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 志於道 據於德 依於仁 游於藝。(這也是台北藝術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的校訓)
我自己把這些功課當成是謙謙君子該有的修為(文武兼備 內外雙修) 因為不圓滿所以還在努力 純粹是範疇太高遠 力有未逮!
見學生的“生活實例”留言 可以明白這些高三生已經有了初萌的三觀 尤其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和定位都有相當的認知 這可喜可賀 我一直覺得功課學業是一時的 甚至畢業了就可以還給老師 但做人處事的人際會在生命中伴隨將來的工作 婚姻 家庭到老呢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被疏忽的課題。
關於第二則 這學生已經知道‘’感恩‘’的涵義了 就像哲學家蕭伯納所說:改變不了環境 就要要改變自己來適應 但 有些叛逆份子就偏要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 因此這更好世界是由這些人所成就的。 國中講民國革命“四大寇”是滿清對“叛逆”領袖的鄙稱 但其中一人我們現在尊稱: 國父。
再說莎士比亞評論對與錯:事物無對錯 是人類強加分類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