黨生態、公民力量以及媒體角色的全面審視,尤其是在民意未竟其功之後。
Thumbnail
2025/07/28
臺灣大罷免事件落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臺灣民主韌性、社會分裂以及中國因素的影響。本文分析國際社會從民主制度、社會撕裂、中國觀察、友邦關係以及海外僑民等面向看待臺灣,並提出臺灣應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國際信任度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7/28
臺灣大罷免事件落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臺灣民主韌性、社會分裂以及中國因素的影響。本文分析國際社會從民主制度、社會撕裂、中國觀察、友邦關係以及海外僑民等面向看待臺灣,並提出臺灣應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國際信任度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7/25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社會中,台灣的民主制度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今,我們談論的是一場關於民主、關於正義、關於你我共同參與的「大罷免」。這場運動如同一陣清風,吹過每一個台灣人的心頭,喚醒我們對民主價值的珍視,也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堅韌與勇氣。罷免的起點:民主的聲音罷免,作為台灣
Thumbnail
2025/07/25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社會中,台灣的民主制度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今,我們談論的是一場關於民主、關於正義、關於你我共同參與的「大罷免」。這場運動如同一陣清風,吹過每一個台灣人的心頭,喚醒我們對民主價值的珍視,也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堅韌與勇氣。罷免的起點:民主的聲音罷免,作為台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如果錯過了前一篇,《太平洋的臺灣 | 不負責任的大國.美國壞壞.疑美.反美論①》,有時間的話歡迎前往閱讀。 ①的部分 主要是「台灣」「韓國」「北韓」「日本」的相關反美事例。 –會寫「美國壞壞」是因為 2023.12.05 的 負責任的大國,為求公平,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一起閱讀喔。
Thumbnail
–如果錯過了前一篇,《太平洋的臺灣 | 不負責任的大國.美國壞壞.疑美.反美論①》,有時間的話歡迎前往閱讀。 ①的部分 主要是「台灣」「韓國」「北韓」「日本」的相關反美事例。 –會寫「美國壞壞」是因為 2023.12.05 的 負責任的大國,為求公平,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一起閱讀喔。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