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靖淵
若說《已讀…不想回》揭示了語言的壓力網絡與語氣撤回的主體性,那麼《不讀…當然不回》則進一步轉向更深層的內在場域,關於一種不被驚擾的沉潛狀態——不是拒絕他者,而是回到尚未被他者牽引的自我語氣場。
這段展覽並不提供語言的解釋,也不要求觀者進入對話,而是呈現語氣如何在不說話的狀態中仍持續流動。梁家溰不再與語言對抗,而是將語言本身收斂、摺疊、沉入繪畫的呼吸節奏中。──如同一場無聲的語氣儀式,試圖建立一種不需回應、也無需翻譯的觀看方法。
∞ 不讀,是語氣的自我修復機制
「不讀」並不表示沒有接收到訊息,而是選擇將接收的時機延後,甚至擱置於某個私人空間中,等待更適切的內在節奏來接住它。這不是一種功能性的延遲,而是一種主體性修復的儀式姿態。
梁家溰將這種「語氣暫停」的狀態,以水墨為主要語言建構出來。相較於前一階段的水彩層疊與筆觸密集,此展中的墨跡顯得鬆動而內向,筆線時而斷裂、時而浮游,畫面中出現大量未完成的留白、未界定的輪廓與難以辨識的字跡。這些元素不是遺漏,而是對「語氣之未完成性」的視覺承認。
∞ 畫面作為靜音場:觀看者被拉入語氣內部
在〈沉默的肖像〉中,我們看到語言的痕跡早已佈滿人物的皮膚與衣紋,卻無一字真正說出口。那是一種在閱讀與閱讀之間的語氣狀態——不主張、不抗辯、不配合,也不拒斥。觀者看見的不是表情,而是她「選擇不表達的當下」。
〈靜音模式〉則以斷裂筆勢與淡墨浮動營造出一種接近透明的存在感。人物的面部結構與氣流幾乎融於背景之中,像是一種語氣的解編現場:言語的邊界消融,僅剩聲音未發出的前一刻,那個即將轉身、但尚未走開的瞬間。
而在〈思緒殘影〉中,語氣不再是動態流動,而轉化為一種深沉、層疊、內建的結構。人物的眼神既不迎向觀者,也不逃避,而是處於一種自我凝視的狀態。文字從衣領與背景浮出,如同一場在內部早已完成、但尚未向外揭示的對話。這幅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存在感」是否真的來自可被辨識的表情?還是也可以來自沉默的堆疊?
∞ 不說話,也是一種語氣形式
當代社會對回應速度的焦慮幾乎成為一種結構性暴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讀」往往被視為冷漠、不負責任,甚至是「缺席」的證明。但梁家溰藉由這組作品緩緩提出另一種觀點:「不說話,也是一種語氣形式。」
我們不難察覺,這些作品並未使用任何激烈或劇烈的語氣圖像,也沒有誇張的情緒張力,反而是極度內斂、極度個人化的筆觸所組成。這些筆觸不是為了傳達一個明確立場,而是為了建立一個可以暫時容納語氣的空間,讓說不出口的話得以以非語言的方式被看見。
∞ 語氣不等於語言,沉默不是空白
《不讀…當然不回》並非語言的空白地帶,而是語氣的回聲室。它提醒我們:語氣不等於語言,回應不必仰賴語意的明確。語氣是一種存在感,是對自我狀態的持續感知,是內在節奏的回應權。
當我們面對他人期待的回應時,我們是否有能力與自由選擇「不讀」?這不僅是對外界速度的拒絕,更是一次對自身節奏的回歸。
這場展覽,讓語氣不再只是說出來的東西,而是成為一種沉默中仍能自我修復的感知結構。在畫與畫之間,我們聽見語氣在說:「我不是不在,只是還沒準備好被你看懂。」
———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不讀…當然不回》語氣關靜音的時候,才能慢慢收拾自己
日期|2025.10.12(日)~10.15(三)2:00-5:00 PM
地點|台南市。語氣試驗所
藝術家|梁家溰(Liang Jia-Yi)
策展人|賀靖淵(HE Jing-yuan)x 梁家溰(Liang Jia-Yi)
預約連結|https://forms.gle/osPTFyhVD77vMu2X6
#不讀當然不回
#藝術家 #梁家溰 #賀靖淵
#台南 #創作展 #展覽
#水彩 #肖像 #水墨 #書寫繪畫
#UnreadSoOfCourseIWontReply
#Artist #LiangJiaYi #HeJingYuan
#Tainan #CreativeExhibition #Exhibition
#Watercolor #Portrait #Ink #WritingAndPai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