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體驗完「談育嬰」,有一段時間看見抱住孩子的媽媽都會有PTSD(掩臉)
難得一套港產劇情片引來一眾男女網民熱烈討論,甚至延伸到應不應該生出這套電影,而我也被大數據包圍洗版,未看已由頭到尾連結局都被劇透www
以戲論戲,以社會議題為題材的港產片難免又予觀眾「時事節目feel」,實際上《虎毒不》以媽媽的情感為主導,導演放大了母親照顧初生BB時的五感,讓觀眾沉浸於無止盡的BB哭鬧聲、泵奶機器的噪音、受周遭諸事影響的情緒起伏等等;應不應該生孩子、生養孩子是不是很苦云云,每個人自有主張,但《虎》能在網絡掀起些許波浪,也算是達到導演其中一個目的吧?虎毒不吃兒/吃兒的故事?被吃掉的其實是身為媽媽的自己
(下有劇透)
比起幸福擁抱新生命,終於盼到女兒出生的淑貞(談善言 飾),面對的是厚重的現實壓力。丈夫的坦蕩缺席,婆婆的三餐問責,娘家的無處容身,漸漸逼得她喘不過氣。周而復始的日常迷宮,是擠不出的母乳、無效的溝通、永遠不夠的睡眠,還有難以兼顧的麵包店全職工作。在無數個孤獨的深夜,她站在湖邊,抱著啼哭不止的嬰兒束手無策,明天,真的會比昨天更好嗎?
看著主角淑貞由興奮又地緊張初嘗成為人母的滋味,到後期憔悴不堪像沒了靈魂一樣,育兒生活每況愈下,這真如部分網友所說,導演只一面倒加鹽加醋、誇大一位女性成為媽媽後悲慘的一面?
淑貞有願意在物理及心靈上支援她的親母及保母,可惜長貧難顧;長老有氣有力照顧BB,但事事挑剔,若有不妥只會埋怨媳婦不懂帶小孩;老公努力賺錢養家,卻沒有絲毫自覺要共同承擔育兒的責任,理所當然地享受妻子的付出、忽略她的情感需求/精神健康……現今世代要當一位「稱職」的母親去生養小孩,實在有太多太多困難,淑貞身邊人的幫忙只是杯水車薪,她的遭遇不是悲情,而是無奈
與其說《虎》揭示母親犧牲有多少、全職媽媽有多偉大,抑或說「窮人生仔正PK」、沒神隊友不要生,甚至是妖魔化生兒育女一事,我則認為電影旨在提醒大家「為母則XX」不是天職,生育不只是女性/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責任,香港社會其實可以更早一步、做多一點支援育兒雖說個人取向是地球很危險,生孩子可免則免
為了突顯現代母親的孤獨無援,片中有許多淑貞的獨腳戲,談善言演繹出身心逐漸崩潰的層次及感染力,個人認為這個角色比《破‧地獄》的文玥更值得攞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遠目)
不過片名說是「Montages of a Modern Motherhood」,卻還是沿用一貫港產劇情片方式,用對白或自述表達女性的心底話,太過刻意直白就做多了
另一方面,太保飾演的淑貞老爺真是神來之筆,整套戲只見身影不聞其聲,看似「仔大仔世界」,終日弄雀為樂、不插手家事,實際上仍是整個家庭的權力核心,有任何不滿便透過奶奶把口投訴,我可以想像得到,淑貞老公不問家務事的態度是從哪裡「遺傳」下來
私人的感想放在最後(笑)
身為女性,我同情淑貞的遭遇;身為沒有生育意願的女性,我更理解淑貞的掙扎:她就是一個倔脾氣、堅持自主又有點天真的人,天真地以為自己能夠兼顧家庭事業,一家三口從此幸福快樂生活下去,可悲的是因著大環境、身邊人敏感度不足、身心準備不足、性格等等因素,淑貞漸漸被「好媽媽」的執念蠶食,牛角尖越鑽越深以致產後抑鬱,一頭栽進悲劇的結局(雖說是open ending,但至少結局當刻是泥足深陷)
我從未預料到這套電影會引起坊間如此大的批評聲浪,《虎》未必是觀眾心中的「好戲」,但就淑貞以至廣大媽媽的遭遇,只能說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