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碩博士生涯中,很多人以為自己理解某個概念,但當你試著把它寫下來時,才發現:「原來我根本沒搞清楚!」
寫作的過程,不只是表達,更是一面照妖鏡,讓你的思維漏洞無所遁形。
▋1. 寫,才知道自己哪裡不懂
• 當你試著解釋一個理論時,突然卡住?這通常就是你理解不透徹的地方。
• 例如:寫論文時發現實驗數據無法支持自己的假設,這時候你才意識到需要補充更多的資料或重新設計模型。
寫作的核心: 揭露你的盲點,逼你深入思考。
▋2. 寫作是深度學習的一部分
• 很多碩博士生把寫作當成成果展示,其實寫作本身才是重要的學習過程。
• 在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概念之間的矛盾、論據的不足,進而去解決它們。
重點: 別等到「完全懂了」才開始寫,因為寫的過程就是讓你懂的關鍵。
▋3. 寫完再修,進步更快
• 別追求一次就寫出完美版本,先寫下來,再根據發現的問題修改。
• 每次修改,你都在逼自己思考得更透徹,理解也越來越深。
小提醒: 「完美初稿」是不存在的,動手開始才是真理。
結論:寫作是最好的理解工具
寫作不是表現自己懂多少,而是幫助你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越早動筆,越早暴露問題,越早進步! 所以別再拖延,拿起筆,寫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