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收到友人贈票,一張富邦印象展的門票。順勢把當期的另一檔也看了。這次我看的是《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與《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我覺得這次的看展體驗蠻特別的。

這樣的方式有哪些好處呢?
- 觀眾能夠把注意力放在欣賞畫作本身:作品資訊卡通常放在畫作旁邊,為了清楚呈現文字,不僅打光的位置也要在作品卡上。一圖一文,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注意到文字,想要知道這個作品是在畫什麼。把作品資訊卡彙整到一張紙上,可以讓觀者更專注在畫作上,而且背後的展牆乾淨簡潔,燈光專門打在畫作上,更加凸顯畫作的景框感。能夠更沉浸在畫面的氛圍裡。
- 觀看的舒適與便利: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群人圍在畫作前面,只能在外圍好奇,如果你想知道這件作品的名字,就需要很靠近作品。你需要擠進人潮,然後如果你近視或者那個字就很小,就得把頭伸頭伸過去。而為了保護作品,有的展場安全距離標線設的很遠,只好化身長頸鹿。「你在寫什麼……?」
- 拍照: 每當我看到喜歡的作品時,會用手機紀錄下來。作為日後創作靈感的啟發或參考。除了拍下注意到的細節、筆觸特寫,我也會把整張畫作連同名字一起記錄下來,這時候畫作旁邊的白色說明牌,在手機裡不清不楚,但有一塊尷尬的方形影響畫面。但這次我拍到的照片,因為光線集中在作品,所以拍起來變得很有質感。而且也不怕之後找不到對應的作品。
這個小小的作品地圖讓我看展的舒適度大大增加,同時我也感受到這種方式的不同體感經驗。手上握著地圖可以讓我們選擇性的去看某個特定的作品,從而改變看展的動線,放在有些需要經驗的策展上這個可能需要三思。(但是我很喜歡)
下面分享我喜歡的作品

約翰.辛格.薩金特〈凱瑟琳‧蔡司.普拉特〉
五彩斑斕的白


阿爾弗雷德.史蒂文斯〈母親〉
我喜歡這張和諧靜謐的氛圍

佐恩〈奧帕爾〉
太陽照射在他的背上,高光直接用白色顏料,遠看的光影效果很強。

想到中國水墨山石皴點的技巧。這張圖的岩石是由不同顏色的點構成的
謝謝幫我拍照的路人,你的技術真的很好很好,大讚❤️❤️


戰利品
我是一個熱愛寫作的雕塑系大學牲,趕期中之餘抽空寫文。我會分享更多看到的展覽觀察和各種心得。在成為創作者的路上,好好過日子就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多多支持~
by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