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work有許多種,其中最爽最過癮一種,是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跟teammate緊密配合,可以是球賽隊友,也可能是談判拍檔,大家齊心協作、並肩作戰的快樂教人終生難忘。(可能因為釋放荷爾蒙?)
現代社會繁榮的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分工協作。在學生時期,我們已開始接受同他人協作的訓練,例如參加球賽,隊友結盟建基於清晰遊戲規則、彼此信任,共同目標是擊敗對手。
演員? 對手?對手戲演員之間卻非天生協作,而是「對手」。抽離劇情看,演員的自我表現慾令每場戲都暗藏競爭。
以《從今以後》對鏡梳妝為例,Angie的鏡頭力量更強,有虛實兩個影像,而Pat只有虛影。演員可能對此不滿,設計小動作搶鏡,另一位演員自然會想:我也出多些力吸引觀眾。要避免雙方較勁陷入惡性循環,導演可以明確某場戲誰是主角、誰作陪襯,但很難總是如此。現實中,演員之間不睦者十之七八。

其實觀眾不難看出,《從今以後》兩名演員內在個性都十分強勢(執著)。若雙方意見不一,即使溝通、忍讓達成妥協,但內心不會舒服。兩個人達成完美協作的前提是,她們完全明白、認同並信任對方怎樣演繹角色,這考驗演員在沒有簡明遊戲規則的前提下能否對雙方的角色建立共識。🤝👯#區嘉雯 曾多次提及人物關係(relationship)的重要性,透過熟讀劇本、人物小傳及workshop培養默契,兩人對各自角色以及角色間的關係有深入了解,演出時就能水到渠成。
當然,前提是演「技」不拖後腿 。演員之間常因一方的演技問題拖累另一方而產生矛盾。TVB早期有一齣高收視劇集,男主角不熟悉走位經常NG,女主角則以不按時入廠、令全組人苦等的方式反擊——總之你耽誤我時間,我就讓你難堪。觀眾對戲要求不高,以為他們是熒幕情侶。
兩位演員都敬業也未必夾得埋。正常來講,舞台劇演員入戲快,每多拍1 take狀態下降;電影演員若無事前綵排,拍多幾個take狀態更佳。假設一場拍3個角度、每角度4個take,則一共需做12次,舞台演員將疲於應付。若攝影採用正反打,只需後期剪接各人狀態之最佳畫面即可。但Pat和Angie所有鏡頭都同框,她們需要同時達到最佳狀態。
✨super teamwork✨
開拍之前,演員已建立互信情誼和對劇本人物的共識。鏡頭前的表演是即興、未經事先綵排的,對演員(和觀眾)都過癮——假如一場球賽是按事先預演進行,踢起來還會同樣爽嗎?演員之間的協作就像連踢多場抽象規則比賽的隊友,一路闖關晉級(導演滿意收貨),最後一場對決大boss——贏得比想像中容易許多。
許多電影都曾刻畫抽象規則的teamwork。例如在杜琪峯的《槍火》中,殺手們無需唇舌,一個眼神達成默契,協作動因源於危難處境中的求生本能。李琳琳 和 區嘉雯的協作,多數時間連眼神都不需要。如她們自己所言,擁有「隱形的默契」,透過難以描述的抽象規則,創造有現代生命的內容。super teamwork! 😻
現代情侶關係:相見好、同住難, 情侶之間距離太近容易產生矛盾,如何轉變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從今以後》中,#李琳琳 夥拍區嘉雯,精煉演繹劇本/小說文字難以形容的伴侶關係,而大銀幕更加適合展現這些充滿現代生活質感的細緻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