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學:3 個小習慣,大幅提升你的學術效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在碩博士的學術路上走得更順,很多時候不是靠天分,而是靠一些「看似微小卻極有效」的習慣。以下 3 個小改變,幫助你在研究與寫作上突破卡關!

raw-image


▋1. 每次閱讀一篇文獻,就寫下一段筆記

• 為什麼? 光讀不寫,只是在「輸入輪迴」裡打轉,腦袋根本不會進步。每讀完一篇文獻,寫下一段你自己的理解或評論,這才是從「讀者」變成「學者」的關鍵。

• 怎麼做?

• 在 Obsidian 或筆記本中建文獻筆記庫,重點寫出研究假設、結果與你能應用的地方。

• 習慣了之後,面對大文獻量時,也能快速整理出有用的內容。


效果: 從被動吸收知識,轉為主動創造思考。


▋2. 每天走路 10,000 步,讓腦袋動起來

• 為什麼? 95% 的靈感都發生在走路的時候。實驗卡住了?論文思路斷了?走出去!步行能幫助你整理思緒,刺激更多創意。

• 數據小提醒: 基本上一分鐘走 100 步,那麼 10,000 步需要大約 100 分鐘。這段時間,不僅能舒緩壓力,還能提升思考效率。

• 怎麼做?

• 在清晨或傍晚規劃一段 30-60 分鐘的步行時間(一次不必全走完,可以分段累積),讓腦袋在動中休息。

• 邊走邊思考研究問題、實驗設計或寫作大綱,回來後你會發現思路更清晰。


效果: 你會發現,一篇論文的核心思路,可能就來自一趟平凡的散步。


▋3. 隨時隨地記錄靈感,抓住每一個想法

• 為什麼? 靈感不會等人,稍縱即逝。很多時候一個隨手記下的點子,可能成為你下一個研究突破的起點。

• 怎麼做?

• 隨身帶筆記工具(手機備忘錄、小本子),即使在半夜或淋浴時也能記下點子。

• 把所有靈感整理到一個「idea 庫」,當需要寫作或找研究方向時,能迅速調用。


效果: 確保每一個小點子都能被利用,而不是消失在記憶中。


結論:小習慣,帶來大改變

學術效率不是一蹴而就,但這些小習慣——讀後即寫筆記、用步行理思緒(100 分鐘搞定一萬步)、隨時捕捉靈感,能讓你逐步累積成長,從卡關變順利,從平凡變卓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想在碩博士的學術路上走得更順,很多時候不是靠天分,而是靠一些「看似微小卻極有效」的習慣。以下 3 個小改變,幫助你在研究與寫作上突破卡關! ▋1. 每次閱讀一篇文獻,就寫下一段筆記 • 為什麼? 光讀不寫,只是在「輸入輪迴」裡打轉,腦袋根本不會進步。每讀完一篇文獻,寫下一段你自己的理解或評
Thumbnail
想在碩博士的學術路上走得更順,很多時候不是靠天分,而是靠一些「看似微小卻極有效」的習慣。以下 3 個小改變,幫助你在研究與寫作上突破卡關! ▋1. 每次閱讀一篇文獻,就寫下一段筆記 • 為什麼? 光讀不寫,只是在「輸入輪迴」裡打轉,腦袋根本不會進步。每讀完一篇文獻,寫下一段你自己的理解或評
Thumbnail
研究生的生活充滿了大量的閱讀需求,但在學術壓力下,許多人不知不覺養成了一些影響效率的壞習慣。以下是三個常見的閱讀壞習慣,或許能引發你的共鳴。 ▋追求整本書讀完 許多學生會執著於從頭到尾讀完整本書,彷彿只有「讀完」才算完成學習。但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常常導致巨大的壓力,並無法真
Thumbnail
研究生的生活充滿了大量的閱讀需求,但在學術壓力下,許多人不知不覺養成了一些影響效率的壞習慣。以下是三個常見的閱讀壞習慣,或許能引發你的共鳴。 ▋追求整本書讀完 許多學生會執著於從頭到尾讀完整本書,彷彿只有「讀完」才算完成學習。但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常常導致巨大的壓力,並無法真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地紀錄讀書心得,往往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日本作家倉下忠憲提到,讀書的基本紀錄方式是:「書籍情報+感想」,接著再進一步擴充。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簡單有效的紀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整理知識,更能提升研究的效率。 ▌碩博士生的讀書習慣與變化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習過程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地紀錄讀書心得,往往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日本作家倉下忠憲提到,讀書的基本紀錄方式是:「書籍情報+感想」,接著再進一步擴充。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簡單有效的紀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整理知識,更能提升研究的效率。 ▌碩博士生的讀書習慣與變化
Thumbnail
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 你是否曾經對閱讀過後感覺徒勞無功而困擾?是否有過進行研究,卻感覺成果難以有效傳遞的挫折?又或者在大量筆記中找不到所需信息,覺得筆記系統混亂無助?這篇文章將提供你三個有效的策略,助你解決上述問題,提升你的學習效能。 策略一:精準閱讀 閱讀不應是
Thumbnail
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 你是否曾經對閱讀過後感覺徒勞無功而困擾?是否有過進行研究,卻感覺成果難以有效傳遞的挫折?又或者在大量筆記中找不到所需信息,覺得筆記系統混亂無助?這篇文章將提供你三個有效的策略,助你解決上述問題,提升你的學習效能。 策略一:精準閱讀 閱讀不應是
Thumbnail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Thumbnail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Thumbnail
如何針對難讀的論文做筆記呢? 有讀過研究所碩博士的人之所以與一般人不同,就是有經歷過痛苦的讀論文,從論文做筆記,找到創新點,的整個過程。 我從16歲開始做研究。沈澱15年,我終於找到對論文做筆記的3個最佳實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