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協會

含有「臺灣文化協會」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你走出臺文館,回味著剛才的展覽,新的知識改變了你的想法。你萌生了一個重要的念頭:不能只有我知道。
Thumbnail
avatar
吳淑姿
進前, 我若知影、會曉新的理念、觀念、講法、做法......嘛誠愛講予別人聽, 想辦法推廣出去, 原來這是 "不能只有我知道" 的想法, 毋是我有問題, 傷家婆, 哈! 毋過這馬無力矣! 管袂著別人的代誌矣! 管家己就好。
鎮瀾宮過去曾經是臺灣文化協會在臺中海線地區發起文化行動極為重要的核心場域。 鎮瀾宮的歷史始建於1732年,後來經過數次的重建、擴建與修建工程,才逐漸有如今規模的雛形。早期鎮瀾宮的廟務管理主要是由地方信眾邀漳州南山寺僧人駐廟管理,1924年,住持禪師離開臺灣,鎮瀾宮遂改為「街庄民所有制」,而臺灣文化
Thumbnail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2021 年 10 月開幕,本文訪談臺史博策展人許美雲與黃裕元,看特展如何從 A4 計畫書化身為 191 坪、豐富趣味的大展,以及過程中有哪些動人故事?
Thumbnail
當初小結「本周音樂週」系列,剛好正逢 陳耀昌《島之曦》出版;在圖書館甫上架,就被快手快腳的我搶先閱讀。 後頭導讀有提到作者陳耀昌寫這本歷史小說「非常節制」,我自己也覺得,若非對那個時代十分著迷,會覺得這本書比較近似於將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背景與「林氏好」的一生,經過大量資料爬梳後進行簡潔的總結
Thumbnail
本次小旅行的主題是 1921 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這個組織曾經試圖用各種文化運動,對抗殖民統治與傳統社會結構。讓我們從反抗的起點——「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出發,走過文協成員集會、生活的地方,試著想像 1920 年代的情景,以當時執政者的權力中心「臺南州廳」作為行走的終點。
Thumbnail
1921年由蔣渭水等菁英發起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距今正好100年。文化協會希望團結全島有志之士,共同致力臺灣社會改造及文化啟蒙運動,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提升文化」而已。 一百年過去,臺灣的社會又經歷了太多次的變革。我們在不同的專制政府底下遭到壓迫、消聲,我們也在不同的時代失去過自由、失去過自己的語言。
Thumbnail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