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種甘蔗給會社磅!日本時代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成功案例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製糖會社與蔗農之間的衝突,最嚴重甚至引發了二林事件(1925年)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除了農民運動抗爭之外,
以法律的方式直接對會社提出訴求,其實是有可能的!
以下就有個民間力量成功讓製糖會社道歉的案例:
昭和四年(1929年)4月28日的【臺灣民報】
報導了一件 埔里〈不正秤量問題 會社謝罪解決〉的新聞
如果用現代記者的報導口吻寫出來,大該會變成下面這樣:
【驚爆使用不良秤! 會社緊急謝罪滅火】
  南投埔里製糖所日前傳出使用準度錯誤的不良秤,替蔗農秤蔗,惡意偷斤減兩,被害農民雖立即向當局及會社幹部提出抗議,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疑似互相包庇。
  地方上的民眾黨員聽聞消息,上報黨本部並決定出面協助蔗農揭露真相,準備舉行記者會,並揚言對製糖所提出告訴。
18日風聲傳到會社高層人士耳中,一時間會社內部緊張萬分,緊急委託當地有力者出面與之交涉,希望能私下調解,不要把事情鬧大,最後雙方於19日午後6點,達成以下協議:
  會社方面:一、訂於23日擺筵席並請戲劇表演以示謝罪。二、立即更換秤甘蔗的秤。三、往後要秤蔗時必須農民在場見證。四、買賣金錢發誓一定正確計算。
  蔗農方面便將記者會取消,也撤銷告訴準備。
這種「受害農民不被重視,直到政治人物介入、揚言提告,大企業才願意出面承認錯誤並道歉」的情節,跟現在常見的找立委陳情開記者會並沒有太大差別,看來找政治人士幫忙出頭的辦法也不是現代人獨有的了。
不過這一百年前的「臺灣民眾黨」,可不是柯P組成的那個台灣民眾黨,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一百年前出面幫助蔗農的這個臺灣民眾黨,可厲害多了!
是蔣渭水、蔡培火等人成立,在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政黨!

臺灣第一政黨的誕生

他們創黨人員都是臺灣社會上的知名人士,早在社會運動圈具有影響力。
蔣渭水是醫生也是政治家,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自學生時代就受民族主義影響,積極參加政治運動,加入過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成為醫生後仍舊與知識份子們往來討論改革臺灣社會的議題,1921年(大正十年)10月17日,與蔡培火、林獻堂等人一同創立「台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目的為助長臺灣文化發達,向地方民眾宣揚近代知識,以達到文化啟蒙。
(蔣渭水相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網址:https://reurl.cc/NrbbMn)
但之後在社會運動的路線上出現分歧,1927年的文協變成由連溫卿等傾向農工運動的左翼青年主導,蔣渭水、蔡培火等溫和派的舊幹部於是宣布退出。
退出的蔣渭水等人,開始計畫組織政黨,但是多次受到總督府干涉,與政府交涉後以「不奉行民族主義、不由蔣渭水支配、組織為合議制」為條件,終於在1927年7月10日正式成立「臺灣民眾黨」。
加入臺灣民眾黨的成員,除了與蔣渭水一同參與社會運動的友人,也包含臺灣各地的醫師、老師等,都是那個年代受人尊敬的知識分子。例如:
林獻堂:台中霧峰林家望族,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創立第一所臺灣人的中學校-台中中學校
蔡培火:師範學校畢業,曾於台南市第二公學任教
謝春木:留學東京高等師範,回台後在臺灣民報社工作
王受祿:台南人,臺灣第一位德國醫學博士
韓石泉:總督府醫學院畢業,執業醫師
盧丙丁:曾任職台南內庄公學校副校長,為文化協會的文化活動領導之一
等等......
組織拓展非常快速,第一年就在臺灣各地成立了15個支部,全盛期的黨員人數達到1055人。

關懷農民的熱血青年

臺灣民眾黨的宗旨是改革臺灣社會,以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
並列出三個綱領:
一、確立民本政治:要求制定台灣憲法、反對擁三權的總督府專制、要落實三權分立。
二、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保護農工階級、降低貧富差距、廢除特權制度。
三、改除社會制度之缺陷:男女平等、革除社會陋習,如禁鴉片、反對人身買賣、消除迷信惡習等。
其中第二點,保護農工階級,因為1920年代世界上吹起反殖民、民族革命的思潮,從文協開始許多年輕人受到這波知識影響當然也跟世界接軌,提倡農工權益,消除制度造成的階級差異。
雖然蔣渭水當初是因為反對文協過度左傾的立場而出走,但在臺灣民眾黨時期依然成立「臺灣工友總聯盟」拉攏農工階級支持者加入。
有這樣的背景,可想而知臺灣民眾黨對蔗農長期受到壓榨的處境一定也早有關注。
(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照)
(1928年臺灣民眾黨第二次黨員代大會)

憑實力讓製糖會社道歉

回到前面的新聞報導,埔里的臺灣民眾黨員,要求本部支援當地蔗農的抗議行動,計畫辦糾彈講演會,並欲提出告訴。
所謂的「講演會」,類似邀請民眾們來聽的主題演講,以前在文化協會的時候,就經常使用講演會向一般民眾傳遞文化知識,每次參加的人數都相當踴躍。
以蔣渭水等人的號召力,要是這個批判製糖所的糾彈講演會一辦下去,肯定會影響更多人關注,加上原本就有不滿情緒的當地蔗農,那怕引起另一場農民運動也不奇怪。
而且欲提出告訴也不是說說而已,臺灣民眾黨的成員,像是林獻堂就有推動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經驗,加上不乏有研讀過法律相關成員,從總督府的體制內走法律途徑,據理力爭,對糖廠提告是相當可能成真的。
或許埔里製糖所的幹部也是擔心情況被鬧大,弄不好還會變成第二個二林事件,所以才趕緊派人去協調,做出讓步,承認收購上的瑕疵,並對蔗農道歉,答應改正秤重的問題。
臺灣民眾黨替農民爭取到公平,是政治組織為社會大眾帶來的正面效益。如同他們的初衷,為臺灣人爭取實質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
雖然不知道後續有沒有影響其他地區的糖廠態度,但至少對埔里的蔗農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勝利!
42會員
37內容數
以「小鎮歷史上的今天」為出發點,把歷史上新聞報紙所刊載的沙鹿消息,拉出來細看,在今日讀起來有不同趣味。 換個時空認識自己長大的沙鹿,挖掘有趣的故事。 進一步從小地方的歷史,窺見大時代的歷史變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