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6大罷免結果出爐,最終以 24+1 : 0 作收,沒有任何一位藍委被罷免成功。甚至新竹市長高虹安的「不同意罷免票」,還比她當選市長時的得票多出一萬五千票(來源:中時新聞網)。
這場歷時一年、投入超過十億元的政治動員,最終人民用選票給出清楚答案:
「謙卑,謙卑,再謙卑」- 不是口號,而是執政者早該記得的原則。
【「團結」在哪裡?】
選後當晚,民進黨召開記者會,秘書長林右昌表示:
「這是台灣民主精神的展現,我們將審慎省思社會反應,持續維護民主、捍衛主權。」(來源:自由時報)
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發文強調:
「今天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只要繼續堅持,民主就不會輸。台灣需要團結。」(來源:賴清德 Facebook)
這些說法聽起來誠懇,但人民不禁要問:
若真心期待團結,那麼對8月23日即將到來的第二波罷免,是否也該明確表態,公開喊停?
尤其民進黨自3月起深度介入726罷免行動,林右昌也已親口承認,包括支援場地、物資、人力動員皆由黨部整合。如今卻撇清責任、對結果模糊表態,人民怎麼可能買單?
今天的結果,就是反罷免陣營的勝利。執政黨如果持續使用模稜兩可的措辭來淡化失敗、模糊責任,人民會買單嗎?
民主當然沒有輸,輸的是那些不願面對民意、不願停止清算的執政思維。
人民這次投下的,不只是罷免票,更是反對類一黨專政、反對政治動員綁架公共資源的強烈訊號。
【笨蛋,問題在經濟,在民生】
美國總統柯林頓1992年競選總部牆上貼著一句話:
“It’s the economy, stupid.”(由幕僚詹姆斯・卡維爾所寫,用以提醒全黨:民生議題才是核心。)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依然適用於台灣。
當關稅制度、二岸局勢、電價壓力、風災應變都讓人民焦慮之時,
人民要的不是下一場政治動員、不是選舉動作、不是罷免延長賽,
而是一個願意把注意力拉回到經濟與民生核心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